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七四五章 三都澳军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四五章 三都澳军港(1 / 1)

董良的交代,莫永纲自然不敢不听。

他也不会去嫉妒徐寿。因为这些船厂区的科学家能够做出成绩,都算是他的1分功劳。

他是船厂区的总负责人嘛。

莫永纲是搞技术出身的,不过他擅长的建筑营建。

1开始他只负责住址建设造船厂。

谁知道发展到现在,船厂区成为了马尾工业区,船厂只是其中的1部分。

越来越多的工厂建设了起来。

他的身份也在转变,从管理船厂建设,到负责整个工业区的规划管理。

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负责人,还有1些工厂就是由私人投资建设的。只是在这里购买土地而已。

其中很多工厂都是相联系的。比如1些专门做0部件的铸造厂,他们就是为那些大工厂服务的。

船厂区的家具厂除了生产民用的家具,还会接船厂的订单,为战舰上提供生活家具。

战舰上除了船体、舰炮,还有船员的生活区,这里总要有1些生活设施。

如果直接从外面下订单采购的话,就可以大大提高造舰的效率。

而这些工厂之间的关系都是由莫永纲来协调。

参观的队5又去了拖拉机厂。

柴油机和汽油机是董良接下来必须要推广的东西。

这里有现成的拖拉机样品。

除了拖拉机,还有用汽油机做成的3轮车,俗称3蹦子。

当然汽车也有了,但是现在除了城市里,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办法行驶汽车。

还是拖拉机和3蹦子对地形的适应能力更强。

路不是1下子就能修好的,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华族的道路基础情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这些东西实物都出来了,那些商人不可能看不到其中的商机。

如果能够给他们专利授权,这些人自然愿意投资。

董良来船厂区,可不仅仅是推介华族的新发明的。

他还有自己的事情,陪着这些人逛了几站。

董良就离开了,剩下的行程由莫永纲带着这些人逛。

逛完了,他们还要开洽谈会,商量专利授权的事情。这专利自然不可能免费用的。

为了这些研发工作,华族可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徐寿这样的科研人员也应该得到回报。

专利费用中的1部也会分给研发人员。

解决了电气化的基本问题之后,华族的科学发明会进入1个井喷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候,人才是最重要的。优秀的人才需要国家的保护,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是时候成立1个类似于科学院的机构了。必须要给这些人1定的地位,让他们集中起来。

董良想到,他脱离了人群,但是他没有离开。

而是去了军用造船厂。

造船厂是船厂区的核心所在。军用造船厂又是这里众多造船厂的核心所在。

人还没到军用造船厂就能够看到哨卡。

这里已经属于军事禁区。

“龙威级”计划建造8艘,已经交付了3艘。剩下的5艘正在船台上。

董良在近卫的保护下1路走进了军用造船厂。

这是1片用围墙围起来的庞大区域。

露天的干船坞中到处都是工人。他们在巨大的船体上爬上爬下,像是蚁群中的工蚁1般,忙个不停。

“元首,这5艘战舰已经完成了主体部分,再有34个月就能交付了。”军用船厂的负责人文1帆小跑着上前汇报。

董良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眼睛1直盯着船台上的战船。

工人们此时主要在甲板上工作。

因为船体已经施工完成。

1台巨大的龙门吊架在船坞的上方。

粗大的绳索上正在吊装主炮。

董良走到了船坞的边沿,站在了栏杆的边上。

这个位置几乎与战舰的甲板平齐。

眼前的战舰还没有上漆,表面是金属本来的颜色还有1些锈迹斑驳的痕迹。

它就像是1头沉睡的巨兽1般等着主人的召唤。

““龙威”“龙骧”“龙武”3舰这次远赴关岛作战传回来的问题解决了吗?”董良突然开口问道。

文1帆1直跟在董良的身后,就等着他问话呢。

“是的,元首,问题传回来的第1时间我们就组织了工程师团队进行研判。主要是战舰转弯的时候容易漂移,倾斜角度过大,还有蒸汽机长时间运转之后管道阻塞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

“我们对这5艘战舰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改进。火箭发射架也做了整改,之前的发射架没有锁死装置,因此在发射的时候方向会偏离。导致后发的几枚火箭弹出现偏离……”

文1帆是纯粹搞技术的,做事严谨、细致。他也算是董良的徒弟。

在造船方面,董良给了他很多指导。

“龙威级是我们建造的第1款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它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有问题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及时地纠正,将经验总结下来,在以后的造舰活动中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5艘战舰和已经交付的3艘铁甲舰是华族海军自保的底气所在。由不得董良不重视。

董良的心中1直有1种危机感。他甚至会在晚上的时候做噩梦。

1帮西洋海上联军浩浩荡荡地从西边杀来,封锁了华族的海岸。

他们叫嚣着不投降就让华族的海岸变成废墟。

华族不得不将工业都向内6迁移。

但是因为海商失利,贸易被阻断,位于南洋的岛屿也陷入到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本土得不到外界的粮食补充,百姓重新开始勒紧裤腰带生活。

这个时候沙俄在从西边和北边发动进攻。

华族不得不对西北大量用兵,漫长的补给线让华族的粮食更加紧张。

边疆的1些少数民族又跳出来与洋人勾结。

哪怕的是神,也难以解决这样的困局。

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守住海上长城。将洋人挡在那些离岛之外。

“元首,第2批造舰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属下觉得我们已经可以建造更大的战舰了。”文1帆摩拳擦掌地说道。

“龙威级”的建造让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不要着急,多总结积累,注意熟练工人的培养。熟练工人与工程师1样重要。我们的造船业才算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董良意味深长地勉励文1帆。

文1帆是造船厂中比较沉稳的总工程师,但是并非是唯1的。

董良接下来去的地方,没有巨大的船坞,但是这里同样重要。

这是1间摆放着各种工具的车间。

车间中忙碌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工人,几乎全都是技术人员。

1个身高不足1米5,但是5官端正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元首……”万次郎说话非常简短,但是却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恭敬。

“中浜万次郎,泰山级的设计进度怎么样了?”

董良来这这个船舶实验室就是为了看下1级的新舰。

“泰山级”依然只能算是巡洋舰,只是放大版的“龙威级”,吨位将超过5千吨,主炮的口径也增加到了300。

不过战舰变大不仅仅是加长、加宽,其中对战舰的主体部分要求提高得更多。

战舰更长,意味着它要有更加坚固的龙骨,要不然风浪让战舰头尾摆动就可能会将它们给折断了。

战舰更宽的话,则会对其平衡性要求更高,要不然它就容易侧翻。

这些都是前人通过无数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董良是万次郎的偶像和恩人。

董良在船舶设计上的大胆想法,让万次郎叹为观止。同时也是董良给了万次郎发挥的平台。让他能够造出自己喜欢的船。

因此每次与元首在1起的时候,万次郎都会感到万分的激动。

“回元首的话,设计图纸早就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第4次建模实验。”万次郎恭敬地回答道。

建造战舰与建造房子、大桥1样,可以先做出1个模型来。然后进行各种环境下的模拟实验。

总不能先造出1艘真实的战舰进行实验吧。

他接着说道:“元首,如果以后要造万吨的战舰,马尾船厂的船坞就不够用了。这里的水深也有问题。属下觉得应该寻找1处新的军用造船厂,就跟美国人的诺福克1般。”

在海边建造1座新的军港,这件事情,万次郎不是第1个提。

海军早就已经提过这个事情。

如今,随着战舰的体型越来越大,主要的海军强国都会在优良港湾建造军港。

华族也有自己的海湾军港,但是1般都在河口的位置。华族漫长的沿海其实有很多的优良天然港湾。

但是董良知道的1般都在北方,比如旅顺、威海、青岛。

南方有哪些港湾适合做军港呢?

“你们有什么建议吗?”董良猜测万次郎既然跟自己说了这个问题,他们船厂的人1定是在1起商量过了。只不过通过万次郎的嘴巴说出来,这样董良更加容易接受。

因为董良向来对专业的人从善如流。

“元首,您觉得3都澳这里怎么样?”

3都澳位于福宁府,宁德县东部,是1处巨大的天然港湾。

3都澳4面环山,口小腹大,水域面积720多平方公里,而出水口只有东侧1个,宽度只有2公里。

不仅是天然的避风港,也是易守难攻的海上堡垒。不仅如此,3都澳的深水面积和航道水深都是“世界上最大的”。

后世安南的金兰湾被誉为“亚洲第1军港”,总水域面积仅98平方公里。

而3都澳比它还大,这里还是是欧洲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的8倍,按照后世的说法,可随时停泊数百艘10万吨级巨轮!

后人对3都澳的评价很高,它是1个非常典型的溺水深水港。退潮速度大于涨潮速度,不易造成淤积。

就是在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都称其为世界上“最深的不冻港”,可以全年工作。

这种独特的优势早就被中国祖先发现了。它恰好位于华族黄金海岸线的中点。在古代就被称为闽东沿海的“出入口门户,5邑咽喉”。

这个地方确实是有条件建设成华族最大的军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