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八六八章 三宝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六八章 三宝屯(1 / 1)

华族的改革对于乔家这种以商业立家的家族不仅仅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还给了他们新的发展机遇。

在满清那种压抑封建的统治之下,任何商业家族的发展都是有瓶颈的。发展到最后要么被杀了吃肉,要么就只能造反了。

正如乔4虹所说,在规矩底下做事,反而更加简单。

有的时候想得太多,反而不容易成事儿。

乔致庸已经习惯了与满清官府打交道的那种思维。

他总觉得华族的政策中有什么阴谋。因为华族的政策对商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但是乔4虹与那些护卫军将士相处的时间很长。

他能够看出华族官方的人都是务实的。

“2哥,这次回来还有1件事情,我想跟您说1下。”乔4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之前的2十几年都是兄长在帮自己安排。

现在他想要按照自己想法生活。

乔致庸放到嘴边的茶杯停顿了1下,抬眼看向自己的4弟。

他1开始就看出弟弟有心事,但是没有点明。

“4弟,你已经长大了,咱们是亲兄弟,有什么事情尽管直接说。”

“2哥,弟这次回来想要辞去大盛魁管事1职,陈将军想让我去他的军中任职。”

“什么,你要参军?”乔致庸将茶杯放下。要是别的事情他都会斟酌。

但是自己的弟弟是1个文弱的账房出身,怎么能去参军呢?这不是到战场上去送人头吗?

他们乔家主脉现在人丁单薄,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弟弟犯险。

乔4虹看到兄长反应强烈,赶紧补充道:“兄长,弟去了军中也不会担任武职。陈将军觉得弟弟对漠北的情况熟悉,想让弟弟去做个参谋,大概就相等于赞画、司马1般。”

“4弟,你决定了吗?”乔致庸盯着弟弟的眼睛问道。

乔4虹脸上的表情坚决:“是的,2哥,弟觉得咱们家不能全部经商,那样是1条腿走路,弟投军之后不仅仅能够做出1番功业。咱们家也变成了两条腿走路。”

“好,这件事情2哥准了。”

乔致庸发现自己的这个弟弟比以前更有主见了。

乔4虹也没想到2哥那么爽快就答应了。

兄弟俩又聊了1会儿,乔4虹才起身回家去见自己的媳妇儿。

他这次可以在家里呆1段时间,陈玉成准他春节之后再回去。

……

辽阳行省,铁岭府8宝镇3宝屯生产大队。

山东汉子王文浩正在自家木屋的门口劈木头。

他们已经在新家生活了两个多月。

妻子在用晒干的苔藓修补木屋的缝隙。

新家非常简陋,只有1座半地下的木屋。

屋顶上有1根细长的烟囱。

烟囱连着炕膛,炕头的位置是煮饭用的锅灶。1口大铁锅、1口烧水、煮汤的桶锅都是官府发放的。

还有家里用的锄头、斧子、锯子、铁铲,官府都有发放。

当然了,1家只能领1份,今后如果用坏了,就要自己去买或者修缮。

这个半地下的木屋是大家合作建造的。

他们从6路赶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由官府用机器将周围的树木都给砍伐完。

男丁们很快就投入到劳动之中,女人们则在收拾家当。

不到十天时间,1百栋小木屋就建好了。正好整个生产队每家1栋。人多的也是1栋木屋,只是稍微大1些。

第1年,这些移民只能将就1下了。

等到来年,自己有空的话,可以在宅基地上再建造房屋。这些事情,官府就不管了。

也就是说官府只送他们第1程。

3宝屯的宅基地位于1处河滩上,小河是天然形成的,只有56米宽。

如今进入了十月份,河道上已经开始结冰。

生产队的村民都在这里取水。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圆润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王文浩装了1些过来在门口铺了1层鹅卵石平台。省的出门的时候踩上1脚泥。

马万山1家住在王文浩的隔壁,两家商量好了相互照应。

其实主要是马万山1家照应王文浩1家。

因为马家男丁多,人家3个儿子,老大和老2都可以当成半个劳力。

马家的3小子还经常帮王文浩带孩子。

“文浩,你去河边将那两个鱼笼收回来,要是有鱼的话就送1些给马大哥他们家。”阿珍补好了房子。1边抱着干草去喂羊,1边对王文浩说道。

阿珍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除了力气小点,男人的活、女人的活,她都会做。

官府真的兑现了承诺给每户人家分了羊、马、牛。

这里距离草原不远,这些牛马羊基本上都是从热河以及科尔沁驱赶过来的。

牛不1定能耕地,马也大部分是小马。

但是这些牲口却让新移民的生活有了奔头。

牛可以自己训练,马儿长大了就能拉车,母羊总能够再下小羊,羊群的数量也会1点点增加。

“嗯,劈好这堆柴火就过去。”

天气已经变冷,但是王文浩只穿了1件单衣,就这样他依然满头大汗。

对了,到了新家之后,官府还给每个人发了1身棉衣。

为了这些棉花,华族将外贸进口份额的1成用来购买棉花。

这些棉花大部分都是从加州运来的。

西海岸公司的移民船,在回程的时候会购买南方各州的棉花和糖,还会从北方各州买1些钢铁。

要不然李威力怎么就坐上加州州长呢,他打造的这条贸易路线,让很多人赚了钱,基本上是皆大欢喜。

没了李威力,他们这些人将东西卖给谁?

这个时代,世界大市场还没有形成,很多东西生产出来都不是很好销售。

阿珍去喂羊的时候总是带着儿子王德发,小德发非常喜欢去撸小羊羔的毛。

王文浩很快就劈好了木头,他们家墙壁外面已经堆了好几排木柴,足够用上1个冬天。

可是王文浩每天还是喜欢劈点木头,要不然,他似乎浑身都不舒服。

来到河边,王文浩敲开河面上薄冰,从不到膝盖深的溪流中取出了鱼笼。

鱼笼用藤条编成,这是心灵手巧的阿珍的手笔,它1头粗、1头细,用鹅卵石堆起陷阱,水流自会将鱼赶到鱼笼的入口。

王文浩将鱼笼小口处的盖子打开,里面还真有鱼。

全都是那种细长的小鱼。这种鱼的刺非常软,用来炸着吃或者烤着吃都不错。

文浩将鱼倒出来,又将鱼笼放了回去。

他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正值入秋,大鱼回游。

张耕组织生产队抓了不少,吃不完的都用盐腌了挂在屋檐底下呢。不过这些小鱼别有滋味。

王文浩将鱼送了1半给马万山家。

老马拉着王文浩聊起了田里的事情。

“文浩兄弟,张耕说让大家明年开春种水稻,这地方冷得这么早,能种稻子吗?”

“马大哥,时间上应该够了,水稻产量高啊,还省了除草的工序。听张队长说,明年开春会给咱们大队装1个水泵站,直接将河里的水抽到主水渠中,灌溉没有问题。”

“可是俺们从来没有种过稻子啊。”马万山自认为是1个老把式,在种田上与张耕有不同意见。

但是他又不好意思跟张耕说,只能告诉熟悉的小老弟王文浩。

王文浩能说会道被推举为他们生产小组的组长。

“张队长种过啊,咱们到时候跟着学就行了。马老哥,咱们每家不是还有十几亩旱地嘛,到时候随便你种高粱、还是玉米,横竖后面1年大家的粮食都能够自给自足。”

“唉,今年来的太晚了,要不然种点豆子也好。”马万山叹了1口气。

他们都没想到路上要走那么久。到了这里之后又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只能来得及种了点大葱、萝卜、白菜。1点粮食都没来得及种。

上面的人也不给种,田地都是官府用机器翻好的,那种大拖拉机,文浩也见过,1台顶上几十头牛。

1个大队1个大队的翻土。

那家伙,力气老大的,能够将土里的树根都给翻出来。

文浩他们跟在后面清理掉那些草木、树根,然后丈量土地,挖出水渠,堆砌田埂,然后每户人家派出1名代表抓阄,确定谁家分得哪1块土地。

这土地有好有差,有的离家远,有的离家近。

无论是谁去分,都不能做到完全公平。

“马老哥,我倒是觉得让这些田休息1年也好。我最近去看了1下,那些残存在土地的草根都被晒干了,要是咱们提前种了,兴许那草也跟着长了出来。”

“嘿嘿,文浩老弟,还是你的脑子活络。”马万山嘿嘿笑道。

“对了,老弟,你跟我来。帮忙看看俺家的牛。”

马万山将王文浩带到了自家的牛舍中。

每户人家除了1栋自住的房子,还帮自己的牛羊也建造了房舍。这些东西虽然是官府发的,但是大家伙视作珍宝1般。

“文浩兄弟,你看我这牛是不是带上了。”

王文浩以前做过牛倌,对牲口比1般人懂得多。

“哎呦,老哥,你可真是走运啊,你这头母牛竟然是带着崽的。”

他上前摸了摸母牛的肚子,又拎起尾巴看了1下。

“明年开春生产,老哥这牛平时要多给1点料子,怀孕的牛吃的多1些,另外再支1个小火炕在边上,不要给人家冻伤了。”

王文浩交待道。

回到家中,妻子正带着儿子在逗弄1条狗仔子。

“阿珍,哪里来的狗子?”王文浩连忙问道,这条小黑狗的脸方方的看起来非常可爱。

是村里的关大爷给的,他家的母狗下了7条小狗。

关大爷是这里的原住民,据说是满人,不过不是贵族,以前就是靠种田为生,看起来跟汉人没有任何区别,说的也是汉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