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八七八章 西北铁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七八章 西北铁路(1 / 1)

福州城内,董良正在组织工部和科研院的骨干开会。

会议的主题就是总结过去1年立项的各个研究项目的推进情况。

同时讨论新的项目。

只有讨论通过的项目,才能够在预算大会上得到资金的支持。

华族不缺钱,但是每1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去。

这1年来,不是每1个项目都推进得那么容易。

有些项目甚至已经陷入了僵局。

比如无线电报项目,这是董良当初主导设立的1个项目。

项目组中不仅有外籍的研究员,就连徐寿这样的大牛。

但是这个项目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董良了解了1下情况,还是华族的理论基础太薄弱了。

无线电传输信号,其中利用到了电磁感应原理。

这个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到了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问题。很多难题似乎是原本的1些原理无法解释的。而华族这里这正理论研究方面的大咖几乎没有。

基础理论这种东西,与比的不同,不是翻看了人家的论文或者书籍就能够整明白的。

有些东西很微妙,可能就是1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需要几十年甚至是更久的积累才能够产生。

“这次法拉第先生会跟尚泰1起回来。到时候让他帮忙看看这个项目。徐工,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跟那位法拉第先生请教1下。此人正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者,他的基础理论功底深厚。”

徐寿甚至想要反问1句这是不是真的,突然又打住了。

既然元首这么说了,那么肯定不会有假。

徐寿虽然什么都懂1些,但毕竟是半路出家。

他可以说什么都懂,但是没有1样是特别精通的。

他学习的毕竟是人家研究出来的理论。

在他这里搞不清楚的事情,到了原创者手中或许有办法解决。

林本依然做着工部总长,他还是老样子,皮肤黝黑,满手都是老茧,看起来非常朴实。

他对董良交给他的任务兢兢业业,在内阁中也从来不与别人争什么。他1直埋头做好工部的事情,像是1头老黄牛。

“元首,我们枪炮研究所立项的几个项目,基本上都完成了,您说的那种新型机枪,还有1种新式自动手枪都出了样品。”

董良点头,没有让林本继续介绍下。他准备自己有空去兵工厂看看。

“拖拉机厂的产量怎么样了?”董良转移了话题问道。

“我们现在1共有4家拖拉机厂,十3条生产线,年产量可以达到1万台整机。”林本说道。

拖拉机是华族现在重点发展的1项产业。

其实华族也有条件大规模生产汽车。

但是华族的公路情况太糟糕了,满清时期的官道质量太差。

而汽车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比不上拖拉机。因此董良还是选择先扩大拖拉机的产量。

董良听了之后,摇了摇头道:“规模上还是太小了,明年能否增加到十万辆?”

董良将这个数字直接扩大了十倍,有些太多了。

但是换作1个会拍马屁的下属,肯定还会咬着牙拍胸脯保证。

其实只要将资源都倾斜过去,扩大产能到原来的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最难的技术积累阶段已经完成了。

现在华族生产的大中小3种型号的柴油机头都已经定型。产品甚至经过实践检验。

工部将拖拉机送到了0下几十度的北境,还有常年湿热的广南行省。

让这些机器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经受考验。

不过要让林本将产量提升到十倍,他确实做不到,因为他是工部的总长,而不是拖拉机厂的厂长,他要做整体考虑。

“元首,我们明年最多可以生产5万辆。您不要忘了,咱们要将工作重心放到西北铁路上。除非您能够给这条铁路放宽时限。”

林本这么1说,董良顿时就泄气了。

西北铁路显然更加重要,因为这条铁路将关系到华族未来的版图,关系到华族的安全。

要想战胜沙俄就必须要有1条通向西北的铁路。

董良曾经找总参谋部的人研究过,沙俄人至少能够向西北的战场上投送5十万兵力。

在北境,沙俄人也拥有投送十万步兵的能力。

现在来看,华族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没有优势。

华族的参谋部已经开始做准备工作,原本驻扎在徐州的江北纵队已经开到甘肃去做适应性训练。

另外,胶东纵队也将开拔。

林文察将带领漠南军团向西边移动,等到明年也可能要开进西域。

另外,华族在这个冬天还将在北方动员大量的青壮组建农业兵团,等到明年1开春就迁移到远东和北海地区。

“那就按照你们的规划来吧。西北铁路要摆在优先的位置上。”董良无奈地说道。

接下来,坐在船厂区负责人莫永纲边上的造船厂负责人刘梦周请示道:“元首,我们的8艘‘龙威级’新舰已经全部交付了,新型铁甲舰的图纸也画出来了,新舰达到5千多吨。”

今天这场会上,工部下面各个条线的人发言都比较积极。

因为元首、总理和总长都在这里,他们现场就可以拍板明年的计划了。

所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部门争取。

“5千吨?这是你们现在能够建造的最大战舰了吗?”董良问道。

“这……”船厂的负责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并非他们不能造出更大的战舰,而是他们1直以来都是按部就班,1级1级地将战舰的吨位向上提升。

“如果是5千吨的战舰的话,那么就建造两艘吧,剩下的船台用来建造运输船。”董良道。

华族在运力上还有很大的欠缺。

现在的欧洲航线都是欧洲人自己跑,华族的远洋航线只有美洲的西海岸。

英国人拥有上万艘远洋商船。但是华族的远洋商船加在1起都不到千艘,其中1部分还是只能跑南洋和扶桑航线的中型商船。

但是现在华族已经与南美诸国建交。北美纵队也打下了1个偌大的地盘。

华族需要更多的运输船向美洲输送商品和移民。

“就两艘?”船厂的负责人嘀咕道。

“嘿嘿,老刘,你不要不知足,明年能够给你们两艘大舰的钢铁配给已经不错了,我们明年修建的铁路就有1万多里呢。”林本在边上圆场。

董良让明年只造两艘大舰,其实已经与海军商量好的。

第3舰队拥有8艘“龙威级”铁甲舰之后,已经可以应对1场大规模海战。

至于英国人建造的万吨铁甲舰。

董良根本就没有放在眼中,他已经有了对付对方的办法。

这8艘战舰完全可以对抗任何规模的老式舰队。

“机车厂呢?明年能否交付1百台机车?”董良继续问道。

机车厂的负责人站出来表态,完全没有问题。

机车厂是史蒂文森先生1手帮办建立起来的,迄今为止已经为华族生产了几十台机车。

福泉铁路、平津铁路、沪杭铁路,这几个华族已经建好的短途铁路上大部分跑的都是华族自己生产的机车。

“西北铁路的勘探工作完成得如何了?”董良问道。

1名交通部铁路勘探设计院的官员赶紧应道:“元首,我们采用分段勘探的方式,保证能够在开春之前完成勘探工作。”

董良微微颔首道:“嗯,勘探工作1定要做扎实了,不能因为时间赶就急于求成,对已经勘探好的路线要反复论证。”

那官员连连点头,这么大的工程,谁敢马虎啊。

西北铁路工程是董良提出的。是华族建国之后第1大工程,规模甚至超过了重建菏泽。

与以往不同,这1次有很多人对西北铁路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人甚至将董良比作隋炀帝,将这个工程比作开凿运河。这个西北铁路与华族之前建设的小型铁路不1样,这是1条横贯东西的大铁路。其工程量确实堪比大运河。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财力,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修路的过程中牺牲。

林本插嘴道:“元首,工程的论证工作已经完成了,假如明年后两年hi时间就要完成的话,我们至少要动员5十万人,分成5十段进行施工,每段的施工人员需要万余人,并且要为此准备两千辆施工机械。动用整个华族1半的钢铁产量。木材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因为西北地区缺少木材,工程所需要的木材大部分要从从远东以及南洋地区获取……”

听到林本的综合描述,众人都倒吸了1口冷气。

他们嘴上没说,但是心里面都有自己的想法。

董良也看出了众人的表情。

他表情严肃地说道:“关于西北铁路,我在这里说明1下,这是1项政治任务。大家应该知道,位于华族西北和北方的沙俄人在未来将是我们在6地上的主要敌人。这个国家对领土异常贪婪,他们趁着我们与满清朝廷内战的时候,悍然出兵进占我伊犁河谷,屠杀我军民。将伊犁9城,尽数毁损。左季高带了5万人去西北,但是这1点人根本无法收复伊犁,甚至连保住北疆都很困难。敌人在明年很可能会调动数十万大军前来进攻西北。”

“没有这条铁路,到时候我们与沙俄在西北大战,不知道要发动多少民夫和物资。与其那样,还不如集中力量修建1条铁路。”

“这条铁路1旦通车,那么我们在后勤上对沙俄人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今后西北地区再也不会丢失。西北地区对我华族的重要性,我想不需要我多说了。”

董良这么说,在场的众人,无不动容。

在华族,大华族主义思想已经非常流行。

大家都认同华族的国土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不相匹配。

这个时候林本代表众人出来表态道:“元首,我们工部上下1定会全力以赴,将西北铁路建设成为1个标杆工程。”

西北铁路的事情在高层基本上统1了思想。

但是在民间,还有很多人想不明白。

为什么华族刚刚成立,不给老百姓休养生息,要干这休养生息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