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八二〇章 渭水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二〇章 渭水畔(1 / 1)

李鸿章是个有手段、有政治抱负的官员。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这样的家族会出两种人,1种是纨绔子弟,还有1种就是从小在这种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政治精英。

李鸿章不是1个纨绔子弟,他从小就熟悉官场中的各种潜规则。

这样的人要是学坏的话可以变得很坏,但是他们要是想将事情做好,也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因为他们从小接触到的东西就比旁人多,长大之后眼界更加开阔。有时候家族的知识体系传承也是1种资源。

相比于李鸿章。左季高的出身平平无奇,只能算是中产。

他从小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才智。

还好他入赘了1个好媳妇儿。妻子周氏的支持,对左季高的影响非常大。

他没有因为入赘而自卑,反而成为了1个自信的男人。无论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他依然自负。

这是1位真正的大才,有些自负,有些倔强。

但是他心中那1颗拳拳报国之心没有变。

在拿下了松番,解决了侧翼的威胁之后,左季高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几乎毫无建树。

除了偶尔派出小股部队去汉中侦查。

西北军与太平军之间少有战斗。

在这段时间里,太平军也没有闲着。

在进攻山西失败之后,太平军安心向西北地区活动。

但是在甘肃,太平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其中最激烈的就是那些回回。

清军的边军和地方兵马都没有给太平军带来多少伤害,倒是那些回回自发组织的骑兵让太平军头痛不已。

甘肃这个地方,其实就是1条路、1条河,周围全都是山。

路就是河煌古道、丝绸之路,河是黄河。太平军沿着河西走廊1路向西,杨秀清希望能够控制西域,拓展自己的后方。

但是他们到了这里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宗教的冲突。

太平军到了当地之后按照习惯将寺庙捣毁,强制当地百姓信仰拜上帝教。

但是这里的百姓不像汉人那般隐忍。大部分汉人都没有太过强烈的宗教信仰,你让我信仰拜上帝教,我就信呗,只要能让我活命就行。

这里的人却不同。他们是真的会拿起刀子拼命的。

就这样,太平军在西北1下子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海洋。

杨秀清现在没有别的方向可以发展,东边的路已经被护卫军给堵死了,他们只能向西发展。

正好护卫军的进攻似乎是停了下来。

杨秀清分析认为,护卫军要全力北伐对付满清,暂时没有兵力来进攻长安,于是他开始增派兵马到西北去。

左季高确实没有急着进攻陕西,但是他也并非是在等杨秀清的兵马进入西北。

谁都没有想到,左季高是在等夏播结束。

4川的百姓要在夏天来临的时候种稻子。

左季高也需要调兵遣将,部署兵马。

于是,时间就这样拖延了两个月。

川东纵队的将士多是4川本地人,左季高给他们放了1个月的假,全都回去农忙。

成都平原乃是鱼米之乡,但是石达开将青壮都给带走了,让这里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左季高觉得,无论如何要将这1季的稻子给种下,仗以后还有的打。

华族的粮食也不宽裕,从江南运送到西北,不如从川蜀起运。

左季高这人清高,没有大小事情都汇报的习惯。

董良直接联系单耀东也没有联系上。那是因为单耀东部另辟蹊径。

他们经过松番北上,穿过若尔盖草原,直接到达了甘肃秦州,而秦州的东边就是凤翔,从那里可以直达长安。

7月2十5,1场大雨刚刚结束,空气中是那种雷暴后的清新,农忙季节已经结束。

水田中种上了稻子,旱地里的糜子也已经长到半人多高。

不得不说,太平军治理下的关中比满清治理下的关中要稳定多了。

至少太平军将那些地主给打倒了。百姓都分到了土地,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比以前要高。

之前因为借粮而产生的危机也已被杨秀清给化解。

杨秀清出兵山西,虽然最后撤退了,但是却抢到了不少好东西,弥补了内部的亏空。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让太平军放松警惕,将注意力全都放到西北去。

就在这时,1支军队突然从西边的大山中杀进渭水流域。

事情非常的突然,太平军的主力先在汉中和潼关,西边的主力则全部进入了河西走廊深处。

甘肃东部和关中西部这块地方恰好成为了太平军的盲区。

左季高1早就让单耀东带领山地纵队翻过邛崃山北上。

这1路花费了1个半月的时间,

这期间,他们翻过雪山,走过草地,穿过沼泽。1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敌人,但是非战斗减员依然有上千人。

而在汉中方向,农忙结束的川东纵队也集结完毕。

沉寂了两个月的汉中城再次变的热闹起来。

杨秀清觉得护卫军的主攻方向果然还是汉中。

自古以来,从川蜀攻打关中,都要走汉中。

他显然也犯了这样的思维定式。

当西边的护卫军杀来之后,杨秀清慌了神。

他有1种感觉,护卫军要将自己给围困在关中。

就在这时,北边也传来了消息,1支护卫军从汾州翻过吕梁山,奇袭上平关,杀进了绥德州。

潼关方向也出现了护卫军的大军,这是西北军的长沙纵队。

至此,左季高手下的3个纵队加上陕北出现的那支部队(隶属于林文察的东6军)全都出现,从4个方向将太平军给包围了。

太平军当然也可以攻其1路。

但是杨秀清已经对护卫军产生了恐惧心理。

他下意识地觉得护卫军这次是要将他给困死在关中。

他找来杨辅清商议。

杨辅清这个人擅长执行,却不擅长决策。杨秀清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杨秀清最终还是决定主攻西面的护卫军山地纵队。

单耀东不是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困难,其实也不想拖。

1场决战在渭水之畔的阳平镇展开。

战场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单耀东纵队刚好打到了这里。

太平军的主力屯驻在下游的眉县。

渭水河谷是1条狭长地带,南北都有山脉。

河谷两岸的百姓多生活在台塬之上,这种地形乃是黄土高原上的特有地形。

塬就是因为雨水的长期冲刷侵蚀,将原本的黄土高原切割成0碎的1块块高地。

比如白鹿原,就是这样1处地方。

张龙豪带着自己的中队在岐山边缘穿插,他们的目标是太平军的后方。

“跟上,我们时间不多了,兄弟们,咱们是神行中队,不能让个名头落入别的中队手中。”

此时的张龙豪要比几个月之前还要黑。他在川西高原呆了几个月,强烈的紫外线将这个帅小伙子变成了山里娃娃。

此时他正站在1处土堆上,对跑过自己身边的战士加油打气。

川西的战斗算不上激烈,大部分时间都是小股部队作战,他们的敌人是那些土司老爷。

这些人控制着1些拒不投降护卫军的寨子。

其中大部分都处在险要的地方。并不适合大部队作战。

于是湘西纵队再次以中队为单位展开活动。

这就跟他们当初在湘西的时候演练的那样。

张龙豪从虢王村出发,目标是眉县西北边的杏林镇,这里是渭水河畔的1处重要渡口。

他们自然不能走平坦的河谷,必须要走边上的山地。

龙佳峰带着大队的其他几个中队跟在后面。

经过几次战斗,张龙豪中队已经树立了自己在整个大队中带头大哥的地位。

“队长,这里的山地跟南方的不同,全是泥巴,我们刚才爬1处山坡的时候差点被塌方掩埋。”

小队长向奎在张龙豪的身边停了下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老向啊。咱们是山地步兵,最不能挑选的就是地方。敌人集中了近十万兵马想要跟咱们决战,咱们才多少人?绝对不能傻乎乎跟他们正面作战。”张龙豪解释道。

他的战斗素养渐渐成熟起来,已经能够从全局来思考问题。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遇到了困难,唯1能做的就是想对策解决困难。

“要是穿着鞋子不方便,那就光脚跑。这次是特例,不算违纪。”张龙豪出了1个主意。

这些湘西兵1开始的时候都喜欢光着脚越野训练。

原因非常的好笑,竟然是觉得鞋子太好,舍不得穿。

后来还因此处分了1些人。这些人才养成了穿鞋子的习惯。

现在他们穿梭在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上,这里虽然也是山,但多是土山。

因为刚刚下过雨,地上都是烂泥,士兵们的鞋子早就钻进了泥浆,走起路来直打滑,还不如光着脚走的。

张龙豪知道他手下的兄弟都长着铁脚掌,在石头山上都能光脚跑,更不要说这种土山了。

果然,脱了鞋子之后,士兵们的速度快多了。

5个小时之后,张龙豪小队赶到了杏林镇。

小镇靠在渭水的边上,只有1道1丈多高的土墙,土墙还有些残破。

上面有几个太平军士兵端着枪在走来走去。

这座小镇是太平军粮草物资的1个中转站。

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刚刚转运到这里的1批火药给炸掉。

单耀东制定的战术就是用大部队在渭水边上建立防线吸引太军的注意,然后派出小股部队到太平军的后方破坏他们的补给线,迫使太平军后撤,打乱他们的计划,削弱太平军的士气。

然后便可以寻找机会击败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