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九九八章 咱们也买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九八章 咱们也买(1 / 1)

不仅仅是拿3有这样矛盾的心理,英国人、美国人都有这样的心理。

满清是虚弱,也更容易控制,但是满清的政策太过保守了,每年进口的东西少得可怜。

华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

董良本就想要通过这样的贸易来促进华族的改革。

比如对粮食和棉花和糖的进口,并非是因为华族生产不了这些东西。而是因为华族想要大规模地移民,缓解内部的土地矛盾。

同时也增强华族对边疆地区以及海外领土的控制力。

而移民工作消耗最大的便是这些移民的生活物资。

这些人要参加移民就要有1段时间无法生产,这段时间必须要由政府给予补助。

要不然,这移民就变成了流民,势必会造成人口的流失,同时也会降低百姓移民的积极性。

就像是沙俄数百年来对远东移民,不过只是建立了1些据点而已。原因便是他们无法保障移民的生存。于是他们只能将罪犯流放到这里。

结果也不是很好,流放犯的生存率实在太低,大部分人都死在了路上。

英国人向澳大利亚移民也大致上是这种情况。

华族的移民与他们完全不同。1方面华族对地方上的控制能力比他们都要强。

另1方面,华族给予了移民全程保障,让他们在迁移的过程中能够吃饱饭,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到了移民目的地还能够获得比原籍更多的土地。因此移民普遍的预期都很高,通俗来说就是他们都有盼头。

正因为如此,华族才能够在1年时间内完成了北美的百万大移民计划。

英国人经历了两百多年,才将澳大利亚的白人数量增加到8十几万。

差不多的距离,华族1年时间就做到了。

这说明华族的这套模式是正确的。

当然了移民的吃穿住都要政府补贴,这可不是小数目。

华族内部的百姓还没有解决温饱,如果再将他们的粮食用来移民,显然也是不行的,于是董良就通过进口来满足移民的需要。

正好华族每年也会出口大量商品,需要用进口来平衡顺差。

这1点,满清朝廷是不会做的,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官府还是贸易商人,他们赚到了银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存起来。不管是存到钱庄还是铸造成银冬瓜放到地窖中。

只有董良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才会明白,对于1个国家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

印加帝国储存了那么多的黄金白银,不还是被区区1百多西班牙人给灭了国吗?

这些人金银如果不用的话,那么它们能够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呢?

对于董良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华族的高层到现在都还有人不理解呢。

他们都认为,在国家政通人和的时候就应该多多攒钱,以备不时之需。

要是没有文景之治攒下的钱,汉武帝拿什么去灭匈奴呢。

隋炀帝搞大工程,4处征战,将隋文帝攒下的钱粮全部花光了,这才导致隋朝的灭亡。

这些都是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的内容。

但是董良1直在跟他们讲,1个国家的财富不在国库,而在百姓的创造能力。

粮食能保存多少年呢?只要整个国家的耕地总量,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所有的国民食用,那么百姓就不会冻着、饿着。

而华族通过移民,极大地增加了整个国家的耕地总量。

同时通过本土土地承包制,保证了自耕农的比例。

这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啊。

现在通过进口粮食,提升的是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进口钢铁,可以快速提升华族的交通状况。

而这种进口活动还能够帮助华族稳住欧洲列强。

等到华族积累到1定程度,便不会再怕他们,到时候,华族的新土地开发出来了,也就无需再继续进口。

华族历史上的王朝更迭,根源不还是在土地上吗?

以前的王朝都是将人给杀掉1部分,从而重新获得平衡。

但是董良不想这样,他要通过增加土地的数量来重新获得平衡。

以前的王朝做的都是减量,而董良做的是增量,高下立判。

当然,也许在很多年以后,华族的人口继续增加,还会产生矛盾,那个时候华族可能已经称霸地球。

那么这些后代只能想办法飞出去了。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技术已经达到了那种程度。

今后的1两百年是科技大爆发的时代,董良很想知道由华族主导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的。

奥地利帝国,维也纳。

年轻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可谓是意气风发。

困扰他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全都要感谢与华族的贸易。

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匈牙利和捷克地区新建了5座钢铁厂,这些钢铁厂每年都会给王室上交了大量的税收。

再加上王室控制的船队创造的收入,约瑟夫的腰袋子鼓了。

奥地利帝国的常备6军数量直接被他增加到了5十万人。

这让他的腰杆子都挺起来了。

此时外交大臣布奥尔正在向约瑟夫汇报工作。

“皇帝陛下,贝格爵士从东方发回来的消息,华族愿意出售他们的铁甲舰。贝格爵士说了,只要我们能够在亚德里亚海保有1支数艘铁甲舰组成的舰队,便能够彻底掌握这里的制海权。”

约瑟夫沉思片刻之后问道:“华族会这么好心?”

“做生意嘛,华族也许想要赚钱,但是他们的铁甲舰确实不错,而且贝格先生说了,华族有1种数百吨的小型铁甲战船非常适合作为近海防御战舰,成本不高,非常适合我们的需要。”

亚德里亚海位于意大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南面是爱琴海。要是能够控制这处海域,那么奥地利帝国对威尼斯以及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等亚德里亚海沿线地区的控制将更加的牢固。

法国人1直想要夺回这些地方的控制权。

假如奥地利有1支强大的海军,还能够威胁土耳其,继续侵蚀他们在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区。

那么重新复兴神圣罗马帝国将不会太远。

“普鲁士人有什么打算?”约瑟夫想要知道那个比较叛逆的小弟会怎么做?

“贝格说普鲁士人似乎非常感兴趣,他们在波罗的海1直被丹麦人欺负。据说他们已经跟华族达成协议,1次性购买5艘战舰,还可以分期付款。”

布奥尔的话彻底让约瑟夫下定了决心。

“好,我们确实需要1支强大的海军,回头我再与马克商量1下。”

马克西米连大公是奥地利当前的海军司令。

奥地利的海军与普鲁士海军1般,有着1个段曲折的历史。

1802年,奥地利在威尼斯建立皇家海军学院。后来该学院1848年迁往的意大利地区的里雅斯特,再后来又迁往克罗地亚王国阜姆港。

1837年奥地利海军迎来了第1位有影响力的支持者-弗里德里希大公。他做了与阿达尔伯特亲王相似的事情,那就是着手对海军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使之奥地利化,而不再仅仅是挂着奥地利旗帜的威尼斯海军。

1840年,东方危机爆发。

昔日地跨欧亚非3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埃及的实际统治者穆罕穆德·阿里帕夏寻求建立1个由他自己统治的独立的埃及,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站在奥斯曼帝国1方进行干涉。

由弗里德里希大公指挥的奥地利帝国舰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协同封锁了亚历山大港,炮轰了西顿、贝鲁特,并在阿卡组织了登6,攻陷了阿里帕夏的部队的城防。

这是奥地利海军建军以来首次实战。大公本人也因此获得玛丽娅·特蕾莎勋章。1844年弗里德里希大公被提拔为海军中将和海军总司令,但1847年就不幸去世了,年仅26岁。

大公的死并没有使奥地利海军的奥地利化和现代化停止。海军中德语逐渐取代了意大利语,到1850年代初,奥地利海军的规模发展到4艘护卫舰,6艘巡防舰,7艘双桅横帆船以及1些小型舰艇。

1854年,弗兰茨·约瑟夫1世的弟弟,时年22岁的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成为海军总司令。

不过到目前为止,奥地利海军依然只有1些老旧的风帆战舰。这次去华族的德意志邦联舰队中就有4艘是奥地利战舰。

约瑟夫知道这件事情比较着急。没多久便召来了自己的弟弟。

马克西米连大公比约瑟夫还要年轻,他喜欢阅览各种有关于海军的消息。

“亲爱的哥哥,英国人已经有了4艘万吨铁甲舰,其中有两艘已经彻底取消风帆,法国人也在做相关的改革。我们缺乏造船的经验,那些威尼斯人只会建造老旧的帆船。如果能够直接购买1些蒸汽铁甲舰回来,那么无疑是最好的。这样我们便可以自己仿制。法国人和英国人是肯定不会售卖这种新式战舰给我们的。我们唯1的选择就是华族。”

“哥哥,您还在犹豫什么。就连普鲁士人都愿意花钱购买,我们的海军不能比普鲁士人都要弱吧?”

马克西米连对于海军的发展还是有1些了解的。这些贵族并非都是保守的。

相反他们通常都会受到不错的教育,并且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