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九七四章 德意志使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七四章 德意志使团(1 / 1)

“砰……”

沙皇桌上摆着的那个宋瓷花瓶摔碎在地上。

房间里面站着几位穿着军装的将领全都低头不语。

“陛下请息怒!”最后还是最年轻的米留金站出来安慰道。

米留金只有3十几岁,在将星云集的沙俄算是少壮派。他穿着1件绿色的上将军服,肩膀上金黄色的流苏随着他的身体摆动。

“这次失败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我们被华族人之前的保守政策给迷惑了。好在我们并没有丢失什么地盘。”

米留金指的是这次战役中华族虽然歼灭了沙俄两个师,但是并没有将战线向前推进。

彼得罗夫斯基上报的材料上说他们用5万军队挡住了对方2十几万人的进攻。

亚历山大2世也知道这个所谓的2十几万是有些夸大的,那么狭长的1个河谷怎么可能展开如此多的军队呢。

不过他还是以为护卫军集中了优势兵力,这才击败自己的军队。

其实护卫军出动的兵马并没有沙俄人多。彼得罗夫斯基的这次虚报在后来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但是作为1个将领,总是会有1点私心的。要是被莫斯科知道他们在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还被人家全歼了两个师,那岂不是要进军事法庭了。

不过经过此战之后,沙俄人更加的谨慎。

喀什河河谷的防御阵地修得比之前更加的坚固。

“彼得罗夫斯基这次让朕非常失望,我已经给了他那么多的军队。”亚历山大2世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个彼得罗夫斯基之前在东方的工作1直都做的不错。

米留金道:“陛下,我想我们的兵力可能还不够。华族号称拥有百万大军,他们的人口是我们的十倍。2十万军队肯定是不够的。不过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有盟友的支持,但是他们是孤军奋战。”

米留金极力地安抚沙皇陛下,这是他们这些臣子的本分。

同时作为军方的人,他们也是希望战争打下去。因为这场战争,沙俄军队,尤其是6军得到了很多支持。英法的装备,还有大笔的军费。

这让米留金能够顺利地推行他的军改计划。

要是没有这场战争,英法会支持他们吗?

他见到亚历山大2世的面部表情舒缓了1些,继续说道:“陛下,我们应该将这件事情通报给英法,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战争。既然要增兵,那就要有更多的经费。”

亚历山大2世的眼珠子1转,确实如米留金所说。

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威胁退兵。

他已经看穿了,要是沙俄不跟华族打,那么英法1定是坐不住的。尤其是英国人,他们1直自诩是世界霸主,法国人同样野心勃勃。

眼睁睁地看着东方的华族1步步壮大,他们将如坐针毡。

“好,你的建议不错,我会交给戈尔恰科夫去处理的。”

亚历山大2世再次恢复了信心,只是1场小小的失败而已。

战争必须要打下去。

在西北之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1支德意志邦联使团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上海滩。

这似乎是华族成立以来第1支正式前来访问的外国使团。

之所以让他们将船停靠在上海滩,是因为这里是距离南京城最近的对外开放口岸。

舰队从吴淞口进入黄浦江,1艘华族的“镇”字级巡洋舰在前面开路。

阿达尔伯特亲王1直站在护卫舰的船头看着那艘军舰。

“我就要它,你看它多么灵活,船舷距离水线近,这样能够有效规避射击,舰炮的数量虽然少了1些,但是看起来口径非常大。真想看到它全速跑起来的样子。”

他又找到俾斯麦说道:“奥拓,你能否请求与他们展开1次联合演习。”

看到亲王殿下焦急的样子,俾斯麦笑了:“亲王殿下,您放心吧,对方的元首亲自过来接见我们,到时候您可以当着对方的面提出这个请求。我想他们1定会答应的。”

董良已经到了上海,他自然不会在码头上等着使团。

他提前到上海滩是为了视察。

自从华族将都城给迁移到南京城之后,上海滩似乎比之前更加繁华了。尤其是华族商部直属的大型国属企业将自己的总部大楼建在这里之后,黄浦江边上1下子高楼林立,工业化的现代气息拉满。

董良这两天走访了华族电力公司、华族石油化工公司、华族建筑工程集团、华族船舶集团等大企业的总部,亲自指导公司整合之后的工作开展。

为了提高效率,华族将国属工厂进行整合。上下游产业集成为1个公司。更好地运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进行生产调配。

不过对于现在的华族公司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扩张。他们丝毫不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就是在1穷2白的基础上建设1个国家的好处。

在华族石油化工公司,他听取了公司高层的汇报,得知他们已经建立了西北分公司,并且在迪化城西北的玛纳斯河上游建造炼油厂。

董良对公司主动支援国防的行为进行表扬。

同时鼓励他们要为华族寻找更多的石油资源。他指出在未来的很长1段时间内石油资源都将是1种不可或缺的动力能源。

董良虽然更希望发展清洁的电力能源,但是清洁电力能源无法做到全覆盖,还是有很多领域必须要用化石能源。

相对于煤炭来说,石油似乎还更清洁1些。

迪化城是乌鲁木齐现在的称呼,华族准备沿用这个汉名称呼乌鲁木齐。

玛纳斯河上游便是后世的克拉玛依,这里是1处露天油田,开采的条件非常好,唯1不好的地方便是这周围都是沙漠,生活环境恶劣。

不过在不远处有1条联通北疆和阿尔泰地区的官道,方便了生产和运输。

华族船舶集团则整合了长江流域的多家船厂,还有1些炼钢厂,武器工厂,与马尾船厂南北呼应,形成了华族造船两巨头。

董良还在辽阳的旅顺口建造了1座大型造船厂,正好依托辽东半岛的铁厂和关外的木材资源。

这里将来将发展成为华族造船的第3极。

华族电力集团则是高端的前沿产业,它的规模还不大,但是生产的很多东西都是独家的。

位于苏州的华族电机工厂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机工厂,每年光是消耗的铜都相当于过去满清1年铸币所用的铜量。

上海滩的电车工厂,更是已经建造成流水线。

相对于前线传来的好消息,董良对这些工厂取得的成绩更加的满意。

街道边的报刊亭上,用红纸大字写着西北大捷的字样。

1些穿着长衫的人1大早就来到报刊亭购买今天的报纸。

报纸上有对喀什河战役详细的描述。

董良坐在去外滩码头的电车上,手中拿着1份报纸,津津有味地看着那被编辑艺术加工过的战争过程。

文字真的是1种非常神奇的东西。

有时候1件事情的经过平平无奇,但是经过文字的加工描写之后,却能够让人看得心潮澎湃。

张孝达凑到了边上说道:“元首,德意志邦联使团的人已经到了,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上船帮他们办理手续。”

“嗯,时间赶得上吗?”

“赶得上,您到时候在码头上出席欢迎仪式就好。使团为首之人是普鲁士的阿达尔伯特亲王,接下来是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的外交代表,他们下船的时候,您需要与他们握手。下午的时候,郑部长会带着他们在上海滩参观我们的电车工厂。晚上有1场欢迎晚宴,到时候您可以找1些人私聊……”

张孝达将1天的安排全都告诉了董良,让他心里有数。

其实董良对这次会见非常重视,华族的外交上1直没有什么起色。1方面,在这个时代,所谓的文明国家真的不多。另1方面就是英法从中作梗。

就连奥斯曼那样的老牌帝国都对华族不大待见。

好不容易,华族采用贸易拉拢了中欧的德意志邦联诸国,德意志邦联作为欧洲的老牌国家,他们不用看英法的脸色,难得在利益上与华族存在重合,有结盟的可能性。

很快董良便来到了码头。

郑德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仪式,宽阔整齐的码头上,舷梯已经准备好,红地毯直接铺到了舷梯之上,手持鲜花的方阵,在红地毯的两边列阵以待。

等到董良走到红地毯的终点,早已经上船的外交部官员才开始引导那些代表下船。

这次来了1支舰队,自然不可能仅仅带来几个外交代表。船上还有1些邦联的商人代表,工厂主、金融家以及1些科学家。甚至还有军方的人。

俾斯麦跟在阿达尔伯特亲王的身后,他的后面是奥地利的外交代表贝格。

幸好是亲王带队,要不然这个贝格先生1定要站到自己的前方。

虽然同属于德意志邦联,奥地利1直是以老大自居,普鲁士是当之无愧的老2。

但是普鲁士人觉得自己似乎更加能打,因此也想去做大哥。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后来招呼了1帮北边的小弟成立了德意志帝国,直接就不带奥地利玩了。

俾斯麦知道,他们在通过了马6甲海峡之后就已经进入了华族境内,那里是华族的兰芳行省。

从那里开始他们又行驶了十天才到上海滩。

而且他知道这里从南北距离来算,只能说是华族的中部地区,由此可见这个华族到底有多大。

这个世界上只有华族可以与沙俄、大英的大小媲美,而沙俄的土地大部分在寒冷贫瘠的地方。大英的土地则大部分是殖民地。

只有华族不仅仅土地广阔,而且都是富饶之地。

这样1个强大的国家,绝对值得结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