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第1555章 陛下,请喝莲子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55章 陛下,请喝莲子羹(1 / 1)

第1555章 陛下,请喝莲子羹

中堂之内,黑齿常之,张大安,张弘俞,余泽,周乾,崔鼎等人的呼吸不由得凝重。

尤其是张大安,更是死死的盯着王隐客。

当年他是李贤的太子左庶子,李贤是怎么被废的,他最清楚不过。

对于武后的权欲,张大安更是异常的明显。

如今武后在轻描淡写之间,逐渐剥离皇帝在长安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大量的军权。

如果再进一步,剥夺皇帝手里的权力,便是如同后汉那样,每日垂帘,控制天下。

众目睽睽之下,王隐客依旧心思沉定,他平静的摇头道:“下官不知,或许陛下和裴相会有所安排,不过也并不急切,毕竟东部突厥,这些年还算安分……”

王隐客的话还没有说完,外面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随即,丘贞沐快步进入堂中。

面色肃然的呈出公文,同时对着李绚拱手道:“大帅,洛阳急文!”

李绚微微一愣,余泽已经从丘贞沐的手中接过公文,送到了李绚面前。

李绚看着眼前的黑色公文,面色已经无比的沉重起来,他有些艰难的打开公文,映入眼帘的,是尚书右仆射,汾阴县侯薛元超的讣告。

李绚嘴角微微抽搐,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始终都没有能够说出口。

李绚身体有些僵硬的看向余泽,手指微不可查的摆了摆。

余泽赶紧接过公文,看了一眼,脸色大变,随即,他立刻将公文递给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看过之后,神色肃然的递给张大安。

张大安扫了一眼,递给张弘俞,然后顺次递了下去。

“王爷。”张大安上前一步,拱手道:“平阳郡公病逝,右相病逝,王爷应该写信致哀才对。”

李绚缓了过来,勉强笑着点点头,看向余泽道:“余参军,准备纸笔,本王写信给诸家致哀,同时写信给陛下写奏,请陛下节哀了。”

“喏!”余泽快速的走到了一旁,提纸研墨。

李绚转头看向众人,面无表情的说道:“诸位都去忙吧,再有几日就要出征了,诸事不得延误。”

“喏!”众人下意识的齐齐拱手,然后转身相继离开。

只有王隐客,在最后仍旧忍不住看了李绚一眼。

现在距离五月初二只有三天了,但是如今,薛仁贵和薛元超相继病逝,再加上之前的李敬玄和王福来,即便是再蠢笨的人也能看到朝中即将发生大的变故。

如果李绚不再按照原本的计划前往西域,而是改变主意留下来。

那样哪怕是不兵返长安,仅仅是以种种理由拖延在逻些,真要等到先帝灵柩返回长安,皇帝的位置也彻底的稳住了。

王隐客,还有武后手下的其他人,心里都明白,他们必须在先帝灵柩启程返回长安前动手,否则,他们在长安就算是成功了,最后也必然会面对强烈的反噬。

在洛阳,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李绚是否在五月初二按时出兵,对于武后日后是否能顺利行动,至关重要。

如果李绚留下,不仅意味着武后的计划将受到极大的危险,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在洛阳动手之前,必须要提前解决掉李绚。

否则的话,就算武后在洛阳成功,李绚兵返长安,局面也难以收拾。

现在王隐客期望的,就是李绚虽然看到了长安的隐患,但是他并不确定武后会不会动手,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是现在,还是几年之后。

也不确定武后会走到哪一步。

他会按计划去西域。

李绚没有抬头看王隐客,此刻的他,已经开始在纸上写底稿:“臣,彭王绚,奏请增中书舍人六员,给事中四人,尚书郎中二人,侍御史四人…………”

……

五月仲夏,夜色闷热。

乾阳殿中,李显拿起手里的奏本,递向左手。

范云仙接过,然后快速的递给裴炎。

裴炎接过李绚从蕃州用信鸽急递而来的奏本,打开仔细的阅读。

李绚在奏本中,先是向皇帝表明了他对薛仁贵和薛元超的致哀,同时又说了对朝局的担忧。

薛元超病逝,尚书省的政务恐怕会有延误,故而建言增加中书舍人六人,给事中四人,尚书郎中二人,侍御史四人……等等一种中下层官员的名额。

而且这些位置都是朝中品阶不算高,但实际权利极为重要的关键位置。

比如中书舍人,按朝制,应该只有六员,在中书省的位置,仅在中书令和中书侍郎之下。

给事中也是一样,按朝制,应只有四员,在门下省的位置,仅在侍中和黄门侍郎之下。

尚书只有两位郎中,左司郎中和右司郎中,在尚书省,他们仅在左右仆射和尚书左右丞下。

其实侍御史等职位也是一样。

裴炎看着奏本细细的沉吟,李绚的这个建言,只要李显和裴炎商定,那么即便不经过武后,他们也可以先执行下去。

但前提是裴炎得答应。

“陛下!”裴炎握着李绚的奏本,抬起头看向李显道:“此事重大,若真是要强行增加定额,恐怕需要朝中诸相,诸尚书共同商议,否则极易动摇朝制,依臣看,不如以赏赐为名,给几人检校之名,人员也不用那么多,中书省,门下省各加二人便可,倒是尚书省,可加二人检校右司郎中,如此,臣和陛下可定。”

李显看着裴炎,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他沉吟着说道:“这样会不会起不到作用?”

裴炎拱手,苦笑道:“陛下,便是如此,臣也还需要用彭城郡公在西域,还有李相请命之事为由而行,否则别说是朝中,恐怕就是天后那里也过不去。”

李显的神色终于彻底沉了下来。

薛元超死后,度过丧期,李显终于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薛元超病逝,刘仁轨坐守长安,李绚回到蕃州,段宝玄前往代州。

李显手边可用的人,宰相尚书一级,只剩下陆元方,姚令璋和苏良嗣。

其他欧阳通,王及善等人,虽然也一样辅政,但是对李显却没有那么亲近。

至于其他人,要么是武后的人,要么是裴炎的人。

李显的局面隐隐间已经能看到危机。

好在在军中,李显还有李景嘉,李大志和李祎等人。

李绚从蕃州来的奏章,更是极大的缓解了他在朝中的压力。

但如果无法完全按照李绚的做法去做,李显的局面虽然有些微的缓解,但也只有些微。

李显轻轻点头,他知道,裴炎说的是没错的,现在局面下,李显是没法做他的动作的。

抬起头,李显深深的看向裴炎,问道:“李相还是觉得要致仕吗?”

“是!”裴炎沉沉的拱手,面色严肃的说道:“臣亲自劝说,但依旧无用,李相还是坚持请求致仕。”

皇帝的脸色微微阴沉下来。

在他看来,李义琰虽然不是宗室,但是和宗室也只差一辈人的距离。

尤其是他身为宰相,应该竭力的帮助李显才对,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李义琰却毫不犹豫果断的请命致仕,弃他于不顾,这让李显心里十分的不高兴。

但李显又没有办法亲自出言阻止。

因为李义琰用的是先帝病逝,他心神疲乏,无法再为皇帝效力的借口。

这种事情,最近在朝中并不是只有一例。

自从王福来以后,李敬玄,薛仁贵,薛元超,都因病病逝。

更别说,剩下的,就是右屯卫大将军孙仁师和刚刚致仕、只要等皇帝归葬,就返回幽州的燕国公李谨行,都是一样的身体病重。

一旦这些人再出什么事情,李显又拦着不让李义琰致仕,那么到时候李义琰病逝,李显是要挨骂的。

李显突然苦笑,看向裴炎道:“朝政艰难,日后恐怕只有依赖裴卿了,裴卿可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再病倒了。”

裴炎肃然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保证陛下的江山万载无忧。”

李显笑了,点点头,道:“去吧,此事就交由裴相去吧,另外,门下省的王相和刘相也不能让他们闲着,尚书省的事,他们也要多盯着。”

“臣明白。”裴炎躬身,然后说道:“臣先告退了。”

“嗯!”李显点点头,裴炎这才转身离开。

转身的瞬间,裴炎的神色已经完全凛然起来。

皇帝和李绚的要求,他原本是不想答应的,但是在看到皇帝的势力在被人有意的一点点剥离的时候,裴炎也看到了局面的危险。

尤其是他在家中接到了长安妾室的来信,说家中有人在外窥伺。

也就是说,有人在暗中盯着他,盯着他这个辅政大臣。

在整个朝中,有权力这么做的,也只有皇帝和武后。

但是从皇帝的行事风格来看,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反倒是武后,这样的事情,太符合她的习惯了。

如今的局面,已经是武后在一步步的逐渐独强,反而是李显和裴炎,他们的力量开始诡异的虚弱了下来。

如果再这样下去,一旦李显的皇位保不住,那么裴炎这个辅政大臣,也一样难以保全。

所以他们两个需要联手。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裴炎不得不选择和李显联手,那就是薛元超的死。

薛元超的死,眼下看不出任何的意外,甚至就连裴炎自己也在数个月之前,就知道薛元超的身体不好。

可是这边薛元超的刚刚病逝,李义琰就忙不迭的要辞官致仕,这种行为太诡异了。

要知道,他可是宰相了。

即便是整个大唐也没有多少人。

但是偏偏在现在,在先帝灵柩即将归葬乾陵的前夕,在薛仁贵,薛元超相继病逝之后,李义琰异常果决的选择致仕。

裴炎怎么劝都劝不住,这让裴炎敏锐的察觉到了危险。

现在的他需要和皇帝联手。

……

仁寿宫,李显神色平静的朝宫内走去。

他还在思索李绚那个奏章的事情。

通过增加中书舍人,给事中和尚书郎中的名额,从而增加李显对朝政的控制权。

哪怕是没有了尚书右仆射,没有了中书侍郎,对李显来说也依旧能够控制。

但一下子增加双倍的人员名额,便是李显自己都知道事情难成,如今裴炎能够同意增加一半,对李显来说已经是大胜利。

尤其,李显已经隐隐察觉到了裴炎的联手之意,而他也伸出了橄榄枝。

李显终于有些明白,或许这才是李绚的本意。

“陛下!”郑氏轻轻的将一碗莲子羹放在了李显面前。

李显温柔的对着郑氏笑笑,莫名的,他已经有些喜欢上了喝莲子羹的味道。

不远处的门帘之后,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死死的盯着李显。

盯着他手里的莲子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