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9 章 十九章(1 / 1)

在场的皇帝们:“……”

还真别说,这打油诗确实朗朗上口,念一遍就记住了,怪洗脑的。尤其后一句“牵起你毛绒绒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脑海里已经有画面了,真可怕。

顾青岚正要往下继续说,就见嬴政举手,“老师,您方才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难道不该是孔子在《系辞》中说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人与万物皆是由天、地之……间的“氤氲”之气所化,怎么会是古猿进化的呢?嬴政不解,并大为震惊。

“是的,嬴政同学如果对人类起源和发展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生物书哦,初中生物书里有详细的介绍,包括人类进化的过程。”

又得了一个新称呼的嬴政微微一怔,随后试探道:“生物也会考吗?”

顾青岚点头,“当然了,都是必学的科目。”

嬴政:“……”

已经解锁系统商城的刘邦、武曌等人:“……”

刘邦垂眸看了眼自己的分数,默默扶额,一天之内考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学术,现在又来了一种,还让不让人活了。

武曌问道:“那何时会考呢?”

顾青岚:“最近都是随机抽考,考试科目不固定。”

在座的大多都是历史上的有为之君,一听这话自动捕捉关键字“最近”,难道之后就不是这种考试形式了?

刘彻和李世民再次双双举手。

这诡异的默契让顾青岚的视线在两人身上来回转了转,最后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发现又是李世民抢先,刘彻不由多打量了对方两眼,除了年轻英俊点,也没什么特殊的啊,他年轻时可比这好看多了。

李世民站起身道,“最近是随机考,那之后是不是不随机了?”

“没错,凡是通过随机考试的人之后都会进入专项训练考试,你们以后就知道了,”示意李世民坐下后,顾青岚看向刘彻,“刘彻同学要问什么?”

要问的问题已经被李世民问了,于是刘彻换了问题:“那要是没通过随机考试呢?”

“那就不用再考了。”顾青岚淡淡道。

不轻不重的声音如锤子一般敲在众人心上,不用考试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份机缘。

若是不曾得到这份机缘,或是大家都没有倒也无碍;可若是人有我无,尤其是死对头或者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有,而自己没有,那就太可怕了。

尤其这机缘还是皇权也无法阻止、干预,无可奈何的,和悬在头上的利剑并无差别。

但好处同样很明显,所以没人会抗拒,只会担心自己不能通过考试。

***

各个位面最期待的环节就是解析环节,古代识字率低,而且就算识字也很难辨认简体字,一是因为西汉末年汉隶才逐渐普及,在此之前正式的书写还是小篆,字体差异大;

二是因

为识字量不多,不敢妄自下定论。

所以大多数人看考试也就是看个热闹,能写会读的会抄下上面字,然后等待解析环节的到来,好让他们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上午的考试已经让人很震撼了,没想到这次的更让人震惊,人居然由古猿进化而来,也就是说人的祖先是古猿。

想到山中的猿猴,众人瞠目结舌,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以后怕是无法直视猿猴了。

儒家道家都懵了,儒家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之间的“氤氲”之气所化;而道家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的经典中更是记载“人是由阴阳二气所化生的”。

总之,和猿猴绝对扯不上关系。

可如今……神女竟说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实在颠覆他们的认知。儒家和道家各自埋头翻阅典籍,企图能找出有关记载。

一些医家闻言如获至宝,若人真的是由猿猴所化,那猿猴的身体肌理不就与人相差无几吗?一些针灸和金疮之术是不是可以用猿猴来试验?

……

模拟考场

“好了,我们接着往下说第二道题,考察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所具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至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至今三万年。”

众皇帝:“!!!”

一百七十万年前?最近的山顶洞人也是三万年前!对他们来说过最久远的年代是三皇五帝,那会也就是几千年前。

这动不动就上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得缓缓。

倒是嬴政和刘彻闻言,眸光一亮,心生憧憬,若他们也能以万年计,那得是何等光景?

“三者都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他们都会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经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元谋人和北京人还不会缝制衣服,所以很明显A是错的。

元谋人和北京人还不会人工取火,C也是错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那D选项面貌都与古猿相似错误[1]。

所以这道题选择B,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选C呢?打制石器明显比人工取火简单啊。更离谱的是,你们除了选C就是选D,是B不香吗?”顾青岚皱眉道。

众人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卷子,沉默了:“……”

这能怪他们吗?都是那两张关于北京人的画误导他们,一张画着赤身裸体的打猎,一张或者山洞用火,都长着和古猿相似的面貌,他们自然下意识的以为都会人工取火,或者与古猿面貌相似。

刘邦嘀咕了一声,“可是取火也不难啊。”他当年外出的时候,可没少自己生火,若是没有火镰,也能以钻木取火也能生火。

唉,等等!燧人氏取火!

燧人氏是三皇之首。

而三皇五帝距今至多不过一二万年,刘邦倒吸了一口气,若是一百七十万年前

,那取火是真的困难。

太久远了……

或许,人的祖先当真是古猿呢,刘邦的视线落在卷子上的两张画上。

“前面两题做错也就算了,第三题为什么还能错?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这个时期会有历史照片、影视作品、文献记载吗?

仓颉造字是五帝时期,至今也就两三千年,几十万年前能有字吗?”

“老师,”朱棣举手:“那历史照片和影视作品是何物?”

“这两样东西都和照相机有关,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2]”

顾青岚一边解释,一边给他们拍了张照,“这就是照片了,至于影视,之前给你们看的天问一号视频就属于影视。”

看着那张不过巴掌大小的纸片,众人眼睛都要瞪出来了,这么小是怎么把他们所有人都画进去的?不对,不是画,是……照进去。

利用光学成像原理……

皇帝们:脑子要不够用了。

但,是真的方便啊,堪称神迹!不对,那本来就是神迹。

第二排离得近,看得非常清楚,照片里的人栩栩如生,神态举止仿佛是将他们印进去的一般。

既然能拍人,是不是也可以拍点别的?比如拍书籍,比如拍下山川河流、地形地貌……

就算只能拍人,也很好啊,比画像强了百倍不止。

越想越心动,刘彻忍不住道:“老师,这照相机是神器吗?”

“不是哦,这是一种光学器械,以后你们学会物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众皇帝:“……”所以继生物之后,又来了一个物理是吗?

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学术?

下次讲题能不能别问了,史他们都还没学明白,又来这么多,怎么学得过来。

学不过来还得焦虑,还不如暂时不知道呢。

得到回答的刘彻眼睛亮了,怦然心动,既然不是神器,那是不是等他学会物理后就能让人做出照相机了?

就像卷子上的纸一般,知道材料和部分步骤,就能让匠人研究制作。

大秦位面

墨家巨子相里云激动得脸都红了,光学成像!他们墨家小孔成像与其何其相似,只是不能做到天幕里那样神乎其技。

可若顺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是不是可以做到天幕里那般?

想到那个可能,相里云心跳加速,只觉得自己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

要是考物理的时候他也能上去考就好了,就算考不过也能向神女请教一二,这个光学成像和之前的天问一号他都想了解,简直就是戳进了他的心坎。

模拟考场

“第五题,根据材料‘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可知反映的是秦朝刑法严酷,赋役繁重,劳役繁重,所以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这个

选项没有错;

材料说的是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注重对人民的管理,B明显是错误的;不要看到长城就盲选宏伟工程,这里说的是长城之役、五岭之戍啊,是劳役繁重!

至于D,分封的弊端确实明显,但和这道题没有半毛钱关系,排除。”

刑法严酷、赋役、劳役繁重、暴政一字一句传入耳中,胡亥气得想反驳,但碍于对方的身份,不敢言语。

加上考试前的经历,心始终静不下来,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最低分二十二分就是他。

对此,胡亥很气愤,但又无法发泄心中的怒火,他既盼望着回去,又怕回去后当真被李斯他们废了。

惴惴不安之下,精神越发紧绷,听到秦之暴政、秦亡等词汇更是怒火中烧,就是因为这些,所以阿父才对他不假辞色,扬言要废他。

他是阿父唯一的继承人,阿父怎能废他,都是这妖言惑众的题目害的,大秦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怎会亡国?

都是一派胡言!

胡亥眸中闪过一丝暗芒,攥紧了手里的卷子和笔,恨不得将其揉碎揉烂。

“阿父——”胡亥挣扎了几息,还是不敢出言反驳台上之人,侧头看向嬴政,想找认同感,但他的阿父竟一脸认真,对于那些话没有半分不悦,仿佛对方说的不是大秦。

嬴政理都没理胡亥,他在卷子上写下秦亡于刑法严酷、赋役、劳役繁重……

秦亡于此,那汉又亡于什么?还有后面的隋、唐……他是不是可以总结归纳,以此为鉴?

*

“第六题大部分考生都选对了,只有个别考生没选对,没选对的回去自己抄写十遍。这道题很明显就是选B啊,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设立殿试,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①②和她有关,那只剩下B可以选了。

就算不确定这两个和武则天有没有关系,也可以用排除法来选择。

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没有关系!

贞观之治也是唐太宗时期的,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应该是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才对。”

唐朝之前的皇帝们听到这题表情都有些微妙,若有若无的视线往李世民身上瞟,刚才神女叫其‘李世民’他们可都听到了,这唐太宗说的是对方没错了。

那女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尤其是女帝后面还是大唐皇帝。

刘邦等人目光在武则天和李世民身上来回转,他们也不想这么八卦,但瓜都扑面而来了,不吃也说不过去。

大唐后面的皇帝对这事门儿清,见状也忍不住跟着吃瓜,心里还暗暗道唐高宗没来真是可惜,不然可就热闹了。

李世民:“?!!”

治宏贞观???

听到这里李世民已心中有数,能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说明距离贞观极

近,很可能就是下一任皇帝。

但他不可能传位给女帝,就算儿子全废了也不可能,对方的皇位定不是从他手上夺过去的,只能是从儿子手上夺过走。

承乾到底怎么了?

还是继位的根本就不是承乾……想到李隆基说的纳美色,李世民不禁瞪圆了眼睛,该不会是吕后之事再现吧?

之前还说过女帝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他和儿子两朝,现在…脸好疼。

**

唐高祖位面

满朝皆默,“唐太宗李世民”六个字一出,大唐的天算是彻底变了。其实秦王出现在天幕里的时候,就代表要变天了。

只是不少站队站错的大臣还抱着一丝希望,万一是太子英年早逝,或者登上皇位后英年早逝呢,所以才会是秦王继位。

可是现在,冰冷的现实拍在他们脸上,由不得他们再做梦。

太宗这个庙号,确实不用卡得那么死,非要第二位皇帝才能得,就比如汉时的汉文帝就不是第二位皇帝,最后也得了太宗庙号,第二位皇帝反而没有庙号。

但如果不是第二位皇帝却被称太宗,前头那位是干得有多差?亦或者是皇位丢得不寻常。

若是如此,那就更可怕了好吧。

打住!不能再想了。

李元吉讥讽道:“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秦王,你可别再说女帝和你无关了。”这不明摆着就是你之后的皇帝吗。

李世民脸不红心不跳道:“确实与我无关,至少现在与我无关。”

就算女帝篡位,那也是将来的事,能不能发生还未可知。

但眼下却是有一桩要紧事——阿耶要补考。

天幕里的汉高祖刘邦找了始皇帝、女帝等人合作换书,他就不信阿耶不心动,但阿耶没有本钱。

而天幕里他及格了,拥有了本钱。

简单来说,阿耶现在需要唐太宗李世民的帮助,那自然不会对他怎么样。

况且女帝两回考试都及格了,若真与李唐有关系,合作一回又何妨。

阿耶虽然偶尔糊涂,但不会连这都不知道,李世民淡淡地瞥了李元吉一眼,不再说话。

……

模拟考场

“第七题根据‘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题目中还提到了‘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由此可知,唐代的社会风气的开放。应该选择C。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排除A;也没有体现民族交融的成果,B也可以排除;至于D,重文轻武的局面是在北宋确立的,明显错误的[3]。”

赵匡胤一听到北宋就皱眉,不只是北宋,他现在一听到宋就下意识的皱眉,有关于宋的题目就没有一道是好的。

原本因为大宋皇帝多而高兴,现在的他只想抽这群不肖子孙,多有个屁用,一个及格都没有。

还一个比一个鹌鹑,

毫无担当。

“第八题考察的是科举制,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科举制的起源,科举制起源于隋,完善于唐宋,兴于明清,A就明显不对了,科举制正式确立应该在隋朝,而且进士科是隋炀帝时期创立的,A选项把唐太宗改成隋炀帝就对了;

武则天为了加强统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没问题;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是重文轻武的宋朝才会发生的事,不可能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所以C是错的;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是唐太宗时期,D也是错的[4]。”

赵匡胤:“……”他真的没动过科举。

被直接略过的元,忽必烈:“……”难道大元就没开过科举吗?

秦汉三国的皇帝:抄作业,记下来。

抄后世作业是他们参加这场考试唯一的快乐了,毕竟题目太虐。

抄作业的还有李世民,这个他也需要。

“第九题,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当然是魏征啊,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魏征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

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谏言,被唐太宗称之为‘镜子’。”

“北宋司马光还为此写过一篇散文,专门讲述了李世民和魏征的一段故事。散文里说有一次李世民在玩弄一只鹞鹰时被魏征看到,李世民心想让魏征看到的话免不得要被说上一番,于是迅速地把鹞鹰藏进了衣服里,以避免魏征的指责。

虽然他动作很快,但还是被魏征看到了。魏征早就看鹞鹰不顺眼,见李世民已经把鹞鹰藏衣服里,于是将计就计,当着李世民的面就开始奏事,滔滔不绝,没完没了。

最后那只鹞鹰被捂死在李世民怀里。这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怕魏征怕到捂死心爱的鸟儿。可见魏征多能直言上谏。”

李世民目瞪口呆:“……”啊??

朕没有啊!!

谁造的谣,朕岂会是那种怕谏臣的皇帝,还怕到捂死心爱的鸟儿。

众人听到这个故事看李世民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虚心纳谏也没必要做到这份上吧?连个谏臣都敢蹬鼻子上脸。

唯有武则天头上冒出三个问号:“???”这说的是太宗皇帝?

“故事说完了,继续往下看,房玄龄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A排除;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B也排除;

宋璟是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5]。D明显也不对。”

武曌:“!!”

她当然知道这题的答案,可她不知道宋璟、姚崇居然有这么高的作为,房杜二

人被太宗誉为左膀右臂,是良相的典范,宋璟、姚崇能与他二人并称,想来不会差。

没想到这二人平日不声不响,竟在她之后大放异彩。

唐玄宗,武曌凤眸微挑,睨了李隆基一眼,该不会就是她旁边这个家伙吧?这个庙号,很耐人寻味啊。

李隆基怔住了,他一直知道开元盛世是他治下,毕竟和爱改年号的爷爷奶奶不同,他目前就两个年号,先天和开元,先天还只用了两年。

开元盛世说的是自然是他。

可唐玄宗……这个庙号是真的不对劲啊!!他从来没想过会是自己,之前还嘲讽了一番。

但宋璟、姚崇确实是他的宰相,而且姚崇在开元九年就病逝了,不可能再辅佐别人,所以这个唐玄宗真的是他。

李隆基脸黑了。

哪个王八羔子给他上的庙号?

……

“根据材料‘宋辽盟约、宋夏合约、宋金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盟约、宋夏合约、宋金议和的共同之处有:都是宋朝给少数民族岁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双方和谈签订合约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有利于边境贸易兴旺;都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促使民族交融加强;①②④正确,所以选A;

宋辽盟约是宋辽结成兄弟之盟,宋夏合约是夏向宋称臣,③错误,排除BCD。[6]”

都是宋朝给少数民族岁币,“岁币”两个字像是会循环一样,一直萦绕在赵匡胤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厉行节俭,皇宫都不扩建,结果…竟……

赵匡胤紧握拳头,虽然早就知道给岁币和都称臣中至少有一条是对的,但亲耳听到,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宋朝怎会弱小至此,到处与异族议和。

或许下一题就能知道答案了。

赵匡胤的目光落在那道“靖康二年”的题上。

“这道题考查金灭北宋的知识点,而且题目很明确的说了是和金军对峙,金军攻破开封、恨金邦胡虏猖獗,都表明此时宋在和金军对峙,所以这题A宋辽对抗和C宋夏议和直接排除,而且金国是先灭了辽国,才南下攻打北宋。

那这题选南宋和金对峙还是北宋和金对峙呢?让我们再看一下题目的时间线,靖康二年四月,哀两帝身旋塞北,很明显就是靖康耻,金军俘虏了北宋徽宗、钦宗两帝北上,北宋灭亡。

同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称帝,史称南宋,开启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所以这题选B,南宋与金对峙。

这题不少人都选错了,选成了北宋,要牢记靖康之难的时候,北宋已经没了。”

赵匡胤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原来哀两帝身旋塞北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他赵家的天子。

旁边赵光义闻言,脸色白了,是从未设想过的结局。

……

“好了,今天的题目就解析到这里,试卷你们可以带走,回去好好纠错。补考的同学会在三十分钟内收到通知,三天后进行补考。”

“下课。”

“老师,等等,我有问题。”朱元璋叫住顾青岚,“这道题考的明明是我为何勤政,不应该以我的答案为标准吗?”怎么会不对呢?

顾青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