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一〇二四章 虽远必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〇二四章 虽远必诛(1 / 1)

放眼望去,农田中的移民赶着耕牛正在耙田。远处的森林,幽深而神秘,近处的农田,方方正正,纤陌纵横,光着膀子,穿着1条大褌子的农夫,健硕的耕牛,巨大的爬犁,水田上平静的水面。

这1切代表着希望!

“大人,我们这里使用的都是婆罗牛,这是1种原产自印度的水牛,比咱们本土的水牛要高大的多,也可以做肉牛。属下以为将来可以推广饲养。”

阮知芳点头道:“我以前在广南的时候也见过这种牛,确实是力大无比,你说的没错,现在地广人稀,除了耕地之外,是可以多发展1些养殖业。”

“元首给咱们的要求是在5年内将兰芳建成华族的粮仓,以后咱们生产的稻米要供应到华族的每1个角落去。”

阮知芳这两年在华族任职心理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1开始的时候,他对安南朝廷失望透顶,为了报复朝中的权臣而投靠华族。

后来他在广南留任,身边的人煽风点火,让他产生了1点野心。

不过这种野心还没有成长起来,他就被调到了兰芳。要知道兰芳的控制区面积有十几个广南大。

这是对阮知芳的信任。

到了兰芳之后,他才开始静下心来做事。

他在心中庆幸,要是自己当初听了手下的话,真的有什么异动,可能早就长出坟头草了。

华族并没有苛待安南的百姓,也许因为安南本就是华族的。在历史上,安南1直属于华夏民族。

现在的交州和广南也都是按照华族本土的模式运营。

安南的百姓也能够享受到华族百信的权力,参与到移民分地中。

这1次兰芳就安置了不少从交州和广南迁移来的百姓。

“属下明白了,发展农业生产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不过有件事情,需要大人处理1下,那些躲在丛林里的土著,时常会过来偷咱们的牲口,甚至有两个移民在找牲口的时候失踪了,我们怀疑是那些土著做的。大人,属下想要请驻军来帮个忙,不知道?”

这名爪哇地方官员请求道。

要调动驻军,就必须要阮知芳出面了。

“这事情我来安排吧,很快你们就不用再担心土著的骚扰了。”

其实爪哇岛上的土著已经比之前少多了。在荷兰人统治这里的时候,岛上的土著数量是现在的好几倍。

汉人移民给岛上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些土人只要简单的劳动便能够填饱肚子。

这让土人的数量快速增长。

荷兰人曾经因为这里的土人太多,驱赶了1部分人到苏门答腊岛去。

护卫军在解放爪哇岛的时候,击杀了大量投靠荷兰人的土人仆从军,已经让岛上的人口消减了数倍,然后这里的土人还是嫌多。

冒密的热带雨林和雨林中丰富的物产,给了他们躲避的条件。

所以阮知芳才会制定这个大迁移计划。

在巨港,黄德美率领着第2十1军69师正在巴东港的北边进攻1支叛军。

这支叛军的数量不少足足有5千多人,巴东港差点就要被他们打下来,城内的华人死伤了数百人。

这件事情甚至都报到了董良那里。

此时,在苏曼答腊岛上还有占碑、夏克、亚奇3个苏丹国,其中夏克苏丹国依附于英国人,占碑苏丹国是华族的藩属,亚奇苏丹国左右逢源。

不过他们都不敢主动挑衅华族。

这次的叛军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手中拿着的都是荷兰制武器。

看起来好像是荷兰人支持的。

但是董良非常清楚,荷兰人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

巴东港位于苏门答腊岛的南部,英国人从印度洋去澳大利亚必须要经停这里。

自从爪哇岛被华族完全控制之后,英国人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澳大利亚殖民地。

这里对于英国来说是1片蛮荒遥远之地,但是这块地方非常广大,英国人并不想华族染指这里。

现在从华族到澳洲可谓是近在咫尺。

华族控制的爪哇岛、帝汶岛、巴布亚岛距离澳洲只有1道海峡。

英国人怕啊,华族要是对这里动手,那么英国人怎么办?

所以他们要想尽办法拖慢华族在这里的行动。

英国人最擅长搅事儿。除非没有别的办法,他们通常不自己下场。惯用的做法就是挑动当地的势力。

后世,另外1个昂撒大国也惯用这个伎俩。

给1点点实际好处,然后给出大把不要钱的许诺,这些土人就会屁颠屁颠地出头。

哈萨努丁就是听信了英国人的谗言,在从英国人手中拿到几千把旧枪的情况下就对华族的巴东港发动进攻。

他原本是夏克苏丹国的将领,英国人承诺支持他坐上夏克苏丹。

哈萨努丁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在夏克苏丹国不断扩张自己的力量。他4处拉壮丁,壮大自己手下的兵力,终于是凑出了手中这5千多人。

人数齐了之后,哈萨努丁就迫不及待地翻过了巴里桑山脉。

此时的巴东港在华族这里只算是1个非常偏远的港口,除了本来就在这里生活的上千华人,这里的华人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港口的商人与南洋其他港口1般,主要是将岛上的物产收集起来送到华族的本土售卖。

然后再从本土贩卖1些生活必需品过来。

第2十1军在这里驻扎了1个连的步兵,另外还有1个地方守备营,总兵力也就5百多人。

这5百多人还分开驻扎在3个驻军点。

荷兰人的殖民地曾经对英国人是敞开的,因此他们在岛上还有1些线人。

情报人员早就摸清楚,这处港口是华族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了。

更重要的是,巨港的援军过来无论是海路还是6路都快不了。

哈萨努丁的人被城外的华人庄园提前发现了。

庄园主自己带着庄丁抵抗了1阵,让自家儿子跑了出来。

那个孩子1路跑到军营,将消息告诉驻军。

不过那处庄园并没有耽搁土人多少时间。

哈萨努丁紧接着来到城外,民众没有来得及进入军营。军营中的两百多名步兵出来抵抗了1下,眼看着对方的人数实在太多,又退了回去。

指挥官发现这些土著与以往的土人暴动不同,他们竟然全部装备火枪,而且组织性更好。

甚至会有人同时向两边迂回包抄。

守卫港口的指挥官1边撤退,1边指挥民众躲进军营。在巴东港,只有军营的防御性最好。

与此同时也有人逃到了船上出海。

这座城市,很快就被哈萨努丁的人占领了。但是他们数千人进攻了两百人守卫的军营,愣是5天都没有打下来。

消息在第3天通过船只传到了巨港和巴城。

巴城是当地华人对巴达维亚的称呼。

此时第69师正好在巨港休整。

于是黄德美连夜带领全师向巴东支援,同时第1舰队也派出1支分舰队从海上赶去。

为了防止这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董兴福又从调动1个师进驻巨港。

黄德美手下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华人子弟,他们从小就受到土著的欺凌,这支军队在镇压土著的时候从来都不留情。

哈萨努丁的人提前发现华族援军。

但是他们想要逃并没有那么容易。

黄德美直接追进了雨林之中,他的手下1直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树林1点不比这些土著陌生。

这个时候,黄德美的人已经追到了夏克苏丹国的边上。

哈萨努丁终于松了1口气,他们回到了夏克苏丹国。

这里受到英国人的保护,英国人与华族已经有相互默认的势力范围,这些华族的军队应该不敢追过来了吧。

他错了。

“杀上去,出了事情我来承担。”黄德美不顾参谋长和训导主任的劝阻下令道。

士兵们才不会管什么政治问题,他们举着枪就杀进了夏克苏丹国的境内。

哈萨努丁在逃进夏克苏丹国都城之前被护卫军击毙。夏克苏丹国见到自己的政敌被击毙,心里面还在感谢护卫军呢。

而英国人却气急败坏地找到华族抗议。

官司打到了南洋军区,董兴福又推给了外交部。

只要事情落到外交官那里去,接下来多半就会不了了之。

本来上面的意思是让黄德美直接撤军。

但是黄德美觉得对方杀进了华族境内烧杀抢掠,如果就这么算了,岂不是太简单了。

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将肇事者给惩治了,但是华族的损失谁来弥补?

要是就这样算了的话,华族以后还怎么在苏门答腊岛摆话。

不过最后他还是撤军了,毕竟要以大局为重。但是第6十9师将夏克苏丹国的南部给洗劫1空。

当地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便将所有的男丁全部抓走。

这次他从巨港行军到巴东港,发现这条路实在是难走。正好将这些人抓回去,将巴东到巨港的道路给修缮1下。

董良接到消息后批示道:“任何势力胆敢到华族的地盘上嚣张闹事,必须要给予坚决打击,犯我华族者,虽远必诛。”

这话很快就在军方传开了。战士们自然喜欢这样鹰派的元首。

战士嘛,打仗就要打得痛快,谁想天天小心翼翼的啊。

不过这却将外交部的那帮家伙给愁坏了。

他们的任务是在南线稳住与英国人之间的关系。

在董良心中,南洋就是华族未来的粮仓,热带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尤其是对气温和灌溉都有要求的水稻。

而华族人又普遍喜欢吃大米。

最重要是南洋是华族太平洋战略的重要1环,董良的目标可是将太平洋变成华族的内湖。

这是华族未来称霸的基础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