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1章 代价太大(1 / 1)

葛力夫的赣南之行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风清气正的大好局面,市县两级谁也不敢糊弄了,大家都玩了命的加班加点工作。

五月下旬,林致远认真考察了各县的工作进度,按照目前的速度,到月底之前,整个小矿场资产核算工作差不多就能结束,到六月初,赣稀集团就可以正式挂牌了。

这边的工作都走上正轨了,不需要林致远继续在这里坐诊,林致远返回赣西省会洪都,约见了赣西钨业业的老总倪孝和赣铜集团的老总文正满。

按照当初林致远制定的计划,第一步骤就要完成了,

其实林致远和葛力夫在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和倪孝、文正满就成立南方稀土集团一事打过招呼了。

两位老总对此事都表现出了高度热情。

他们两个都是矿业公司的老总,了解国家的稀土战略,知道稀土作为神州未来的战略资源,必然大有可为。

现在投资稀土行业,等于为自家企业提前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何乐而不为?

这还只是经济层面的原因。如果从政治层面出发,两人更没有反对的任何理由。

赣铜集团是大型央企,赣西钨业是省属企业,都是赣西省名列前茅的国有企业,作为国企中的优秀代表,必须要服从上级的命令。

现在无论是中央还是省里,都对稀土非常重视,形势已经摆明了,倪孝和文正满哪里还会看不清?

两人为了自身前途考虑,也会无条件服从命令。

林致远会同赣西省国资部门负责人与倪孝文正满只谈了一次,大方向便确定了。

两家矿业企业都决定投资未来即将成立的南方稀土集团,三家企业共同出资,以赣稀集团为中心,成立南方稀土集团。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三家企业具体出资额。

按照当初林致远和葛力夫的计划,南方稀土集团固定资产要达到三十亿规模,而赣稀集团满打满算,所有资产加在一起也不超过十个亿。

想要达到三十亿的规模,需要赣铜集团和赣西钨业乃至赣西省财政拨出巨款。

当然,三十亿规模可不全指的是流动资金,这里面包含矿山、厂房、设备、技术力量等等,甚至还有一部分无形资产。

赣铜集团和赣西钨业是省内最大的两家矿业公司,拥有现成的开采冶炼加工一条龙的设备和队伍,具备天然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林致远当初提议由这两家公司入资南方稀土集团的重要原因。

一家如此规模的企业成立,涉及到的细节千头万绪。出资比例,人员构成,乃至干部的选配,地址的选定……

由于体量庞大,南方稀土其复杂程度要远超赣稀集团的成立,所以林致远才会把第二步骤设定为九个月到一年。

他是当领导的,大方向确定之后,自然有

为了加快进度,赣南地区和洪都两地同时推进,每天都要开不同的会。

林致远即便是再不想插手细节,但有的会他也必须得去参加,这段时间赣南洪都两头跑,忙得他头昏脑胀。

五月底,刚刚开完一场会的林致远回到宾馆,忙了一天的他实在没什么胃口,草草的吃了晚饭后,便回到房间,打开热水泡了一个澡。

林致远闭上眼睛,想象自已正在琼岛的海边度假,就在他用这种方式欺骗自已,以此来获得一丝轻松时,他的手机响了。

浴缸旁边的手台摆放了四只大小颜色不同的手机,每个手机都有它对应的功能和人群。

有革安的,有羊城的,有燕京的,还有一个是他的私人手机,只有家人和最亲近的朋友才知道这个号码。

正在鸣叫不休的手机是一台深海蓝的摩托罗拉v998,是今年生日时苏锦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里面装的是革安的老号码。

林致远擦了一把脸上的水,拿起手机,打开翻盖,屏幕上显示的是苍老师三个字。

林致远大喜,急忙接听电话,“苍老师,是光刻机有消息了吗?”

上个月底,在光刻机领域研讨会结束后,林致远给苍井兰打了电话,求她在东桑国寻找一台二手的光刻机。

如今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苍老师在这个时候来电话,说不定就是有好消息了。

听筒里传出苍井兰嗲嗲的声音,“林桑,你很过分知道吗?我们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了,好不容易给你打个电话,你却只关心你的光刻机,从来都不关心我。”

林致远赔笑道:“怎么不关心你,我一有困难就第一个想到你,这不就是把你当成我最重要的人吗?”

“你就嘴上说的好听,一点也不办实事,就会哄我。”看样子苍老师的怨念很大,林致远哄了半天,才让她的情绪平复。

“林桑,总算不负所托,帮你打听到了,之所以过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光刻机这种东西即便在东桑国也很少有公司使用,不过好在就在刚刚,我得到消息,东桑国有一家会社新购进了一台最先进的光刻机,他们打算把之前的那台处理掉,现在正在寻找买家。”

“太好了,苍老师,我就知道没有什么是能难倒你的。那台二手光刻机是什么级别的?对方开价多少?”

“对这个我不太懂,不过我让手下联系了对方的社长,确定他们的光刻机级别肯定是能满足你们的要求,193纳秒之上的,生产年代是一九九三年,对方开价六百万美元。如果你们有意购买,届时对方会提供完整的资料。”

林致远倒吸了一口凉气。六百万美元,那就是四千八百万人民币了。这个价格对刚成立一个月的光刻机技术小组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已上个月求爷爷告奶奶,自家还搭了二百万,才给光刻机基金凑足了一千五百万,这个数字乘以三,都买不来一台二手的光刻机。

“苍老师,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太贵了?一台使用了七年的二手设备,凭什么卖这么贵?据我所知,尼康一台新的干式光刻机,售价也不过一千万美元。”自从参加完光刻机研讨会后,林致远也开始关注国际上光刻机的最新动向,其中就包括光刻机价格。

苍井兰听出了林致远的不满,咯咯笑道:“这个价格确实有些高,不过对方的光刻机虽然是二手的,但是保养的很好,不需要维修,直接就可以使用,另外,这只是对方的报价,我们还可以杀价,如果你能让我高兴起来,我会试着说服对方降低一些价格……”

林致远再次倒吸了一口凉气。作为多年互知深浅长短的伙伴,他当然知道怎么才能让苍老师高兴起来。

自已恐怕又得以身相许了。

为了祖国的芯片事业,自已又搭钱,又献身,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