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第294章 294他执政能力还是蛮强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4章 294他执政能力还是蛮强的!(1 / 1)

大元太师终究是驳回了皇帝冲动的提议。

大元都到了这个时候。

大元皇帝身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嫡系兵马。

要知道大家靠着大元这面旗帜对抗大明。

不怪有野心的人会对皇帝的位置有想法。

毕竟按照草原的传统,自然是拳头大的人说话就好用。

爱猷识理答腊这个大元皇帝没实力,那就当好吉祥物就行了。

也速迭儿距离西北更近些,大明军队正在那边用兵,一旦己方突然发难。

难免会激怒也速迭儿,他带路前来剿灭王庭。

到时候也速迭儿真成了带路侯,大元还能存在吗?

任何内斗都是要避免的。

既然大明现在有心无力,那大家索性就过上两年太平日子。

反攻这件事,太师就不怎么去筹划了。

草原上一个战士能够安全长大,是需要经过很多磨难的。

否则有生育价值的女性为什么会被看做是部落的财富之一呢?

还不是为了保证人口增长,有实力保证部落的财富。

一旦女人过了这个阶段,说是被弃之如履也不为过。

大元虽说还是大元,但皇帝的威信下降到极点,手下也算是军头林立了。

表面上叫你一声陛下,你就听着得了。

真让你这个陛下发号施令什么都咱们都得遵从,那你还是多在帐篷里听大和尚们念经吧。

至少他们可以遵从你的命令为你念经。

除此之外,别想要什么了。

爱猷识理答腊因为早年的双修,身体早就垮了。

如今让他玩弄侍女都没力气了。

更何况他要是真有实力,也不会成为高丽使者眼里的破落户形象。

最可惜他没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汉献帝该怎么恭敬的对待手底下的权臣,还在这里独自发火。

谁愿意搭理一个行将朽木,还没有实权的皇帝啊!

太师阔阔帖木儿自然是甩开皇帝,去看李子松带来的大明货物去了。

至于也速迭儿那里是否有篡夺大元皇帝位置的意思。

太师也不会去理会,总之都是黄金家族内部的事情。

……

朱元璋带着朱标再一次来到了仙境当中。

这个场景跟以前大不一样,而是一块巨大的黑幕。

他们二人戴上桌子上的黑墨镜,才发现眼前巨大的黑幕有了个字。

张居正的一生。

“哎,爹。”朱标却是惊奇的道:

“想不到王布犁做出来的墨镜,真正的仙器是这个玩意。”

那天他在王布犁家里也戴上玩一玩。

除了黑漆漆一片,确实没啥意思,还叫王布犁给他画了相。

不得不说戴上这墨镜做出来的画,让朱标觉得自己很帅气。

“朕懂了。”朱元璋眼里透露出惊奇:

“王布犁他真不会仙法,所以他虽然有见识,但做出来的仙器是没有这种功能的。”

朱标也觉得有道理。

王布犁搞出来的新鲜玩意,完全是减配版本的。

经过他爹这么一分析,完全说的通了。

对于张居正这个人,朱元璋也是熟悉的很,做为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臣子。

老朱他倒是要看看张居正一辈子能整出一个什么活来。

按照朱元璋的推测,张居正所处的大明朝已经是由盛转衰的阶段了。

但朱元璋目前不知道全貌,只能自己推测一二。

瓦剌留学生事件导致大明国运上升的势头被终止。

正德对宦官刘瑾的宠信,更是扰乱朝纲、摧残士气,以致自洪武以来所积累的深厚基础,几乎为之摧残殆尽。

嘉靖继位之后,立刻发生了小王子、吉囊等人侵犯边境的祸患,这其中尤以俺答肆意侵扰带来的灾祸最重,史称“庚戌之变”。

敌寇逼近京城,诸将领竟然不敢迎战,明朝武备之衰弱,至此已到达了顶点。

嘉靖又修仙问道,赏赐道人,放眼整个大明也就只有一个道人是兼少保少傅少师三职的。

而权臣严嵩更加地以谄媚来取悦皇帝。

连皇帝都被人刺杀,再加上内阁首辅是天底下最大的贪官。

隆庆上位几年也没有太大的改革,同样是放权给手底下的人。

到了万历更是十岁登基的幼帝,张居正为了独掌大权,挤走了内阁首辅高拱,大权独揽。

朱元璋认为评价张居正为摄政那也不为过。

当然还有朱元璋不知道是当时的世界周遭的情况,欧洲等地还处于文艺复兴阶段,政教尚且未分离,也会因为宗教之争发生战争。

各国尚未一统,连有助于国家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都未曾成形。

新大陆虽然因为海路的开辟而被发现,但欧洲与美洲、亚洲之间的交通仍处于阻隔状态,美洲还是一片蒙昧之地。

亚洲周遭,沙俄都未曾扩大地盘,倭国还在持续分裂。

如此一来,也就是大明帝国拥有亚洲大陆绝大部分领土,文化传承极深,君主制度完善,称得上是一句帝国。

而张居正此时正处于大明帝国相位上,执掌政权,妄图给转衰的大明帝国续上一口气。

朱元璋也想知道张居正的表现。

就在父子俩说话间,电影巨幕上出现了张居正的介绍。

祖上为安徽庐州合肥人。

始祖张福因强壮有力跟从明太祖在濠州起义,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而后又跟随大军平定吴、越、闽、广,累积军功被封为归州长宁所千户。

朱元璋有些发懵。

他没想到张居正祖上竟然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军户。

还是安徽老乡!

随便叫人查一查就能知道张居正的祖上。

主要这不符合他制定下的规则,你要是军户,那世世代代都得是军户。

朱元璋在心中又给自己找个理由,军户家里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其余儿子读书也“正常”吧。

“爹。”

朱标也觉得新奇,军户的竟然有进士的后代。

张居正祖上数代都未曾做官,千户失势了,自然有别人顶替你。

其父通晓经学,品行端正,在当时很有威望。

然而命运不佳,七次考试都没有被主考官选中,于是回乡在家专心教育儿子,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度完一生。

张居正是个神童,十二岁就通过童子试,接连去参加乡试,因为主考官要磨砺他而故意罢黜。

因为张居正不仅卷子写的好,而且对答上还极为有自己的见解。

主考官立即下定决心,无论他有多好都必须不能让他中,因为他看过太过的伤仲永之事。

直到十六岁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事实也确实如主考官想的一样,张居正考上举人后,真的开始潇洒了,并没有参加三年后的科举。

二十三岁他才考上二甲进士(第九名)。

“爹。”朱标颇为激动的指着巨大的屏幕:

“张居正还真是个读书种子哎。”

目前他听过的神童也就是解缙,可解缙都没有这份履历呢。

紧接着就是张居正的前半生,可以说他考试考的好,但是在仕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朱元璋却是从张居正前半生看到了这些读书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在朝中到处都是。

结党也多是有这方面的关系。

大明朝廷已然变成了读书人的天下。

这种结果是他不想见到的。

勋贵以及武将的势力,孱弱的都让他看不见了。

不单单是这样,朱元璋还看见了自己不成器的王爷后代同张居正之间的宴席。

王府外的百姓流离失所,吃都吃不上饭了,反倒是王府里山珍海味吃喝玩乐,对于那些饥民也毫不在意。

甚至当地的官员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看到这里,朱标是愤怒的。

但朱元璋却是狠狠的代入了那些街上讨饭的灾民,因为他就有过这样的生活。

他从无到有打下大明江山,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流落到他的窘迫地步上,才有了对藩王的更好的待遇。

可他们也如同元朝那些“贵人”一样,对于他这样的人不屑一顾,就算是饿死了,也只会觉得污了贵人的眼,而不是有其余想要怜悯的情绪。

朱元璋看到这里,忍不住哼了一声。

他又释然了。

地位的差距让朱家子孙连同宗之人饿死都不会去管,怎么可能会大发善心去管其余人?

纵然是同宗同族,出了五代之后,关系也会变得极为淡。

朱元璋觉得王布犁提出来的五六代就自谋生路的法子是正确的。

这次从家乡回去之后,张居正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在严嵩与徐阶二人的党派之间游走,一看典型的骑墙派,但是严嵩与徐阶谁都没有觉得奇怪。

屏幕外的朱元璋却是能感受到张居正回家的经历,反倒是让他变了。

不再像以前一样洋洋得意了。

朱元璋冷眼旁观瞧着他们这些读书人之间的内斗。

从这里朱元璋发现张居正好像是在走他的老路,从同舟共济到同床异梦再到同室操戈。

因为他也在不断的收拢皇权,想法子压制淮西勋贵集团。

待到张居正上位,朱元璋倒是要看看张居正这个权势极高之人会怎么整治大明。

结果他上来就开始整顿吏治,掏出考成法。

朱元璋直接从座位上惊的站起来了。

“考成法?”

朱标也是目瞪口呆。

因为他们父子两个全都清楚的知道考成法是王布犁率先提出来的。

朱元璋才刚刚在应天府内施行,待到今年试验结束后,他在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着实进行改善,最终计划明年推行天下。

朱元璋怀疑,王布犁是知道张居正的事情。

还是考成法在他死后,根本就没有执行下去,直到张居正掌握权力后,才重新捡起来了?

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思考,可接下来朱元璋就瞧见大明官吏的反扑了,他们对于张居正的弹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哼。”朱元璋又重新坐下:“朕倒是有些相信考成法长久的没有实行了。”

他这个开国皇帝在应天府推行这件事,还会遭到许多人谏言,更不用说环境更加黑暗的大明后期了。

不过总体瞧着,朱元璋发现考成法还是挺有成效的。

数千人因为被罢黜、裁撤,吏治逐渐转好。

不等朱元璋夸赞一二,紧接着就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这件事朱元璋眼睛都不肯眨一下的看。

朝廷收税主要是三种。

头一个是田税,老朱拼死拼活打天下,俗话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伱们都种我老朱家的地,那必须得交税。

第二个就是人头税,你们全都是我的子民,由我护着你们,成丁后必须得交税。

第三个就是服徭役,我大明要有人干这干那的工程都是为了利民,你必须的无偿来给我当苦力来。

从唐到明的朝廷全都是这样做的。

雍正的摊丁入亩也不过是把人头税摊入到田赋里,三变二,钱是一分都不少的收上来。

解放后才把徭役给彻底废除,而农业税也是二十一世纪才被免除。

朱元璋瞧着这一条鞭法,也不是张居正首推,在隆庆初年,江西开始实行。

而是徐阶对他说:“江西父老为役重而苦久矣,莫如行一条鞭法更为便利,烦请你为朝廷试行。”

隆庆三年过去,江西情况大为改观。

当然此时的一条鞭法还有缺陷。

张居正根据前人的试验成果又加以改进推行下去。

南方所有省份,北方的山东、山西、北直隶都在万历十年前实行了一条鞭法。

直到万历二十年左右,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大明境内全部实行,其地位再也不能撼动。

以后的问题便不再是存废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其巩固的问题。

朱元璋也知道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就去世了,但是这个法子还能继续推行,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爹,我发现这个时候大明已经不缺银子了,否则这一条鞭法绝对不能实行下来。”

朱标认为如今的大明赋税收取手段复杂、远不如一条鞭法简化,但一条鞭还是不适用于目前的大明的。

金银铜实在是太少了,根本就无法支撑起来。

朱元璋越看张居正的所作所为越满意。

这个后辈虽然有些瑕疵,但总体都是为大明好的。

整饬士林风气,因为老朱自己就说过:“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可惜这群读书人的表现真是让朱元璋失望了,当官之后实在是拿不到台面上来。

现在的情况跟他想的一样,过了这么多年,大批读书人依旧拿不到台面上来。

张居正整顿驿站、支持人治河、清查土地、整顿江南赋役。

老朱尤其是对张居正整顿江南特别满意。

南直隶、江西、浙江三省的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快要一半了。

这帮人拥有最富庶的土地,就该多交税!

朱元璋还立下祖训即江西、浙江、苏松人不得任户部官吏。

但让他失望了,整个大明出自江南籍的官员天下三分有二,人家科举考试就是牛逼。

等到张居正死去,朝廷便开始了倒张的行为。

对于这种事,朱元璋丝毫没觉得不正常。

只是连张居正险些被开棺鞭打尸体的事情,让他有些绷不住了。

至于张家的家人有十余人被饿死,尸体掖出为野犬残食殆尽。

张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开始出宅门时,负责监搜的人从头到脚,乃至脐腹以下全不放过。

此种情况,历史上只有金人占领北宋都城,搜索宫掖时发生过。

朱元璋也撇撇嘴,这些执行者做的过于过分,但是没有皇帝的准许。

他们胆敢为难曾经权势最重之人的家人吗?

朱元璋能感觉到张居正是在努力为大明做事,妄图把大明搬到由衰转盛的道路上去。

为了找出不存在的二百万两的贪污费用,几个儿子也都是被刑罚轮流伺候。

长子写血书自缢而亡,张家遭遇才被广为流传。

清算张居正持续了三年。

朱元璋瞧着万历这孙子报复心如此之强,不知作何感想。

倒是朱标忍不住喝骂道:

“身为帝王,竟然没有一丁点容人之心。

他真要有这心思,在活着的时候就灭了张居正,我还能夸你一句好汉子。

非的等他死了,你才翘起来报复,显得废物。”

朱标对于万历的做法,在对比嘉靖,简直不能直视。

人家不到二十就能掌控朝廷,你呢?

朱元璋看着张居正的落幕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霍光的下场早就昭告了。

只是他觉得万历有些极端了!

谁给张居正说话谁就是同党,连累了一大批曾经在张居正手底下为大明办事的人。

待到眼镜当中再也没有文字和画面出现后,朱元璋沉默良久,才缓缓的开口:

“朕终于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

朱标用食指往下巴拉自己脸上的墨镜:“那句话啊,爹?”

“事明主易,事中主难;”

“事长君易,事幼君难。”

朱标许久都没有言语,造成这种局面,他也是没有想到的。

万历幼年登基,张居正辅政十年也长大了,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谁对谁错?

各自都有各自的立场。

“不过张居正的执政能力,倒是让咱认可了。”

朱元璋又一改往日的愁苦之色。

说实在的他还真在张居正身上学到不少的执政办法,意图在洪武朝就定下规矩。

有的事,他要自己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