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03 章(1 / 1)

余曜下海的当场,沙滩边,直播间里,电视机前,世界各地正在关注这场比赛的人们就已经激动起来。

【会有Air720吗】

【余能拿到比罗恩和卡格尔更高的分数吗】

【快点快点,我好急!】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腔调说着类似的话题。

就连裁判们都坐直了身,手指痉挛似的放置在打分器旁边。

仿佛只要余曜能拿出比罗恩和卡格尔更惊艳的动作,他们就会毫不吝啬地给出全场最高分。

不得不说,这样的情况,除去余曜自身的光晕外,昨夜的那个Air720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珠生辉,却也只在光影之下。

只有展示出自己极限的运动员,才能得到赛场内外的举世瞩目。

余曜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压根就没打算按照以往比赛的惯例,在进入1/4决赛前都要保留实力,以免赛事进入到最后两轮拿不出新东西,裁判们审美疲劳,给出更低的分数。

他要滑,当然要滑到最好。

在雪山上如此,在海浪上亦然!

少年目不斜视地游到浪区,一个翻身上板,不顾发梢还在嘀嗒嘀嗒地落水,就已经开始调整自己在冲浪板上的位置。

冲浪前的划水也是有技巧的。

半个小时整整二十五道浪,一味凭借蛮力去莽,即使是铁人也要在这样高强度的体力消耗里落败求饶。

余曜本来就不是力量流的选手,自然不可能在这种可以用技巧解决的地方卖力徒劳。

几乎在翻身上板的刹那,他就已经自发地凭借千百次训练出的平衡感,找到了冲浪板的中轴线位置。

少年抬头挺胸,想象着下巴放了一个足球。

那张泡沫制成的冲浪板就平贴在水面上,露出一个拳头的高度,以最小的阻力傲然前行。

这样的平衡说起来容易。

实则要求冲浪者在除去中轴线之外,还要保证根据冲浪者自身的体重,刚好趴在冲浪板不前不后的位置。

否则冲浪板位置太靠前,板尾会插进水里。

冲浪板位置太靠后,本该破浪的板头就会擦水增阻,减缓掉冲浪者依靠手臂划水才能提供的最大速度。

余曜却不存在这两样烦恼。

如果有人拿摄像机近距离贴着他拍,就会惊奇地发现,少年趴板和划水的每一帧动作标准正确得都能单截出来,作为冲浪基础的教科书插图使用。

这也是余曜每每能够抓住浪的原因。

他在水中的移动速度快,抓浪的效率自然就高。

就像现在一样。

少年向后看了一眼,双手交替着前后划水,在感受到板尾被推起的力度之后,快速多划两下。

随即以俯卧撑的姿势,先迈后脚,再迈前脚,整个人就稳稳当当地从冲浪板上站了起来。

他的上半身挺得笔直。

咆哮起伏的碧蓝海浪前方就出现了人类的潇洒背影。

观众们瞬间为紧接而来的组合动作而提起一口气。

余曜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紧张。

在抓住绿浪的当场,就再也没有回头。

他的冲浪板直直向前冲去。

在感受到身后浪壁高高卷起,如一堵水墙般从身后巍然耸立时,反而将身体重心后移,一只手插入浪中减速。

这样在浪头即将打下时不退反进的动作,当即就让内行人明白了——

余曜的第一道浪是钻管!

观景台和沙滩一片哗然。

主要大家都是第一次见余曜钻管。

昨天的浪太糟糕他没有钻,今天居然跟罗恩和卡格尔一样选择了第一道浪就钻管。

所以他能钻得像那两人一样的好吗?

大家伙都挺好奇的。

主要是钻管可以说是冲浪高阶动作里最负盛名的一个,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

冲浪者要在海浪如滚筒洗衣机般卷起的瞬间冲入管中,再在海浪破裂前破浪而出,对冲浪者规划路线,控制速度和时机的要求近乎完美。

一旦失误,海浪溃散时高高打下的沉重海水就会带来受伤的风险。

如果是十几米、几十米高的巨浪,甚至极可能刹那间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余曜的腾空技巧强。

可那也是建立在大家都听说过他在单板滑雪领域的赫赫威名之上,说实在的,在看到Air720时,理当如此的满足感要隐隐大于惊喜雀跃。

但钻管可不一样。

这是独属于海浪的浪漫。

在滑板街区和U型池里都难以找到完全一样的动作。

所以余曜的管钻得怎么样?

这是众人在目睹余曜被卷起又垂直落下的巨大水墙吞没时唯一的念头。

他们只能看见鼓起的浪峰如山峦般跃起到最高点,跌落入海时凌空绽放出一簇一簇雪白的浪花。

听见轰隆隆的巨响如雷鸣般震动耳膜。

余曜能够顺利出来吗?

还是会被海浪吞噬,狼狈如落汤鸡般被大海赶出水体?

短短几秒的时间被施加魔法般拉得悠长。

戚本树的心跳都要吓停了。

主要是华国y省的浪点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管浪!

小余他能行吗?!

所有人望眼欲穿的目光里。

隔着一堵半透明的青绿色水墙,余曜在自己被吞没进去的瞬间就领悟到了什么叫别有洞天。

他明明在海平面上。

但头顶是海,左右是水,只有斜前方有一个被扯长了的椭圆洞口,洞口的银色浪花就像是大海的洁白婚纱。

“咕噜咕噜咕噜——”

哗啦!?_[(”

各种不同类型的水声汇聚在一起,在狭小的

管道里来回折射搅拌。

这大概就是大海洗衣机的视角。

有密闭恐惧症的人大概是钻不了管的。

余曜弯曲双膝,将板缘朝向海浪的时候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样的念头。

可紧接着,他的全部心神就被牵引在那个管道末端越卷越远的洞口之上。

出管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从洞口冲出管浪,罗恩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所以他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但如果动作太晚,亦或者是管浪溃散太快,就只能采取潜入浪中的另一种方式。

卡格尔就是从白花浪里钻出来的。

所以他拿到了一个比罗恩低一点的分数,脸上的防晒也都被冲了个七七八八。

余曜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

他几乎没有丝毫迟疑地就选择了前者。

为此,少年在上场前仔细观察,上场后观测记下,在钻进管浪保持住平衡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冲向自己预判的闭合浪迹。

他的板头指向下方,克制着自己不被海浪卷起。

手抓板缘的动作没有丝毫迟疑。

在靠近洞口,浪花扑面而来的顷刻间,更是屏住呼吸,将自己蜷缩成更小的一团。

电光石火间,整个人就从那个飞快闭合的管浪洞口冲了出来!

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钻管!

裁判们的心绪如气球般一下炸开。

沙滩上的观众席也陡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负责解说赛事的大台五套解说员更是声嘶力竭,“余曜从管浪里钻了出来!”

“他看上去状态很好!造型都没有乱!”

解说员的原意上想表达余曜没有被海浪打湿。

只不过观众们看看屏幕里一头普普通通的利落短发的少年,怎么都说不出来他有什么造型的话。

但意思到就可以。

观众们在裁判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一个9.37的高分时个个欢天喜地。

【比罗恩和卡格尔的钻管分都高!】

他们拿捏不准裁判的评分标准,但只看这个分数,就知道余曜的第一道浪相当成功。

【那可是上届奥运冠军和上届世锦赛冠军】

【小鱼的单动作分数居然比他们都高】

【他冲得一定特别好!】

观众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着。

观景台上,罗恩和卡格尔也都沉默了下。

倒不是觉得这个分数给高了。

事实上,罗恩觉得这个分数已经给得很中肯。

同样的动作,裁判们给分时的考量就变成了完成动作时的速度、力度和流畅度。

力度和流畅度自不必说。

光是这个速度,就显而易见地力压了没能及时从管浪里钻出来,不得不采用潜入浪中再出来的方式的卡格尔一头。

卡格尔却认为余曜的优点不仅在于

此。

“余的动作很有美感。”

卡格尔单纯地从一名观众的视角表示道。

“从矮身钻进浪管,到蜷缩着从管浪里出来,他的动作并不局促,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松弛感。”

完成竞技动作的过程并不如观众看到的那么容易,很多运动员被抓拍下来的瞬间表情都会扭曲到狰狞。

但卡格尔就是莫名觉得。

如果有摄影师去抓拍到余,大约是很难拍到什么太过夸张的表情。

他看上去很轻松,也很从容,每一个动作都是恰到好处的完美。

看他冲浪,亦或者是滑雪,有一种他是在进行一项海上亦或者是雪上的艺术展现的享受感。

“不过这只是管浪而已。”

卡格尔更想知道的是,余曜在接下来的二十四道浪机会里会拿出什么样的技术组合。

毕竟管浪的技巧太重要。

他和罗恩都专攻过,也都很熟练,连宫田优树也曾拿到过九往上的分数。

第二道得分浪是什么,才是他们能否拉开分差的重中之重。

罗恩也很好奇。

不过——他在背包里翻翻捡捡,把一管没开封的防晒递给了卡格尔,“这个给你用。”

卡格尔脸上的防晒在管浪时就掉完了,现在都没补,罗恩也是看见余曜钻管时才想起来。

卡格尔信手接过,也没放在心上。

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还是在水上那个短暂休息的少年身上。

余曜却也没有休息太久。

他休息,一方面是真的有点累,另一方面则是给同组选手留机会。

他不是宫田优树,菲利普也不可能是另一个阿普。

同组竞技不假,但又不是对抗式的针锋相对,他们完全可以友好和谐地共同使用这片海域。

余曜用华国式的大度释放着善意。

菲利普隐隐约约有感觉到,心里说不感动是假的,尤其是在刚刚围观过第六组时宫田优树狠辣无情的抢浪操作。

余曜要是真想压制自己,自己说不定也跟阿普一样没有反击之力。

菲利普不知不觉间把自己之前的那点不服气和胜负欲丢到了爪哇国,但冲浪时还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实力。

余曜人是很好,但比赛还是比赛。

菲利普连冲两道浪才气喘吁吁地退让到一边,蓝盈盈的瞳孔倒映着少年缓缓靠近的身影。

罗恩的第二道浪是浪上旋转,卡格尔的第二道浪的腾空旋转。

余接下来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和海浪的涛声一起萦绕在所有人心间。

“我觉得会是腾空技巧。”

穿花衬衫戴墨镜的潮老爷子指指点点,“不是说这个运动员还拿到了单板大跳台的奥运金牌?他应该很擅长空中技巧。”

这个猜想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但也有人一身反骨。

“谁

说玩大跳台就要上腾空?”

沙滩前排,一位头上和上半身都扎着鲜艳丝巾的红发女士摇了摇扇子。

“余昨天就展示过了他的腾空技巧,昨天晚上的Air720更是名声大振。没道理他今天还要死磕空中技巧,这样会降低他在裁判们心中的难度储备分数。”

偏科在单板滑雪这种已经被细分成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平行大回转等领域的运动里算不了什么。

但冲浪现在还是一锅炖。

动作的多样性是裁判评分标准的重要一项。

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有裁判们。

说实话,他们现在的心情很矛盾。

一方面想要看到余曜拿出更多的空中技巧,一举拉高这一技巧分支的上限。

另一方面则是想看看余曜的浪上技巧水平如何。

J2位置的裁判忍不住摇头,“太难选了。”

J4位的裁判索性躺平,“看余自己怎么选吧。”

反正还有二十四道浪,二十四次机会,说不定他两种方案都会试试。

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少年很贪心,两个方案都想要。

余曜其实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腾空技巧和浪上技巧完全割裂开。

冲浪并不是只冲一下的买卖。

如果浪况足够好,冲浪的速度足够快,完全可以在浪上尽情施展能够完成的动作。

就像现在这样。

余曜抓浪起身,放任自己滑落到浪壁最低处。

随即朝着浪壁顶端用力一拧——

冲浪板疾速转向间,直接就是一个陡峭蜿蜒的大底转动作!

流畅果断的动作让他的冲浪板在浪壁上产生大量的速度。

借着这股冲力,余曜径直飞出浪峰。

白色的浪花在他身后四溅炸开。

但都追不上已经在半空中高速旋转的少年的身影。

观众们只来得及看见余曜单手抓板的动作,就紧张地开始数起圈数。

等到少年在看准的着陆点落下,有人当场就惊呼出声。

“两圈!”

“是Air720!”

夜晚的那个Air720只有在精修后才能被观众们勉强看清,但今天的腾空动作却是让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果然是一个Air720。

终于亲眼见到的裁判们感慨着,刚要打分,就发现落浪的少年并没有像卡格尔一样顺着浪壁释放速度,减速中止。

反而是借着落浪的冲力,不间断地接上了一个加速底转!

“难道?”

J3位置的裁判一下坐直了身。

在无数人呆如木鸡的视线里,少年俯冲,底转,压缩,加速,冲上浪尖!

当场就来了个板头上翘的浪尖急转。

冲浪板顿时如刀锋般,一举切开白浪和绿水的同时,

还潇洒帅气地甩出大片晶莹水花。

这还没完。

余曜在仅存的余浪里继续加速,抓紧时间又来上了几个花样不同的回切动作。

直到浪要溃散,才恋恋不舍地沿着白花浪的方向收尾。

他没有浪费每一分浪的潜能,硬生生在最后还来了个360度的浪尾急转。

一连串的动作如行云流水。

全程耗时不过十几秒。

但观众们已经看呆了眼。

【不是吧,还能这么玩?】

各大直播间的弹幕都变得凝滞。

他们隔着屏幕看了全场,到现在都看了六组选手了,还是第一次见这种玩法。

不说别的,光是余曜旋转的圈数就够让他们头晕眼花的,更别说他还是空中转转,浪上再转转。

等等,余究竟转了几圈来着?

大家都有点发懵。

裁判们也懵。

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好不好!

突然有一种打多少分都会很没底的茫然感。

好在选手们的分数到最后才出来,他们还可以在心里酝酿一下。

隔着不远不近,没法用言语交流的距离,裁判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私底下的眉眼官司打得火热。

就连同组的菲利普都抹了一把脸,呈痴呆状。

他才是全场最近距离围观全程的人。

观众们或许只能看见余的一系列动作优雅流畅,但到底隔着空间和摄像机,有些不真切。

菲利普却是实实在在被余曜板尾甩起的冰冷水花溅了一脸的。

这也太梦幻了!

这么紧凑高难度的动作设计,真的是人类能够实现的吗?

卡格尔完成一个Air720就已经够让人震撼得了,余居然能在完成一个Air720之后还接上了顶转360,八字回切和浪尾急转360!

菲利普一时忘记了自己还在比赛,甚至有一种想要拍手叫好的冲动。

海浪上的两人暂时都偃旗息鼓。

余曜是累的,菲利普是惊的。

大好的绿浪从他们两人身下奔涌而过,愣是一个有反应的都没有。

观景台上,杰罗尔德就捂了下脸,突然有点后悔没告诉同伴昨晚的消息,要不然的话,说不定菲利普还能少点震惊。

但震惊的又何止是菲利普一个人。

世锦赛的赛场此时陷入一种谜一样的寂静,连沙滩上的观众席都沉寂下来,只能听得见海浪和风声。

还是白色海鸥的一声高亢的鸣叫,才拉回了众人的注意。

“我真的没看错?”

“这种组合真是前所未闻!”

“哦,冲浪的未来,我已经预感到其他选手们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

反倒是追过余曜坡面障碍技巧和坡面障碍追逐的滑雪爱好者活跃在直播间的评论区,语气幸灾乐祸。

【啧

啧,就该让大家感受一下被余支配的恐惧】

【什么!难道你们不知道余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吗!狗头.jpg】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卷王的风,终究还是会被吹到冲浪】

【有余在的地方,命运的齿轮都会开始转动,什么单板什么冲浪,一个都别想逃!】

……

各种抖机灵的弹幕让大家反应过来之后乐得前仰后合。

夸张的词语使用甚至会让人错觉有不少人在心里已经把少年当做某种不会崩塌的信仰。

其实有什么区别呢。

截止到目前为止,余从来没有让大家失望过。

这样的欢快气氛在9.77的超高分数出来后瞬间得到了释放。

“啪啪啪!”

“啊啊啊啊啊啊——”

沙滩上终于反应过来的观众们振奋鼓舞。

直播间的网友们更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啧,裁判们还是保守了】

【虽然但是,这已经是全场最高,裁判们也要顾虑到进步空间的嘛】

【我怀疑冠军已经被预定了!】

熙熙攘攘的热闹,在晋级赛结束后都没有消退,反而是愈演愈烈。

冲浪作为体育项目,在华国是小众运动,在国际上也不热门。

但全世界冲浪爱好者的人数相当可观。

先是有人剪出了余曜的第二道浪动图。

紧跟着就有人逐帧去扒少年的动作细节。

余曜的技术动作向来完美无缺。

试图分析的技术大佬越分析越是惊艳,不止一名冲浪博主把余曜的技术组合分析发到了自己的主页。

主要是太新奇了。

【为什么我们之前都没有往这种技术组合上想呢?】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还真得到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解答。

【因为冲浪运动员的专业化程度都不高】

这句话并不是想要贬低罗恩等人。

回答的博主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冲浪本来就是依赖天气的运动,每一道浪都有它的脾气。比起其他专业化的运动,没有固定的场所,也很难有流程式的培养规程,选手们更多靠的是自己去领悟和突破,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

【所以大家能够顶住大海和比赛的压力,做出想要的动作就很难了,真的很难再开发出新的动作组合】

【余却不一样,他有着与冲浪同源的滑雪技术打底,自然而然地就会将自己在滑雪上的领悟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动作设计里】

【简而言之其实就是——

会冲浪的单板冠军就这么一个,技术还过硬,所以才能跨界为冲浪注入新的活力!】

【余就是独一无二的!】

有理有据的分析说服了很多人。

就连不少冲浪俱乐部的负责人在网上看见时都不自觉地想。

或许可以适当招揽一些单板方面的跨界人才来冲浪。

又或者是,建议想要走专业路线的冲浪运动员也去滑雪俱乐部历练历练?

冲浪专业比赛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堪称历史悠久,却一直发展不起来,未必没有技术动作过于单一的原因。

余曜还不知道自己无意间改变了冲浪运动的格局。

估计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他看过网上分析自己的报道,滑雪和攀岩领域也都有评论家说他改变了这两者的训练思路。

怎么说呢,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是自己作为专业运动员的分内职责。

毕竟运动员如果都只在安全区里打转,不去突破也不去创新,项目内部没有发展,就只会死水一片。

比起网上的议论,余曜在退场后接过教练手里的水,猛灌一口。

他现在更在意的是,自己如今底牌尽显,后面的比赛要怎么办?

罗恩和卡格尔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裁判们也是差不多的纠结。

冲浪比赛的难度一下被他们三个拔得这么高,余更是破天荒的拿到了冲浪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个超过9.5的高分。

后面的打分怎么办,要不要重新调整,降低一下九分以上的打分标准?

这可真叫人头疼的!

余曜和裁判们同时地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