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第1590章 臣为御史大夫,请命弹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90章 臣为御史大夫,请命弹劾(1 / 1)

第1590章 臣为御史大夫,请命弹劾

坐在珠帘之后,武后的目光微微凝重起来。

刘仁轨引领群臣致仕,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她抬头看向刘仁轨,说道:“皇帝初登大宝,本宫之所以临朝听政,根本便是因为他没有任何处政经验,需要学习,左相多年老臣,还当辅助教导,勿言其他。”

看到刘仁轨拱手要说话,武后摆摆手,说道:“三年,三年之后,皇帝亲政,若皇帝亲政妥当,那么本宫允许左相致仕,如何?”

刘仁轨沉默了,想了想,他站出拱手道:“天后信重,老臣感激涕零,但老臣着实年迈,尚书省之事,日后恐要全部交由尚书左丞魏玄同处置。”

“可,魏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可代替左相处置尚书省之事。”武后点点头,目光看向了魏玄同。

魏玄同神色郑重的拱手道:“臣领旨。”

刘仁轨继续拱手道:“陛下别殿听政,政务诸事,是否由臣、中书令豆卢钦望、礼部尚书窦玄德,中书侍郎范履冰多加指导?”

刘仁轨一句话,豆卢钦望,窦玄德,范履冰竟然同时期盼的抬头。

李旦如今虽然做了皇帝,但是他根本就是个傀儡,没有任何决定之能。

但是武后刚说了,李旦没有任何处政经验,需要学习,还让刘仁轨辅助教导。

刘仁轨立刻就抓住了话头。

如果三年之后,李旦被众人教导的有几分处政之能,那么武后现在临朝听政的理由就再也拿不出了。

当然,至于说数年之后,李旦会不会被用其他理由被废,那就不是刘仁轨所能管得了得了。

甚至他有一种感觉,自己都未必能活到那个时候。

武后深深的看了刘仁轨一眼,说道:“可以。”

殿中群臣同时松了一口气,眼中也多数了几分神采。

“多谢天后。”刘仁轨终于拱手,然后退回了班列之中。

武后抬头,看向神色严肃的段宝玄,随后目光冰冷的从他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崔知温的身上。

“众卿还有何事,不然本宫就散朝了,本宫一路从长安而来,还是很累的。”武后微微笑笑。

“天后!”崔知温刚要站出,却看到了群臣上首,有一人竟然先他一步站了出来。

那人赫然正是裴炎。

群臣的呼吸顿时沉重了起来。

裴炎肃然拱手道:“天后。”

武后疑惑的看了崔知温一眼,崔知温轻轻摇头。

武后皱了皱眉头,问道:“裴卿何事?”

裴炎继续拱手道:“启禀天后,自从先帝病逝已经将近七月,先帝归葬在即,中宗皇帝之事,如今也告一段落。

前后诸事,臣痛定思痛,其中屡有大错,无能至极,先帝授臣顾命之责,但臣却累及中宗皇帝被巫蛊而亡,臣罪莫大焉。”

裴炎的声音很诚恳,也很沉重,整个大殿之内,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裴炎继续说道:“故而,臣恳请辞去身上所有一切官职,归散田野,求道理佛,为己赎罪,也为中宗皇帝祈福,请天后恩准。”

裴炎话音刚落,殿中群臣同时忍不住衣裳晃动,面色惊讶。

中书令,辅政大臣裴炎,请命致仕。

武后刚刚解决了刘仁轨的致仕请求,如今又轮到裴炎请命致仕。

殿中群臣有些期待武后如何处置。

……

珠帘轻轻晃动,武后沉默了下来。

她刚才已经问过崔知温了,崔知温对裴炎的事情一无所知。

实际上如果裴炎刚才不站出来,那么崔知温就会站出来,直接弹劾裴炎和张虔勖勾连之事。

武后便会立刻将裴炎押下去。

择日处斩。

如此,有裴炎和张虔勖两个人头祭奠李显,李显的事情就会逐渐的平息下去。

朝臣也会逐渐接受李旦的成为皇帝之事。

繁杂的朝政之下,群臣会逐渐的淡忘,乃至于最后习惯。

但武后没有想到,裴炎竟然主动站出来请罪致仕。

这倒是她后没有想到的。

难道是他察觉到了凶险,这才提前崔知温一步。

武后微抬手,但在瞬间又放了下来。

她是真的想要答应裴炎的致仕,只要裴炎离开朝堂,那么李显的事情就彻底的了了。

但就在她差一点答应的瞬间,她却突然收手了。

裴炎是以他身为顾命大臣,却没有照顾好李显为由请求致仕的。

如果真的直接答应,难免会有所隐患。

武后终于开口道:“此事,诸卿如何看?”

“臣以为不可。”几乎是在武后声音落地的瞬间,窦玄德便已经直接站了出来。

武后诧异的看向窦玄德,窦玄德的年纪是在场众人之中仅次于刘仁轨的,他甚至是以吏部尚书致仕之后,重新启用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但是现在,他却是直接阻止裴炎的致仕。

窦玄德拱手说道:“中宗皇帝薨逝,虽然裴相有照顾不妥之责,但更多的,还是太子嫔杨氏行巫蛊事的原因,还有禁卫将军张虔勖行动冒事贪求所致,和裴相何干,故而臣请裴相继续担当大责,辅政为国,毋辞辛劳。”

珠帘之后,武后的神色已经彻底严肃了起来。

她已经有些听明白了窦玄德的意思。

裴炎不能离开,起码不能以这种理由离开。

如果他这么离开的话,也就还是说李显的身死有疑。

李显的身死有疑,那么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李旦,岂不是得位不正。

想到这里,武后立刻平静了下来,她看向裴炎,笑着说道:“裴卿,本宫觉得窦卿所言有理,朝政之事,还需你多加辛劳,你这個中书令还需要多做几年,本宫还指望将来左相致仕之后,你来接替尚书左仆射呢。”

裴炎的侧脸不由得轻轻抽搐,他顿时就明白,武后是不会放过他的。

什么尚书左仆射,什么辅政为国,说到底,就是要等待时间,找到他的错处,最后定他有罪。

没错,中宗皇帝李显之死,说到底,张虔勖一颗人头还撑不起来。

所以需要另外一颗人头,他裴炎的人头。

用两个人的人头来交待,自然是自此之后朝政清明。

这对武后治理朝政有极大的好处。

这也是武后原本的计划。

裴炎主动请辞,或许能够担负一些罪责,但还远远不够。

裴炎的眼神瞬间就冷了下来,他随即有些踉跄的拱手道:“天后如此信任,臣领命便是。”

“很好。”武后笑了,然后她又看向群臣道:“众卿还有何事?”

“天后!”韩王李元嘉这个时候出乎意外的站了出来。

武后微微一愣,她看着李元嘉问道:“怎么,韩王有事,对了,今日怎么没见滕王?”

李元嘉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李元婴的位置,但随即他就转头过来,拱手道:“启禀天后,臣今日过滕王府时,滕王派人传言,说他身体有疾,无法迎接天后归朝,让臣代他向天后请罪。”

武后嘴角微微闪过一丝冷笑,随即说道:“无妨,韩王有何事?”

李元嘉顿时神色肃然起来,拱手道:“启禀天后,臣所请乃是太子之事。”

“哦!”武后微微抬头,说道:“韩王请讲。”

“是!”李元嘉拱手,然后说道:“太子年纪已经不小,彭王在世,太子便已经开始进学,当年彭王便有组内学堂之意,以功臣,世家,重臣之子陪伴太子读书,如今太子在,平恩郡王也在,故臣建议组建内学堂,以为日后。”

武后深深的看了李元嘉一眼。

李元嘉的用意很明确,以太子拉拢功臣,世家和重臣,为李旦积攒势力。

这一点,武后多少有些不愿意看到。

“臣以为可行。”窦玄德随即站了出来。

“臣也以为可行。”刘仁轨跟着拱手。

“臣以为可以。”裴炎也跟着拱手。

“天后,臣以为可行。”范履冰一站出来,群臣立刻瞩目。

武后看着范履冰也站了出来,她的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

武后神色沉吟起来,略微思索,武后说道:“便如此吧,皇帝有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

“多谢母后。”李旦稍微松了口气,对着武后轻轻点头,转过身极为隐晦的看了韩王李元嘉一眼。

两人目光同时闪烁,但在一瞬间,两人又同时目光垂下。

武后松了口气,然后说道:“既然如此,今日朝会……”

就在武后要宣布散朝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在殿门前响起,武后顿时眉头紧皱。

一名内侍面色肃然的走进殿中,站在门口,对着武后拱手道:“回禀天后,御史大夫回京,如今已到宫门之外,请求陛见。”

武后一愣,苏良嗣回来了。

她抬起头看向群臣,殿中群臣多数已经低头。

武后顿时皱眉,她明白,李显的事情,她这里希望过去,群臣希望过去,甚至已经到了就连始终都李重照都没人再提的地步。

但如今,苏良嗣回来了。

苏良嗣,裴行俭,李绚。

如今整个天下,李显时代遗留的最大的三个问题,武后必须一一解决。

不过还好,现在她的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武后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宣!”

立刻就有内侍站在门侧,高声道:“宣御史大夫苏良嗣觐见。”

……

“臣御史大夫苏良嗣,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拜见天后,天后万福金安。”

一身黑色长袍,满身风尘的苏良嗣对着李旦,还有武后沉沉的叩首。

一瞬间,坐在皇座上的李旦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珠帘之后的武后却没有那么放松,她看向苏良嗣,轻声问道:“苏卿,是急赶回来的吗?”

苏良嗣躬身道:“是,臣接到天后急诏,故而才匆匆离队而行。”

武后抬起头,问道:“那么绛国公呢?”

“绛国公现在应该已经过了徐州,入了河南境,不过恐怕无法在先帝归葬之前赶到长安了。”苏良嗣认真行礼。

武后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无妨,本宫知道诸事突然,卿等仓促,能回来便好,反正乾陵就在那里,随时去拜祭皆可。”

“是!”苏良嗣再度躬身,然后抬头,面色肃杀的看向武后和李旦说道:“陛下,天后,臣以御史大夫,今日要弹劾一人。”

武后微微一愣,目光凝重下来,然后就看到苏良嗣转头看向了裴炎。

武后深吸一口气,说都:“卿为御史大夫,本职之事,何以问本宫。”

“多谢天后。”苏良嗣直起身,盯着已经有些后背发凉的裴炎说道:“我大唐立国六十五载,国力鼎盛,称雄于世,及至今日,皇权飘摇,天下动荡,及有灭国之忧,都是一人之过。”

苏良嗣猛然抬头,死死的盯向珠帘之后。

珠帘之后的武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