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八二九章 南下济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二九章 南下济南(1 / 1)

暂时回到华族的本土。

董良已经动身南下,他在禁卫军的保护下,骑马南下,速度非常快。

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是依然能够看到1路上忙碌的重建场景。

队5来到天津的时候,董良看到了被大火烧毁的天津城,心痛不已,要是华族早1点北上的话,就不会给僧格林沁这些人烧杀抢掠的机会。

但是人生最怕的就是“要是……”2字。

董良见到天津的官员之后吩咐道:“天津的古城不要花太多功夫重建了,以后南北的铁路通车,运河的作用必然降低,现在运河沿岸的1些城市肯定要没落,没必要再投入太多,现在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新城的建设上。”

天津新城将建在塘沽,这里将会在原有的港口的基础上进行扩建,1座依托港口建造的新城,在不久之后将会拔地而起。

北平和整个河北地区将成为北方的轻重工业中心,单单1座永平港还不够用。

这个时候,那个工部郎中罗桂章依然在安平负责港口的建设。

安平被占领之后,罗桂章没有投降,也没有被软禁。这个固执而又有几分木讷的满清官员竟然选择留下来继续带着民夫修港口,虽然这座港口已经被华族占领了。

作为北伐的重要物资补给基地,华族的工部也派人过来,同时还运送了大量建筑材料过来。

在港口劳动的人群中,穿着满清官袍的罗桂章显得有些异类。

工匠们商讨修建计划的时候,他也会认真的参与。

直到有1天,咸丰的投降诏书刊登到了华族的报纸上。罗桂章才请了1天的假躲回了营地之中。

第2天,当众人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剪掉了辫子,换上了1身民夫的着装。他的眼睛甚至还有1点红肿,似乎是哭过。

但是他很快就继续投入到修建港口的工作中,他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可取。比如在讨论修建防波堤的走向时,罗桂章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观察过这里历年的风向,知道在哪个季节,风浪最大,而且知道这些风浪的方向。这对防波堤位置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塘沽港本来是清军水师的军港,基础条件还要好1些,现在要将其改为商用港口,潜力巨大。

董良在天津只停留了几个时辰,简单地指导了1下天津新城的建设,便继续出发。

在每1个地区,中心只能有1个,其他的地方围绕着中心城市,充当不同的职能。

这就叫产业分工,这样的话,经济才能够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假如没有规划,所有的地方都会盯着那些赚钱的行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北平将作为北方的商业轻工业中心,永平、天津作为港口和重工业基地。

其他的各府,或者发展农业、畜牧业,或者发展采矿业,成为这3处工业中心原材料供应基地,这样的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今后,整个环渤海的经济圈将辐射到山西和草原,将整个华北连接成为1个整体。

董良离开天津之后经过河间府进入济南。

他这次南下没有提前通报,没有行程安排。地方上都在忙着救灾,也没人有时间来接待董良。

他也想亲自看看刚刚收复的地方,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

临邑县凤凰镇,1个因为商贸往来兴起的1座小集镇。

集镇沿着1条大路的两边展开,两边多是供商贾歇脚的大车店。

就在这时,1队穿着便装,骑着高头大马的汉子来到了1家大车店中,打头的是1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但是神情却又带着几分威严。

众人走进了大车店,围着几张空桌子坐了下来。

1个面相凶悍的汉子,声如洪钟地喊道:“店家,每桌切2斤牛肉,炒几个素菜,再多上些馒头来。”

店小21见来了大主顾,立马上来招呼。

“客官,今天店里熬了小米粥,要不要来点?”

“好,抓紧时间上来,我们得赶时间。”这人没好气的说道。

小2走后,那个带头的年轻男子笑道:“雷震,你这样弄得咱们跟响马1般。”

“嘿嘿,元首,这行走江湖就是这样,你要是不凶1点铁定会有人来欺负你。我这样可以避免不少麻烦。要不然真的有不长眼的,咱们不是钓鱼执法了嘛,更何况还会耽误咱们的时间。”

董良为了不太引人注目,换了便装带了1队人,方便到沿途的城镇近距离观察百姓的生活。

而近卫军的大部队则跟在后面。

为了保护董良的安全,作为近卫军中头号高手的雷震肯定是要跟着的。

雷震是蓝天野的大徒弟,传承了蓝天野的南拳功夫,1双铁拳在军中少有敌手。

虽然现在大家都用枪了,但是近距离格斗的时候,习武之人的反应能力还是比普通人要强,哪怕是拔枪的速度,他们也会更快1些。

“好吧,既然出来了,我也不会让你们难做,安全的事情,我听你们的。”

董良1向是个通情达理的领导,跟着他的手下都深有感触。

大车店里的上菜速度很快,不1会儿,小米粥、小菜、牛肉就端上来了。牛肉用大葱、香菜拌过,这是北方人吃白切肉的习惯。菜刚刚上桌就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

“客官可是去南边?”作为1名大车店的小2,不仅仅要会察言观色,还要会与人交流。

交流是给大车店留住回头客的重要方式。

“嗯,是去南边,怎么了?”雷震还是1幅凶狠的模样。

“哎呀,客官难道不知道南边的黄河决口了,可去不得呢,小的听说新政府已经开始在大清河沿线疏散百姓了。”小2依旧是1幅热心肠的样子。

“哦?那你们这里不会受到波及吧?”董良插嘴问道,他正好想要从小2口中得到1些消息。

小2连忙转头看向董良,这个年轻的客官面相和善,看起来就是个好相与的。

“客官,是这样的,咱们这南边有1条叫徒骇河,洪水应该是过不了这条河的。”小2解释道。

董良知道这徒骇河原为禹疏9河之1。因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众徒惊骇,故名徒骇。

不过现在的徒骇河并非是原本的徒骇河,而是元明时期开挖的泄洪河。

“小2,你们这里的生意现在怎么样?我没看到什么人啊?”董良随口问道。

“客官,这兵荒马乱的,行商哪里敢出来啊。但是这新政府不错,并没有刁难咱们,还给咱们将原本的税给免了,今年生意不好也没什么,至少不用交税吧。”

董良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店小2也很识趣地走开。

众人吃完便离开了这座小镇。

董良1路上,只有在饭点才会到沿途镇上吃饭,他基本上不进县城,因为那样会增加近卫军保护他的难度。

1般的集镇都是沿着大路,没有城墙,骑兵等在镇子外面,只要1颗信号弹就能在极短时间内聚拢过来。

董良刚刚离开大车店没多久,这家店便关门了。

小2走进后厨,这里还有1个满脸皱纹的枯瘦老人,以及1个长相清秀的女子。

“人走了?确定是那人吗?”老者问道,他的嗓子有些哑,像是天生如此,再仔细1看,这人竟然没有喉结。这种清瘦的老者,通常情况下,喉结都是比较明显的。

“杜总管,确认就是那人,跟报纸上的1样,可是咱们刚才为什么不在饭食里做手脚?”小2不解地问道。

“哼,你懂什么,干咱们这行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机会对咱们来说只有1次。”

“你没看那些人多小心,?他们中有人试毒,手法很专业。刚才幸亏咱们什么都没有做,哪怕是我们动了1点杀机,那个豹子头的汉子就会发现。”

老太监说的那个豹子头就是雷震。他已经看出来雷震是个跑江湖的。

这时那个女孩开口了:“总管,咱们都听您的,咱们杀了那人,为陛下报仇。”

这个女孩长得眉清目秀,不开口1定会让人以为是个傻白甜。这1张口,满嘴的都是杀气。

这个3人小组是奕留在山东的,他们本来的任务是收拢山东的大清忠贞之士。在护卫军的后方捣乱,以拖住护卫军北上。

奕这个人非常苟,1直非常低调,但是他收拢人心的本事确实很强。手下的人1个个都对他死心塌地。

这个老太监跟了奕多年,是看着奕从小长大的。而这个机灵的店小2,还有那个漂亮的姑娘则是老太监训练出来的。

老太监当年也在粘杆处做过,用间的手段多少了解1些。

“这人怕是要去济南,济南是大城,他进了城之后肯定会放松警惕,而且看这架势,必然还会在济南微服私访。咱们到时候再动手。”

……

董良这边1路上马不停蹄,队5很快就到了济南城外。

经过大清河的时候,董良见到大清河中的水位很高,但是依然没有决堤的迹象,两岸的河堤上能够看到大量的巡逻队,还有1些民夫正在挑着扁担给大堤加固。

他们穿着无袖的短装,下身1条大裤衩,腰上系着布条腰带。黝黑的身上满是汗水。

还有1些穿着青衫的官员,将长衫的下摆塞在腰带里,扶着专门的测量设备在找平。

董良没有去干扰他们的工作,他直接前往济南府,听说李鸿章现在就在总署衙门。

山东行省的总长现在是孟百跃,他之前在交州做总长,后来调到了湖南,这次北方4省需要安排总长,董良又将孟百跃调了过来。

北方乃是刚刚平定的地方,除了曾国藩几人,董良基本上都是用的华族的老人。

李鸿章是次长,专门负责黄河治理以及移民的事情,办公地点与孟百跃在1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