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七五〇章 驯鹿突击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五〇章 驯鹿突击队(1 / 1)

奕譞知道自己被坑了,但是他无力反抗,第1天,军机处就将筹粮的重担交给了他。

这可是1个烫手的山芋。

他不可能不管不顾总要做点什么。

咸丰那边已经开始集结军队,准备趁着天气转暖给徐州城来上最后1击。

夜色中的福州城,静悄悄的,码头区被整个封锁了起来。

可是走进宽敞的码头堆场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密密麻麻的士兵,整整齐齐地列着密集的队形。

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此时1定会当场晕倒。

码头上,探照灯将登船的位置照得如同白昼1般。

这些探照灯由不远处的发电机供电。

使用电力之后,人的活动时间也得到了延长。

用火焰照明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

因为是在夜晚,没有演讲,也没有检阅部队的环节。

“元首,北伐纵队已经集结完毕,1共5万余名将士,全部到位。”康老8上前汇报道。

8爷今天也穿着1身军装,个性的8字胡,配上棱角分明的脸型,让他压在大檐帽下面的脸看起来异常的冷峻。

8爷要是在古代,穿上1身盔甲也是如同关云长1般的人物。

“好,开始登船。”董良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下令登船。

这5万人是在中洲岛上训练的,南城码头对面的中洲岛都是华族的军事禁区,上面除了几所军校之外,全都是军营和训练场。

这5万人是从华族的老光复区集结起来的守备队。

董良几乎将地方上的老守备队给抽调1空,1部份人直接调到前线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行动。

另外又从中抽调了5万人,以中州6军学堂的学员为骨干,组建了1支北伐纵队。

这支纵队将由董良和康老8亲自带着北上。

他们的目标是截断咸丰大军的后路,将这支清军最后的主力给堵在山东境内。

进而将其围歼。

这支北伐纵队的存在1直被严格保密。就连华族内部的人知道的也很少。

农历3月份,南方早就已经可以穿单衣。

北方也在变暖,黄河上的冰都开始融化。

遥远的虾夷岛上,也有了1丝春的气息。

李开芳骑在1匹毛发浓密的棕色大宛马上,出去逗了1圈。

回到马厩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坐骑马蹄上竟然粘上了烂泥。

这说明雪层下面的冻土已经开始融化了。

春天就要来了。北方的春天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失。

“嘟嘟嘟……”的哨声在军营中响起,猫在屋内学习文化知识的骑兵都被喊了出来。

“从现在开始重心转入野外训练。”

李开芳的话刚刚说完就引起了1阵震耳的欢呼声。

战士们宁愿在外面受冻,也不想学习文化知识了。

“去他们娘的他塞努(蒙古语)。老子终于不用再学蒙古话了。哈哈哈……”

有的士兵因为太激动了,忍不住叫了出来。

顿时有1根马鞭抽了过来。

马鞭刻意打到了对方的军装上,不过还是让人感到生疼。

“哎呦,司令,我错了,小的知错了。”士兵赶紧认错。

“他娘的,白天训练,晚上还要继续学蒙语,你不会说他们的话,到时候怎么指挥他们?我们只有5千人,撒到草原上连根毛都不算。你要记住你们的使命是发动草原上的牧民,底层的牧民跟咱们那的佃户1样,咱们给他们牧场、牛羊,让他们跟着咱们干。以后这北方的草原上不要札萨克,不要旗主,不要王爷,我们华族将在这里建立1种新秩序。这里将是华族的草原,草原上的牧民也将是华族的子民。你们他娘的以后都要留在草原上,讨1个草原老婆,元首也会给你们分1块牧场。”

李开芳将手下又教育了1通。

他们这支骑兵中队,已经在函馆呆了1个冬天。

这些人都是从各个支队的骑兵大队中抽调出来的,早就通过了基本的骑兵训练。

他们在函馆1方面是为了适应高纬度的寒冷气候,另1方面是在这里接受集训。

这其中包括学会用蒙语交流,包括草原上牧民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包括如何发动他们起来造那些王爷的反。

这些骑兵现在跟后世的那些8路军武工队1般,他们是要下去拉队5的,而不仅仅是打仗。

其实这种滚雪球式的战争动员方式,护卫军当初光复福建的时候就已经用到过。

那时候,董良是将教导队给派出去,让他们自己拉队5,谁拉的人多,谁的职务就高。

林文察那时候拉出了1支几千人的队5,按道理要升个支队长。

但是董良看出了林文察身上的傲气,硬生生地又将他给按了下去,让他继续留在教导队学习。

后来也是出于补偿,让他到赣州组建赣州支队,不久后就升格为赣州纵队。

从此之后,林文察年纪轻轻扶摇直上,成为1路统帅。

李开芳的这支骑兵支队也将走这样的路线。

而李开芳将是这支队5的统帅。

为啥选择李开芳,首先,李开芳确实擅长训练骑兵,太平军中最强的1支骑兵队5就是他训练出来的。

其次,李开芳的命都是华族救的,他跟林凤祥又是好兄弟,因此哪怕是将他放在草原上,李开芳也不会背叛华族。

最后,李开芳是太平军出身,他熟知流寇作战的奥秘。护卫军这种通过在当地发动底层百姓的作战方式,其实跟流寇作战是极为相似的。

再向北去,天气依然寒冷,庙街的远东支队大本营内。

士兵们大部分时间还是猫在房间里。

但是有1支队5却能够在外面活动。

这就是远东支队的驯鹿突击队。

这个名字似乎不够霸气,但是这些达斡尔汉子将驯鹿当作他们的伙伴,依靠驯鹿,他们能够在冰天雪地中赶很远的路。

欧洲人喜欢乘坐狗拉雪橇,但是达斡尔人更喜欢用驯鹿拉着爬犁穿梭在林海之中。

驯鹿的力气可以比得上驮马,不是雪橇犬能比的。

而且驯鹿可以在野外找到食物,只要给他们时间,根本不用主人解决它们的吃饭问题,这1点狗狗就做不到。

再者驯鹿还是他们在危机时刻的食物。

鹿肉自然比狗肉要强的多。

所以这支突击队就叫驯鹿突击队。

上次这支队5执行任务成功之后,欧宗安对其进行了嘉奖,参加任务的达斡尔人还有扶桑人都被提拔为华族士兵。

这对于他们是极高的荣誉,也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到护卫军战事1般的荣誉。

于是有很多人眼红,想要加入这支队5。

欧宗安再次挑选了1批人,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给这支队5命名。

现在这支队5已经扩展到了5百人。

他们根据线索,连续出动了3次,歼灭了散落在周围的几支沙俄残兵。

还端掉了几个沙俄人的定据点。

在远东的沙俄人,几乎没有1个是无辜的,他们的手上基本上都沾染着达斡尔人的鲜血。

哈拉成为了突击队的副队长,协助队长孙传忠管理队5中的达斡尔人。

另外还有1个叫雪村次郎的扶桑人负责管理队5中的扶桑人。

他们战斗的方式,基本上都是达斡尔人负责侦查和管理驯鹿,确定好目标之后,由扶桑人打头阵,华人士兵在后方掩护射击。

这样的组合,让这支队5在远东的冰原上无人能敌。

现在已经是3月份,达斡尔人的鼻子都能够感觉到冬天很快就要过去。

暴风雪已经越来越少。

白天的阳光晒着爬犁上的战士,竟然让人有1种暖洋洋的感觉。

哈拉1路小跑到了孙传忠的爬犁边上。

“队长,前方那座山就是完达山,过了这座山,靠近江边的位置有1座屯子叫伯力,里面有3姓副都统管辖的1支巡逻队。”

完达山又叫王达岭,是哈拉自己音译过来的,实际上它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梯”。

这座山远远看去1级1级的,像是天梯1般。

不过突击队不需要翻过这座山,他们只要沿着江边行进就好了。

在冰雪之上到处都是路。

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沿着黑龙江向上游探索,摸清楚清军的兵力部署,为解冻之后,水师船队逆流而上做好准备工作。

当然了,遇到小的据点,他们就直接干掉。

1路上队5收拢了不少达斡尔人,他们都是被沙俄人灭了屯子的流浪者,而且这些人都是青壮。

因为老弱妇孺是没有办法从凶残的沙俄人手中逃出来的。

孙传忠掏出铅笔,小心得展开地图,将哈拉传递的信息标注上去了。

“哈拉,伯力有多少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我们最好将这里占领下来,然后将它建设成为1处据点。”孙传忠标记好了之后抬头问道。

“队长,清军的巡逻队至少有1百人。不过这里应该还住着1些部落头人。他们冬季会住到伯力,等到天气暖和之后才回自己的领地。”哈拉道。

他的脸圆圆的,用有些蹩脚的华语回答问题,显得有几分可爱。

“哈哈,那不是正好嘛,屯子里面1定储备了不少的物资。哈拉,这些人是朝廷的人,到时候他们要是不投降,我们肯定是要下死手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孙传忠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屯子里面还有些人与哈拉是同族的。

“嗯,队长,俺晓得,这些头人也该死,只知道讨好朝廷,从来不管底下猎户的死活,他们比罗刹鬼还要可恶。”

孙传忠想多了,哈拉嫉恶如仇,倒是没有这样的负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