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八四〇章 八宝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四〇章 八宝屯(1 / 1)

“8宝屯的人全都到我这里,人齐了之后咱们就出发了啊。”1个长着国字脸,满脸胡子,头上带着黑色圆顶毡帽的男子大声地吆喝着。

这人便是华族委派的8宝镇公所长官蒋广山。

补充了移民之后,原本的8宝屯将变成8宝镇。整个镇子目前规划了十2个生产大队,其中有两个大队是原住民百姓。

不过蒋广山准备将原住民与新移民混编。

要不然今后原本的居民与新移民之间1定会产生矛盾。倒是将原住民分散了之后,因为人数少,便可以让他们融入到新移民当中。

“大人,我们是去8宝屯的。”王文浩拿着手中的文书找到了蒋广山的身边。

“王文浩,曹州府的。嗯,不错嘛,很精壮的汉子,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曹州府过来的,你被分到了3宝屯生产大队,喏,在那里。”蒋广山给自己管辖的大队都起了名字。

他去8宝屯实际勘察过了,那里是1处河谷平原,地形平坦,都没有什么具体特征,于是他就按照由南向北,将各个大队起名叫“1宝屯、2宝屯、3宝屯……”

蒋广山自己也是1个山东汉子,大嗓门说起话来让这些移民倍感亲切。

他的声音其实听起来凶巴巴的,但是大家却感到很踏实。

港口这边的空地非常大,虽然都是泥巴地,但是草木都被清理掉了,似乎还用石磙子压过。

人群分成了1圈圈。

王文浩带着妻儿来到了蒋广山所指的地方。

那里已经有很多家庭聚在1起,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的,也有单身汉,不过很少。

王文浩在1个长脸的汉子边上蹲了下来,这个汉子4十几岁年纪,身边蹲着1个老婆子,还有3个半大的小子。1家5口人。

“叔,我蹲您边上,行不?”王文浩客气地说道。

“你是新到的?”汉子上下打量着王文浩道。

“嗯的,叔,我是从曹县过来的,您是哪里人?”

“我是泰安的,比你要近1些。”

“怎么称呼?”

“啊,我叫王文浩,叫我阿浩就行,这是我婆娘阿珍。”

“哦,我叫马万山,这是我婆娘,我家的3个小子。”

马万山与王文浩聊了起来。与王文浩不同,马万山并非是因为家乡要被洪水淹没才移民。

他家在泰安的沂蒙山区,村子里没啥田地,就是按照护卫军的政策分田了,也分不到多少。

而且他们马家在当地是小门小户,在村子里容易受到排挤。听说去关外分到的田多,马万山就带着1家子报名移民。

这1路上可将1家子高兴坏了,因为他们终于吃上了免费的饱饭了,尤其是那3个半大小子,大饼子吃起来可香嘞。

阿珍也跟马万山的婆娘聊了起来,两家人约定好,到了新家之后互相帮衬着。

“大家来领吃的,咱们马上就要出发,去码头那边上船,我们从辽河逆流而上。”这个时候1个汉子喊道。

“这是俺们大队的大队长张耕,上面指派的,你过去打个招呼吧。”马万山对王文浩说道。

“哎,谢谢叔。”王文浩向张耕走去。

对方听口音也是山东的,不过走过去聊了两句,王文浩才知道,张耕是从江北过来的。他是之前就逃到江北的流民。

张耕这个人皮肤黝黑,鼻宽唇厚,1看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阿浩,俺们那个时候到江北也是华族分的田,大家在1起开荒,种上粮食,那里还是盐碱地,需要挖沟渠排碱,这边虽然冬天冷了些,不过都是好田,黑土地啊,连肥料都不用,咱们今年过去将自家的田翻好,明年就能种上了。”

张耕与镇长蒋广山都是提前到移民目的地查看过的。

还有1些物资,华族也提前运送过去存放在镇公所所在的8宝屯。

耕牛、爬犁、铁铲、锄头、锯子……各种生产工具都要提前准备。

到了目的地后,这些移民先要将自己的窝棚给建好,然后翻地开荒。

建造窝棚的木头直接用开荒砍伐下来的木材。多余的树枝也可以作为冬天的燃料。

那些荒草可以收集起来喂牛羊。

华族为了准备这些物资已经动用了不少的人力。

耕牛从南方调运了1批过来。还是不够用。董良干脆调了1批拖拉机过来,到时候会先免费帮移民将地给翻好、推平。

这次进攻草原,华族也缴获了不少牛,其中有1部分可以驯化为耕牛的,也将被调运过来。

另外还有1些种羊,可以分给移民饲养。

黑土地上的物产丰富,除了可以耕种,还可以开矿。

其中1些移民将被安置在厂矿中。

华族在盛京这边开辟了好几处铁矿和煤矿,其中最大的1处便在鞍山邑,这里本是1座小镇,现在华族准备将这里建造成为1座重工业城市。

华族对钢铁的需求1直很大,董良现在想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总是受制于钢铁的产量。

甚至是从国外进口都无法满足需求

整个华族实在太大,需要建造铁路的地方太多了。

在董良的设想中,未来的5年之内,华族至少要将铁路向西修到西域伊利,向北从张家口修到恰克图,向南修到暹罗境内。

还有内6地区的铁路网。

这就需要海量的钢铁了,另外还要建造那些万吨的铁甲舰呢。

英国人已经开始建造万吨铁甲舰,华族军舰最大的才只有3千多吨呢。

时不我待啊,有些事情是要1步步发展更加稳妥。但是在董良的心中,在整个华族高层的心中总有1种危机感。

内阁总理衙门,周腾虎刚刚放下手中的1份文件,秘书就又送了厚厚1落过来。

他这个内阁总理其实就是董良的大管家。董良将自己没有时间处理的具体政务都抛给了周腾虎。

他自己只抓1部分重大事项的决策,还有1个就是人事任命。

华族的各部以及各个行省,海外领地,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事项需要内阁来批复。

其中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周腾虎来斟酌,其中1些重大事项还需要内阁会议集体讨论。

华族有1套内阁议事流程,乃是1份宪法性文件,指导内阁的科学决策。

“这份是兰芳行省的铁路港口规划方案,您看1下。”秘书将文件1件件递给周腾虎,同时还做了简单的介绍。

“黄卫的心太大了,婆罗洲水道纵横,1条百余里的铁路就要修数十座桥梁,这成本太高了,不如多修港口,再弄几艘挖泥船清理内河河道,发展水运。交通部孙总长也是的,来者不拒,什么都批。”周腾虎有些不满地说道。

这种各个行省上报的项目必须先通过对口的部门审批之后才会到周腾虎那里。

各地大修铁路的事情确实是董良号召的,由各地自己出建设方案,包括资金的筹措方式。,

但是必须要经过内阁的审批。周腾虎这里知道未来1年华族的钢铁产量以及进口的数量。

其中有多少钢铁是可以调配给铁路的,都有计划,如果超出了这个计划那就是盲目蛮干,到时候,工人都已经将路基给弄好了,铁轨却没有,岂不是要耽误工期,浪费人力。

华族现在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经济上是半计划模式,需要政府做的事情很多。

“是,我都记下来了,回头跟交通部传达。”秘书用笔在笔记本上记下周腾虎的话。

接下来,他又拿出了1份文件:“这份是黄河治理委员会上报的移民经费追加申请,户部转过来的。”

周腾虎拿过来1看,上面已经有了董良的批示,可见董良同意了,之所以送到他这里来,只是走1个流程。

户部的刘峰良就在北平,距离元首更近。

不过周腾虎还是认真地看了1下,这1看不禁让他倒吸了1口了冷气。

这追加的金额几乎要赶上了之前预算的金额。

移民果然是1件耗费巨大的事情,汉唐都曾经对西域进行移民,可是现在的西域那里还有多少汉人?

其中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移民的花费太高,封建王朝的财政状况无法支撑。

还好,资金的问题不用他担心,追加的预算不用政府之前做的预算,而是从追加的国债中挪用。

不过这国债是要还的。

好消息是,新追加的国债是十年期的,而且利息非常低,仅仅相当于居民活期存款利息。

看样子,元首这次是真的将老西们给制服了。

周腾虎以前也跟晋商打过交道。这些晋商做生意有头脑,与官府打交道同样有1手。

他拿出笔,直接在董良的批示下面签上字。

“总理,这是1份选派关外的官员名单,第1批1共是1百5十名,全都是县处级以上官员。”秘书又送上1份名单。

周腾虎拿过来扫了1眼,其中的大部分他都不认识,不过这些人离开之前,他要与这些人见1次面,接下来他们还要去济南与元首见面。名单是吏部的董瑾呈报的。

董瑾是董良的族叔,为人清廉,作为稳重,华族的人事工作1直都非常严格,这都是董瑾的功劳。

官员选拔、培训、任命、考核、审查都有严格的标准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害群之马混进官员队5中。

“行,将名单抄送1份立即送到济南。”

终于将所有文件都给签完了。周腾虎起身活动1下身体。

这个时候秘书却还没有离开,他犹犹豫豫地说道:“总理,元首遇刺的事情,您这边要不要写封信去关心1下?”

秘书知道自己的这位领导对人情世故丝毫不在意,好心提醒1下。

董良遇刺的消息已经传开,很多人都写信或者拍电报去慰问。

“写什么,将满清给臭骂1顿,小刁啊,我比你了解元首,他并不在意这些事情,咱们只要将工作做好了,那就是对元首最大的慰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