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九〇六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〇六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1 / 1)

到了晚上,徐鼎康刚刚回到自己的家中,刚刚坐下没多久,就听到管教前来报告,他的本家3叔前来造访。

“鼎康啊,因为你的1个建议,这次苏湖商会几乎身价翻了1倍,大家让我来问问你,有什么需要大家做的。”

徐家3叔这次过来代表各级感谢徐鼎康,同时也想要来探1下消息。

徐鼎康作为南京总长,在迁都方面,能够得到第1手消息。

对于商人来说,消息就是金钱。

徐鼎康将3叔招呼进书房落座,他微微皱了1下眉头说道:“以后3叔来寻我,让人传个话便可,现在是特殊时期,多少眼睛盯着南京城呢。”

徐家3叔也是个聪明人,立马就明白了徐鼎康的意思。

他没有任何的不悦,徐鼎康也不是嫌弃他。自己总是这样明目张胆地出入徐鼎康这里,确实对他有影响。

“好的,3叔晓得了。鼎康近来1定非常辛苦吧。”

“嗨,3叔,心里1块大石头落了地,我忙1些也是应该的。元首终究还是选择了南京城。那些闽商和粤商本来已经走到咱们前面去了,但是咱们这1步走对了,立马就弯道超车追上了他们。”

徐鼎康说的没错,有了之前的收购,苏湖的商人算是在南京城站稳了脚跟,他们控制着核心商业区的土地使用权,无论是自己开发还是售卖,都是将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不过,3叔,你记得跟大家说1声,不要太贪心了,不要想着将所有的地块都留着。如果价钱合适,还是要出售1些出去。”

徐鼎康出于谨慎还是提醒道。

元首1直对商业1块非常重视,他肯定会有渠道知道苏湖商人的操作。

从元首的角度来说,他不会希望自己的都城商业版图被1个势力完全掌控。

“你的意思是元首可能会插手吗?”3叔惊讶地问道。

“不是可能,是肯定,也许商部的人已经在调查了,咱们之前购置的土地手续齐全,价钱合理,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咱们想要垄断,上面的人肯定不会同意。”

徐家3叔点头记了下来。

“另外,招呼商会出面在南京城投资几所大学堂,元首比较重视教育,同时咱们也可以用这些学堂为商会储备人才。”

……

徐鼎康交代好之后,亲自送3叔从后门离开。

可是第2天他便赶到位于天王府的都城筹备委员会。

赵顺从南美回来之后被董良派到南京城担任都城筹备委员会主任,开始牵头都城的筹建工作。

因为西北铁路的事情,华族几乎没有多少资金用来筹建都城。

所以董良将任务交给商部,就是希望通过商业手段来筹建都城,也就是政府不出钱。

那么钱从哪里来?

后世的那些城市扩建有几个是政府自己出钱的。只要这里被商人认定为有价值的地方,自然会有商人前来买地。这些卖地的钱就可以用来建造基础设施。

“赵总长,有件事情需要跟您汇报1下。”

徐鼎康是筹备委员会的副主任。实际上他的实权不比赵顺小,因为他是这南京城的地头蛇。

“徐总长不必客气,内阁早已经有言在先,都城这里的事情咱们商量着来。”

“是这样的,赵总长,之前为了南京城的建设,我们进行过招商引资,很多地块都已经将土地使用权给卖出去了。”

华族土地国有的政策哪怕是在城市地区也没有变。

但是根据华族物权法案,城市的土地可以出售使用权作为商业用途。

“这没有问题,中枢没有那么多资金拨付给你们,很多地方都通过售卖商业用地使用权的方式筹集资金,用来进行重建。”赵顺招呼徐鼎康坐下,给他递上1杯茶,笑着说道。

徐鼎康点头致谢,继续说道:“可是大部分土地都在苏湖地区的商人手中。这原本没啥,南京城以前只是江苏行省的省会,但是现在这里成了华族的都城。”

徐鼎康选择主动坦白,省得到时候这件事情被赵顺揭开,那样他反倒会让人感到尴尬。

这会在元首心中留下1个不好的印象。

“没关系,人家也是通过正常的商业途径得到土地使用权的,咱们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投资本来就带着赌博的成分,只能说这些苏湖商人赌赢了。只要不影响到都城的后续规划,我想政府不需要插手这事儿。”

赵顺知道徐鼎康的背景,因此也就大概猜到了徐鼎康现在来找自己的目的了。

他做出了表态,实际上也算是中枢做出的让步。

那么接下来,就要由徐鼎康做出让步了。

“这是元首给出的规划意见。你来看1下。”

赵顺拿出了1张都城规划草图给徐鼎康看。

“元首觉得南京城的规划要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他觉得应该将工厂区规划在江北地区,在江北沿江地区设立商用码头。而现在的南京城则主要发展商业和教育事业。居民区、大学堂和商业区要相对平均地分布在几大板块。部分城墙可能要拆除,未来的城市发展已经不需要城墙的保护。”

“那是否要对南京城内的坊市进行重新划分?”徐鼎康道。

“自然是要重新划分,不过元首不允许再搞什么内城外城。首先,我们要先确定城市的范围,将哪几个县纳入南京城,然后在这些地方划分不同的区,区下面再设立不同的坊,具体怎么分,你来做方案吧,毕竟你对这里更熟悉。”

徐鼎康原本并没有准备发展江北,因为南京城1直都是在江南的。

按照赵顺的说法,将工业区设立在江北,那么那些工厂中工作的人自然也要安置在江北。要不然他们上班也不方便。

将工业人口分出去之后,南京城基本要1分为2,变成江南和江北两座城。

那么江北的资源其他地方的商人便可以参与进竞争中来。

赵顺跟徐鼎康说这些,其实也是在暗示,苏湖的商人不要再插手江北这1块蛋糕了。

1个都城的商业氛围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这对当地的政治生态也会产生影响。

苏湖商人控制了南京城最好的商业土地,如果不重新规划1下,那么今后南京的商业就要被这些人掌控。

这对都城的安全也是1种隐患。

经济上的掌控,往往会渗透到政治上。

常州阳湖。

周腾虎带着妻女,时隔多年之后第1次回乡祭祖,如今他已经是华族内阁总理,老百姓心目中的宰相。

周腾虎与董良分工,1北1南。

周腾虎走6路北上视察华族新控制区的改革成果。

走之前,他跟董良请示过,想要回家去看看。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

董良能够理解周腾虎的心情,自从跟着董良的身后造反之后,周腾虎1直呆在南方。

“总理,前方便进入常州阳湖了。”刁元器凑过来提醒道。

“嗯,认出来了。”周腾虎透过马车向外面看去。

“不要惊动了当地公署,咱们直接回乡。”

周氏乃是当地的大族,周腾虎的父亲官至知县。周腾虎自己也是1个举人。

不过跟着董良造反之后,周家的近亲都迁移到南方去。村中的族人大都是远亲。

车队缓缓驶进了周家村。

村口放哨的民兵率先发现了这支车队,看到有荷枪实弹的士兵跟着马车。

其中1个民兵赶紧跑回去报告,剩下1人则过来盘问。

“你是存华家的3小子吧。”

周腾虎1眼就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民兵。

“大伯?您是大伯吗?”民兵兴奋地问道。

他们都知道自己村里那个周家主房的大伯在朝廷做总理。

“是啊,我是周腾虎。”周腾虎笑道。

他忽然有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

上1次回来还是5年前呢。眼前这个小民兵还是1个半大小子。

但是现在这个孩子穿着1身没有红领章的绿色军装,头顶带着军帽,看起来很精神。

周腾虎走下了马车,伸手拍了1下这个小民兵的肩膀。

小民兵随即1个立正,向周藤虎敬了1个军礼。

“你爹怎么样了?”

“我的爹他很好,现在是生产队队长。”年轻的民兵口齿清晰地说道。

周存华原本是周腾虎家的佃农,土地改革之后,周腾虎家的土地都分了。

周腾虎主动放弃了补偿,他现在做总理,工资收入足够1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

“嗯,你爹原本就是种田好手,这个生产队长应该由他来做。”

不1会儿,1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朝村口跑了过来。

“东家啊,东家您回来啦。”周存华1边跑1边喊道,他的脸上满是兴奋。

他与周腾虎的年龄相仿,小时候跟在周腾虎身边做过书童。

不过周存华不喜欢读书,后来周腾虎离家游学,周存华便做了周家的佃农。

这些年两人偶有联系。

“存华,不要叫我东家了,现在田是你们的了。”周腾虎看到儿时玩伴,同样感到兴奋。

“是是,应该喊您总理才对。您日理万机,怎么有空回来看看啊?”周腾虎的家人早就已经搬走了。

他家的祖宅有1部分给村子里面办小学,剩下的还给他家留着。

“路过这里,顺便看看,我就留1晚上,走,先去你家坐坐。”周腾虎笑着向前走去。

赵氏则带着闺女回老宅去收拾1下。

周腾虎跟周存华1边走1边聊着天。

“存华,你家分了几亩地?”周腾虎问道。

“总理,我家5口人,分了2十亩田,以前想都不敢想。还是总理您深明大义,从来没人主动将田拿出来分的。”周存华有些尴尬,毕竟村里的田有3分之1都是周腾虎家的。

“分田是华族的基本国策,大家都有自己的田种,今后才能消除饥饿。”

周存华连忙点头道:“是的,还是华族的政策好,大家伙的生产热情比以前更高了。”

“怎么样,现在交了公粮之后,还能攒下存粮吗?”

“去年秋天,我家的2十亩田1共打了7十几担粮食,交了5担公粮,又买了2十担给粮管所,剩下的都存在家里呢。唉,穷怕了,不存在粮食不舒服。”

说着周春华还带周藤虎去看自家的谷仓。

周腾虎从周存华这里了解到的基本上都是好的1面。

也许是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也许是南方本就富裕,农田水利设施都比较完善,所以农民这里的问题较少。

周存华想要留周腾虎在家中吃饭,可是周腾虎却没有答应。

他急着回到老宅去祭拜祖先。家中长辈的牌位都摆放在小祠堂里。

周氏已经带人将家中收拾1通。在警卫的帮助下,周家院子被打扫1新。

看得出来,平时应该有人过来帮忙维护,要不然以这里的气候,院子里早就长满野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