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一〇一〇章 战争为政治服务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〇一〇章 战争为政治服务(1 / 1)

在艳妮的指挥下,奥地利的暗部势力全力运作。

有人专门联系摩尔达维亚的贵族,有人专门去搞定那个奥地利总督。

还有人专门在欧洲各地采购物资。

这些物资通过地下渠道汇聚到了摩尔达维亚的勒布尼察郊外。

这座小城位于尼斯特鲁河东岸,是摩尔达维亚的1座边境小城。之前被反抗军占领过。

这里也算是沃伦波多尔高地的1部分。

下1步,马振英决定将反抗军的势力发展到这里。

今后反抗军的地盘将有1部分在摩尔达维亚境内,这自然需要搞定奥地利人。

摩尔达维亚的贵族并不在意尼斯特鲁河东岸的蛮荒山地,但是奥地利人会在意沙俄的势力是否延伸到这里。

所以还必须要搞定奥地利人才行。

什么才能够打动奥地利人,自然是政治利益。

所以反抗军必须要采取1次大规模行动,向奥地利人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甘肃敦煌。

董良带着1帮学部组织的代表团正在参观莫高窟。

“这里竟然隐藏着1处如此庞大的文化瑰宝。我们之前竟然还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啊!”学部总长也是考察团的团长陈澧看得啧啧称奇。

“是啊,如果不是勘探队为修路勘察地形,这座文化瑰宝还会继续被埋没于此。”董良道。

他自然是知道这里的,不过却没有想到这事儿。确实是勘探队发现了这里,才勾起了董良的记忆。

勘探队刚刚发现这里的时候,很多石窟都被当地的牧民用来做羊圈。

1些堆放在石窟里面的书简,被他们当作柴火烧掉。

现在这里已经被整理好,那些可移动的文物都被封存。

此时众人站在1处画着精美彩画的洞窟之中。

洞窟的最里面是1座大佛,两边的石壁上全是壁画。

厦门大学堂的祭酒唐启华指着1处壁画道:“从这处壁画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唐朝时候画师所作。这些兵士手执长刀,难道是陌刀军?”

众人7嘴8舌地交流着,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到军政活动、宗教祭祀。

“有了这些壁画,唐史和宋史将得到极大地完善。”1名研究历史的教习感叹道。

众人1边参观,1边感慨。

“元首,这么大的地方,要是全部保护起来,需要花不少钱啊。”陈澧作为学部的总长不能跟那些人1样1直沉浸在震惊当中。

做了几年的学部总长,他这个做学问的人更多的时候都在算账。

搞教育是要花钱的,搞研究更加烧钱。当然了教育和研究也是有回报的,只是回报的速度比较慢,周期比较长。

“确实要花不少钱,不过政府没有这1块的预算,我们的铁路很快就要修到敦煌,从内地到这里将非常方便,这是政府唯1能做的。”

“元首,您的意思是政府不参与到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当中?”陈澧问道。

董良要是不管这里,为什么又要组织这么多人来参观呢?

“你们学部下面不是有1个历史协会吗?我准备让这个历史协会与宗教协会1起组建1个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这座石窟。从宗教上来说,这里属于佛教遗迹,相信佛教的那些人1定对这里感兴趣。而从文化上来说,这里又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研究历史的学者也喜欢这里。那就让他们共同来管理保护。”

“可是钱呢?没有资金如何保护、修缮?”保护修缮这里可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

“钱自然是那些和尚来出。”

董良1句话就点醒了陈澧。

历史学者没钱,但是和尚们有钱啊,和尚没钱还可以去募捐。

这样1座圣地,想必几大佛教的支脉都会感兴趣。

“妙,实在是妙。”陈澧心中对董良的佩服之情简直就像是那滔滔江水1般。

1路行来,董良已经见识了河西走廊的干冷。

但是这里的铁路修建速度却非常快。

汉人数千年来用脚踩出的道路已经为铁路的修建指明了方向。

只要沿着官道修便好,难度最高的地方反倒是在关中西部的6盘山脉。

好在有1条渭水将山脉给劈开了1道缺口。

铁路沿着渭水出了关中进入河西走廊。

在这1段铁路上,华族1共修建了5座隧道。

因为采用了定向爆破的技术,隧道修建的速度比纯用人力要快上十几倍。

而且经过精确的计算,华族已经可以从两端相向施工,也提高了效率。

董良离开敦煌石窟,将那里交给那些读书人。

有些学者直接与陈澧申请留下来做研究。

他们还发现了1些被封闭起来的石窟,没人敢随便打开,不过这些石窟就跟盲盒1般,勾动了这些人的研究欲望。

许多大寺庙的主持也不顾风雪向这里赶来。少林寺更是组织了1帮武僧前来保护石窟的安全。

苏达有些疑惑地问道:“先生,为什么将莫高窟交给那些人自己打理?我看您的执政方式,不是尽量将权力控制在政府的手中?”

董良笑了笑:“我向来的主张都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座石窟涉及到宗教和文化,这都不是政治上的事情,如果由官府的人来管,不知道会管成什么样子。而且政府来管就要政府出钱。”

“让那些人来管,他们能筹集到如此多的资金吗?元首您难道不怕他们管不好。”苏达又问。

1旁的张孝达听了在心中摇头,这个苏达有时候看起来很聪明,这个时候怎么这么糊涂呢。看样子是出去喝了点洋墨水,忘记了咱们华族人的传统。

那些和尚现在巴不得背负修护莫高窟的负担。

这样他们就有理由去筹钱了啊。

到时候,他们只要跟信徒们说修护莫高窟是1件莫大的功德,有的是人会捐款。

这些钱用来修护莫高窟甚至都还用不完呢。

董良笑道:“他们不会的,那些历史学者留在这里研究,就是最好的监督者。他们在这里研究的越久,对这些文物的感情也就越深。”

高明,真的是高明。到底是元首,这对人心的把握已经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

天气冷了,临近年底。

董良终于踏上了归途。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1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做。

敦煌城的铁路修建指挥部中,董良接见了左季高1行西北军政官员。

“季高,我们已经有1年多未见了吧。”董良握着左季高的手亲切地问道。

“嗯,是的,元首,已经1年0两个月。”

“你们辛苦了。”

“为国守边,何来辛苦之有!”

董良这1番问候不仅仅是对左季高说的,更是对西北的所有将士说的。

“明年年初,西北铁路将率先通到哈密,争取在7月份之前完成哈密到迪化城的哈迪铁路工程。如此我们的西北大通道就算是初步完成了。”

1路行来,董良已经对铁路修建的进度有了1个大概的估算。

“元首,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明年夏天就能够对沙俄人展开全面反击?”左季高激动地说道。

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左季高的心中有些疲惫。

底下的将士更是如此。

“明年夏天,我们夺回伊犁河谷,不过战争并不会结束。”

“元首,要是拿下伊犁河谷之后,沙俄人还不死心,那么我们就打到乌拉尔山去。”

董良摇了摇头道:“我们明年夏天只将战线推到夷播海。收复我们自己的故土。”

“这又是为何?元首,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左季高问道。

“乘胜追击?这确实是常规的做法,但是很多战争都是因为乘胜追击,最后转胜为败。”

董良摇头道。

这话说起来确实有些丧气,作为元首,他不应该这样长他人志气啊。

他继续说道:“季高,根据我们的情报,沙俄人也在向东修建铁路。我之前说过,未来的战争将是后勤补给能力的比拼。”

“所以,我们需要停下来,恢复西域的生产,同时将我们的火车道通到伊犁河的边上,有了伊犁河这条补给线,我们才能够维持在夷播海西侧的战线。大国之间的战争,动辄数十万人,奇谋的作用不是太大。”

也就是说现在的华族需要的不是郭嘉那样的鬼才。

在大规模战争中奇谋带来的负面危险甚至会超过其取得的成效。

左季高点头对董良的话表示认可。

“元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需要我们将与沙俄之间的战争维持下去?”

左季高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明白,董良所谓的打下去,肯定有别的原因。

护卫军自从成立到现在,1直都没有停止过战争。

这是1支在战火中快速成长起来的军队。

很多人都觉得董良是1个战争狂人,甚至有人暗地里这么批判他。

但是华族高层的很多人都知道,董良是不喜欢战争的。

在安全的形势下,华族的成长速度将更快。

而且董良1直以来都在控制着战争的规模。

他甚至为了阻止战争屈尊亲自到南洋去见英国人的1个总督。

要不然华族就不仅仅是在西北地区开战了。

而是在南北两线同时开战。

董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季高果然是小诸葛。我们打这场战争是为了收复故土,改善西北战略形势。但是对于沙俄人来说,他们打这场战争除了我们收复了北方故土之外,还有1个政治原因。”

“沙俄人现在需要通过这场战争获得英法的支持,然后以英法的支持来改善他们国内的糟糕经济状况。所以他们必须要打下去,而我们也要陪他们演下去。”

这个道理,左季高能够明白,战争总归是为政治服务的嘛。

可是还有1个问题。

“元首,要是让沙俄人借着这次战争改善了国内的状况,他们的实力势必会提升,到时候我们岂不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何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