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异国猎宝档案> 第204章 无心插柳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无心插柳(1 / 1)

其实还真算不上敲诈勒索。

自己为了这四件货品,一共花费八万五千港纸!

这价格嘛,自然要远低于市场价,可如果拿黑货来定性,这价格,绝对是良心价。

没错,四件!

阿奎的编织袋中,如同李承所猜想,还有三件货品,其中就有镇店级的凤冠,只是已经压扁,需要复工;外带一只紫玉箫,一根青玉笛,各自都带有裂痕,到不算太严重。

剩余的三件,两根玉簪都断了,男士的那根还好点,三截,续续还有个模样,女式的那根就不能看,碎成十七八块小碎片,完全废了。连心玉锁很薄,也碎成一团糟,救不了。

三万五千港纸,买下一堆“废品”,无论是短发阿奎,矮瘦水根,还是李承自己,都认为自己很有良心——阿奎和水根俩人最后将那堆破烂,一股脑送给李承。

其实,他们不清楚的是,李承来港之前,所参加的纽来苏富比的“重要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上,就有一顶大同小异的明代凤冠,最后成交价四十六万币!

俩人的身份被李承揭穿后,也挺光棍,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向他“坦白”——水根自己所说的,并非李承认为的。

如同李承猜测,这两位是专业“倒土工”。

王家祖上就是望气堪舆起家的,在伊川县一带很有名气,不过,这个职业在王水根父亲时,断了传承——王水根的父亲在三反五反时就被当成封建迷信代表、反面教材的典型,被消灭了。到王水根这一代时,他只会点皮毛。

八十年代,港城的古玩之风渐渐吹进大陆,王水根与王胜奎这对叔侄,开始倒土,成为专业的土夫子。

从1984年开始,从事这一行当十年整。王氏叔侄渐渐的,有了自己固定的渠道,有

人专门上门收货,他们只需负责挖出来即可。

靠着邙山和中原地带的诸多墓葬,他们活得很舒服。

可就在今年年初,家中有点积余的王胜奎,跟村里人去了一趟深城,偶然间打听到,原来自己挖出来的东西,这么值钱!自己和叔叔到手的不过其市场价值的十分之一!他又听人说,如果送到侠州,会更值钱!

这一刻,王胜奎心底极度不平衡,为什么自己和叔叔辛苦卖命,就赚这么点?

于是,他匆匆回家,与叔叔商议跑一趟侠州,自己开辟渠道!

意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七折腾八捣鼓,俩人还真的被渡船送上港城。凑巧,那艘船偷运的是来自缅中边境柚木、原石等,船上有位水手告诉他们有关石硖尾黑市的信息。

因此,王胜奎前往石硖尾黑市,准备撞撞运气,结果被人狠揍一顿。

这个故事,漏洞很多,李承并没有当场戳破,一次交易而已,无所谓的,自己又没有想着和他们长期合作。

李承没有这种心思,可怀揣支票的叔侄二人可不这样打算。

“叔,这价格你怎么答应他?”出门后,王胜奎有些不满,嘟囔一句。

水根拿着喝完的塑料瓶,在侄子头上砸了一下,“你这夯货!人家知道我们底细,以后那些铜货还怎么出?今天也是倒霉,这么碰到……咦,奇怪,这小老板,怎么知道烟涧村?”

刚才那番话三真七假。

王氏叔侄专业土夫子没错,可他们并非二人转,而是中原东都一带最大的文物盗掘、偷运团伙。他们不仅盗墓,还在做青铜器高仿赝品销售工作。

这次偷渡来港,确实想要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也不是水根所说的漫无目的。

这帮人已经关注中间掮客很长时间,并顺藤

摸瓜找到侠州几家幕后主使。原本他们以为自己以较低价格,能很轻松地直接和这些幕后者搭上关系,没料到,这几位幕后都没理睬他们,逼不得已,他们叔侄硬闯石硖尾黑市,想要自建终端销售。

结果很残酷,王胜奎在石硖尾黑市结束当天,就被人狠狠修理一顿。

这两位也是混江湖的,有股子狠劲,竟然没跑,最近几天,天天在乐古道、摩罗街晃荡,希望找到合伙人。这不,撞到李承这里。

王水根想半天,没头绪,最后倒是冒出个主意,拉着侄子,两人嘀咕半天。

“这不是便宜那小子?”王胜奎不太乐意。

“你知道个球!”王水根拿着塑料瓶,像打地鼠般的不停敲击王胜奎的脑袋。

“叔,你有话好说就事,再打……再打我还手了!”

“哟呵,胆子肥了?”王胜奎抱着脑袋四处乱窜,终究没敢还手。

水根撑着膝盖,喘着粗气,“你小子,知道个屁!这次来侠州,咱心里才清楚,哪里都有门槛!没人帮忙,俺们根本迈不过这道门槛!”

他掏出怀中八万多港元的支票,扇扇风,“就那四件东西,在家里,能卖出一半价格就顶天!下次,俺们还往侠州送,就卖给他!”

“那小子,恁年轻,就能开那么大的店面,家中一定有背景的!”

“有他罩看,一次两次交易后,进门了,俺们还愁啥在侠州打不开局面?”

王水根算盘打的精,他不相信,那位小老板见到自己带着好货上门,能忍住不收?只要收下几次,摩罗街其他古玩店老板不眼红?自家局面,很自然就打开!

越想越得意,今天这步棋,走着了!

只是,青铜赝品该怎么办?那小老板看着年轻,眼力可不俗,他肯定不会收。

算了,等自己打开侠州局面后,再想办法把老乡们做的青铜器弄来。

…………

此时,李承还不知道刚刚出门的叔侄,正在对他耍心机,他拿着凤冠,细细察看。

江南女子出嫁,常用的凤冠分为三类:珠冠、金冠、银冠。

珠冠是以金银丝为面,混银镂雕为骨,锦绣为面,各种鸟类翎羽攀花簇顶,四周缀大量的珍珠为流苏,端的豪奢至极。多为江南豪富之家或者官宦之家的小姐出嫁,才能佩戴。

金冠与银冠要略次一些,其中金冠多以金丝攀网,银冠以银丝攀网,两者所缀珠玉略少。

勿论哪种凤冠,都很珍稀,有些小门小户之家,凤冠更是代代相传之物。所谓“十里红妆,不如凤冠一张”,形容的就是凤冠的珍贵。

还有另外的说法:一顶凤冠,可镇家宅!

说的是女方戴着一顶豪奢的凤冠进入夫家,可以凭借它,提升自己在夫家的地位。

眼前这张凤冠,就是典型的江南珠冠,可惜的是,它上面的珍珠,已经老化。

额头上方的大颗簇珠,直径足有二十毫米,呈现微微的淡黄色;流苏上的珠串,有几颗已经开裂,需要重新填补。

整张凤冠,被压变形,需要重新塑形。

这活计,自己倒是也会,但不算专精,也没有趁手的工具。

凤冠完全可以镇店,可上哪儿修复呢?

李承摸摸唇角,心思转动。自己来侠州多日,还未曾拜访郑老,这倒是走一趟郑老家中的好机会——郑家的周福珠宝,应该能修缮这件珍品!

不过,去郑老家,最好带上李加成。

郑老在港城德高望重,虽然自己和他有过接触,但这样冒冒然上门,怎么也不合适。通过李加成的提前告知,约定日子上门拜访,才显正式。

听到李承的顾忌,电话中李加成笑出声来,“我稍后就给彤叔打电话!给你约时间。”

一开始,李承没明白他笑什么,后来醒悟过来。

晕!四叔家在山顶布力径8号,而彤叔现在的住所是布力径7号(郑家搬迁到浅水湾6—12号是两千年之后的事),俩家相距并不远。

难怪他在电话中发笑。

得,明天一趟打吧!自己来港许多日子,李加成或者说四叔家,还没去过呢。

李承从店中诸多艺术品中挑出两件作为明天的礼物。

一件是署名“耐庵”的胭脂砚台,“耐庵”是江门文人陈子褒的号。

陈子褒是清末民初岳东有名的教育家,编写了岳语白话小学教材,内容有科学常识、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编写的课本有《七级字课》、《释词》、《简易信札》等三十余种,对岳语的推广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李承准备将它作为手信送给郑老。

另一份礼物同样是清末之物,溪山社(岳东有名的刊印社)光绪二十年刊印的梁九图《十二斋诗集》一卷。

梁九图同样是江门名人,十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成年后,博学多才,善为文。不爱做官,不参与科举,但自少到老,每日写作一篇,或诗或文,从不间断。此外,赏花和品玩藏石,有时作书写画,活得极其潇洒自在,被后人尊为“福草先生”。

这样一份手信,是送给四叔的——四叔幼年也有神童美誉。

两份礼物,算不上贵重,但还算有心——礼物的创作者都是江门人,而四叔与彤叔,都是顺德人,清代率属于江门府。

他的礼物刚刚选定,李加成的电话就跟来了。

彤叔,还有他父亲四叔,明天早晨八点钟,会去跑马地打高尔夫,李承可以去陪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