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一〇九〇章 英军破局的办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〇九〇章 英军破局的办法(1 / 1)

在炮兵的轰炸下,临时搭建的机枪阵地很快就被炸掉。

英国人还是没有掌握机枪使用的真谛。

在护卫军的战术中,机枪的天敌是迫击炮。

射击精准的小口径火炮当然也可以敲掉机枪。

英国人正在追击战,自然是没有时间挖掘工事的。

他们的机枪完全就是架在地面上的。

英制转管机枪的个头就跟1门火炮差不多。

通过火炮轰炸的话,确实能够将其给炸掉。

这1次,普兰的骑兵改为在周围袭扰。

他们在火枪的最大射程处开枪骚扰。

然后3方的步兵以散兵阵型向英军冲杀而去。

见到敌人这么做,查尔斯少将的嘴角翘了起来。

这些使用燧发枪的土著用散兵冲击英军,简直就是找死。

于是他下令英军组成紧凑的圆阵阻击对方。

3方军队在华族的协调下,1起进攻,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方向。

英国人拥有两万兵力,自然也不会挤在1起。

实际上英国人的这个圆阵直径有数公里。

中间还有骑兵来回驰骋。少量的炮兵被安排在最薄弱的方向。

廓尔喀人和圣战军的人多,但是攻势却实被英国人遏制住了。

因为他们的武器与英军使用的武器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太平军进攻的英军东侧阵线却很快便取得了重大突破。

太平军的新军使用护卫军的制式步枪,采用的战术也是如出1辙。

这支新军中有1个十几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就是专门培训他们新战术的教官。

主将石镇吉也是1名出色的年轻将领,接受能力很强。

副将黄玉昆主要担任参谋的角色,负责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英国人完全将他们当成是土著部队了,还排着线列在那里阻击。

这群带着黄布头巾的太平军在靠近了战场之后纷纷改为卧姿射击。

看着前方的英国人像是靶子1样,1个个倒下,这些人心中爽极了。

原来英国人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

巨大的伤亡终于让英国人的横阵支撑不住。

太平军趁机发起了冲锋。

东边的阵线崩溃之后,英军并没有援军过来补这个窟窿,因为他们的兵马都被另外两支军队给拖住了。

廓尔喀军和圣战军的进攻虽然受阻,但是他们的兵力却很多。

英国人不敢抽调兵力。

这就造成了腹背受敌的情况。

太平军就像是孙猴子1般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石镇吉决定先向北路杀去,支援廓尔喀军队。

太平国毕竟与廓尔喀接壤,今后自己的后方侧翼还要交给廓尔喀人帮忙守护呢。

所以黄玉昆建议先支援廓尔喀人。

事实证明他们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廓尔喀军虽然在人数上没有圣战军多,但是他们的军纪非常的严格。

在被国王沙阿5世赦免了之后,这些军士急于向王国表明自己的忠心,1个个作战非常勇猛。

他们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依然像是狗皮膏药1般牢牢地黏住英军。

而圣战军那边打得就有些乱了,骑兵不敢靠近,步兵的冲锋对英军造成的压迫不够大。

北侧的英军正在应付廓尔喀人,太平军突然从他们的后方杀出。

华族步枪的射程比他们手中的改装版恩菲尔德要远1点。让太平军用散兵阵型战斗的时候占尽了便宜。

腹背受敌的英军只能向西侧收缩。

廓尔喀人则趁机杀到了近前与英国人短兵相接。

昔日的雇佣兵与其雇主干了起来。

很多英国人都非常清楚这些廓尔喀人近战的能力。

这些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廓尔喀人力气很大,手中的弯刀削铁如泥。

事实上人们常说的大马士革钢刀最初的时候就是产自印度北部,汉朝的时候被称为乌兹钢。

两汉魏晋的世家大族子弟以拥有1把乌兹钢刀为荣。

印度北部地区也是最早采用坩埚炼钢的地区。只是这东西产量实在是太少了。

廓尔喀人的弯刀就是采用这种技术打造。

每1名廓尔喀武士在成家之前都要想尽办法去拥有1把属于自己的弯刀。

1名英军士兵被踹倒在地,1脸惊恐地看向那把极速靠近的弯刀。

紧接着他看到了自己无头的身体在大地上旋转。

战场上的形势因为太平军的突破而有利于援军。

战斗还在继续。

英军试图通过收缩来稳住阵脚,但是他们在收缩的过程中,联军也在收紧包围圈。

最后英军就像是自己将自己装进了1个口袋里。

这个口袋还在越扎越紧。

最后英军剩下数千人缩到了1座周长只有两百米的土堡之中。

查尔斯少将不希望全军覆没,派出代表找联军谈判。

他们原本还想按照以前的惯例,在交出重武器之后撤走。

但是这次联军没有同意,尤其是普兰。

在看到自己手下的数万炮灰被屠杀的惨烈情形之后。

普兰对英国人那是恨之入骨。

英国人又放不下面子,不愿意无条件投降。

这就没办法了,打吧。

炮兵又被拉了上来,对着土堡就是1阵猛轰。

轰炸到最后,普兰手中的大炮有些都被打炸膛了。

1个小小的土堡几乎变成了废墟。

最后圣战军的步兵冲了上去,太平军在边上掩护。

英军这次连做俘虏的机会都没有了。

普兰直接在小溪边上竖起木桩,将那些残存的英军全部吊死。

此战之后,恒河以北已经没有英国人的兵马。

消息传到加尔各答之后,殖民当局震动。

那些有钱人甚至收拾细软准备逃回英国本土。

就连殖民地的官员也开始将自己的妻子儿女给偷偷塞到客轮上去。

与此同时,他们还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加强加尔各答北部的防御。

加尔各答及其周边地区是英国人统治英印殖民地的最为核心的地区,要是这里丢失了,那么英国人经营了上百年的英印殖民地也就算是完了。

英国人是万万没有想到殖民地的形势会变化得那么快。

原本已经要被平息了的起义,突然间反弹爆发。仿佛他们之前取得的胜利都跟假的1般。

加尔各答的总督府中,总督查尔斯·坎宁爵士正在组织召开紧急会议。

他于去年接替达尔豪西伯爵,成为了印度殖民地总督。

在此之前,波斯王国入侵爱乌罕,坎宁立即派出远征军前往波斯湾,反对波斯国王占领英国在阿富汗的保护地赫拉特,远征军将波斯军队赶出赫拉特,赢得爱乌罕统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友谊,双方缔结条约加以巩固。

此举结束了爱乌罕与英国之间长期的敌对关系。

他也因此被帕麦斯顿首相表彰,英国下议院都说他是1位有手段的海外总督。

不过坎宁也是1个倒霉鬼,因为麻烦总是找上他。印度殖民地紧接着就爆发了大起义。

他反应的速度很快,从白沙瓦调兵,1举收回了德里地区,还将莫卧儿帝国的皇族给1网打尽。

但是这1下子似乎是将米袋子打破1般,米粒撒得到处都是,起义的规模变得更大了,遍地烽烟。

“查清楚了吗,杰弗森上校,有没有人在这次起义中动手脚?”坎宁看向殖民地的情报官问道。

杰弗森上校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情报官,死在他手中的起义军领袖不下数百人。

在这次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杰弗森的表现非常抢眼,因此深受坎宁的信任。

“总督阁下,根据我们的调查,华族确实在这次比哈尔邦的行动中起到了牵头的作用。那支太平军也是从华族逃出来的叛军。廓尔喀人更是已经宣布成为华族的藩属国。这样来看,华族已经向我们宣战了。”杰弗森道。

坎宁沉吟了1会儿,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詹西军和圣战军这两支大型义军牵扯了英军太多的军力,影响到对其他地区起义军的镇压。

“诸位,现在我们手中确实还有几十万兵力,但是情况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们需要防守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大家有什么办法。无论如何印度殖民地不能出现闪失。”

1个年轻的殖民地官员站出来说道:“总督阁下,属下觉得,我们应该对敌人采用重点打击的方式,也就是说暂时对其他对方的起义军采用控制的方式,只要不让其规模继续扩大就好,将兵力抽调出来,集中力量对付那些重要的敌人。比如那支詹西军,还有恒河北岸的圣战军,又或者是先将勒克瑙和坎普尔收复。”

有人开口,坎宁感到欣慰。

他点头赞许道:“迪尔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兵力过于分散,给了敌人有机可乘的机会。不过我们的敌人同样分散。这次他们能够在华族人的撮合下联合起来,但是他们不会1直呆在1起。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他们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将他们歼灭。”

“那么各位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先对谁动手,又应该调集哪里的兵马?”坎宁继续问道。

见到这位总督阁下这么和善,另外1个年轻的官员也站出来说道:“爵士,属下认为应该从南方调集仆从兵进攻北方的敌人。另外在将这些北方仆从军调到南方去镇守。”

英印殖民地南北双方的土著相互之间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北方的恒河流域长期在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之下,在血统上,雅利安人特征更加的明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