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3 章(1 / 1)

观众们都被余曜脱离岩壁的奋力一跳惊得魂飞魄散,甚至想高声尖叫,告诉屏幕里悬空在百米高空的少年——

余,这是酋长岩!

这是黎明之墙!

不是你的大跳台,更不是你的坡面障碍技巧!

跳下来之后你没有雪板缓冲也不会落地,只会悲惨地摔成肉泥!

但这样的呼喊声显然还没能来得及发出,就在少年用三根手指把自己勾挂在峭壁上时,变成了干涩的口水,合着疯狂乱蹦的心脏一起被下意识吞咽回了大家伙的嗓子眼里。

整个直播间愣了愣,好半天才有人发声。

【这也能行?】

【好家伙,牛顿的棺材板这次是彻底按不住了】

【余之前三根手指做引体向上的时候我就震惊过一次,结果他居然还能用三根手指支撑住动态跳跃的冲击力!】

【这三根手指真的是肉和骨头做的吗,真的不是钢铁铸成的吗】

如果余曜能看见的话,他大概会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双手伸到镜头下面,展示给所有人看。

现实世界长达三个月,虚拟空间里累积数年的集中训练,使得那双原本修长白皙的手,从指腹到指球部位,都覆上了一层薄且柔韧的茧。

半透明,泛着象.牙般温润的色泽,看上去就充满故事感。

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让人想象到,这双手曾经毅然决然地摩挲过多少次岩壁,又在岩壁上被那些粗粝的石块艰难打磨过多少时长。

但他看不见,所以才会在这一跃抓住岩点后,继续高速前进。

说是高速,其实是指相对于其他人的速度很快。

但攀岩论坛里的技术大佬们很快就发觉了——

【余的速度其实很均衡】

有一位ip在格陵兰岛的大佬分析了每段线路上的平均速度和通过屏幕大概估量的瞬时速度,斩钉截铁地下了定论。

【余看上去很快,也的确很快。他现在的速度接近于每分钟四米,也就是平均每75秒,就能完结掉一条抱石线路】

大家伙先是被第一句废话文学逗了下。

紧接着就是,等等,不到一分半?!

真的假的!

这样的质疑声还没有来得及出口,就被大佬自带截图和时间的严谨证据堵上了嘴。

紧跟着,大佬又放出了他计算瞬时速度的计算方式。

【在这个画面里,余曜在图上的身长是……按照比例尺换算他攀爬的长度……再除以时长,得到的瞬时速度是3.87米每分钟】

【在这个画面时间段里,余……得到的瞬时速度是4.12米每分钟】

【这个……是3.98米每分钟!】

这种一看就很科学的数据,同样很是让人信服。

【3.87、4.12、3.98……emmm,这不就跟4几l乎一致吗】

【也就

是说小鱼是匀高速前进的,是吧是吧是吧】

【对,相当均匀的速度,还很快】

卐想看曲临青写的《我靠极限运动封神》第 83 章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那是不是说明余用现在的速度攀爬,还很游刃有余?】

很快的速度,还能保持匀速,不是游刃有余,尽在掌握,谁敢信?

老迈尔斯就第一个不信。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重复了一遍,语气里满是不敢置信,“余居然进展到这样的地步?”

曾经的攀岩客摩挲着自己旧伤,看着岩壁上稳扎稳打,时不时就给观众们来个心脏刺激的少年背影,眼里赞叹羡慕的光一闪而过。

反倒是弹幕都在奇了怪了。

【老家伙,你就住在酋长岩山脚底下,还能不知道余的进展?】

这样熟稔自然的语气,一听就是现实里的熟人。

老迈尔斯也不生气,耸耸肩很坦然道,“你们可能不清楚余的进度。”

他掰着手指头,“我第一次来,就是跟大家一起看他和艾莫斯自由攀登,花费了六天六夜。再下一次来,就是四月份,他已经开始了短途徒手攀登的阶段性训练,再来,就是五月,他告诉我和艾莫斯,他要开始自己的徒手攀岩。”

老迈尔斯回忆着自己听到消息的当天,被惊得摔了一盘自己才创新配料的意大利面,语调就带出了华丽咏叹调似的曲折高昂。

“他的进展简直比华国号称世界第一的高铁都快!”

不仅仅把艾莫斯远远甩在身后,其他攀岩者更是难望项背。

老迈尔斯甚至都想象到,余一旦成功,世界攀岩史上的记录都要被再度刷新。

虽然上一个记录就是余自己创下的。

这种不断刷新自己极限的成功人生,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这个问题,不止是老迈尔斯好奇,观众们也同样好奇。

艾莫斯的粉丝更是不能理解,在粉丝小群里议论纷纷。

【艾莫斯在他的主页说了,他现在只能做到在先锋保护的情况下,三天才能登顶黎明之墙,这还是在他在横道和动态线路上有了感觉,没有多次失误的前提下】

【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余都开始徒手攀岩了,艾莫斯怎么还卡在自由攀登】

【有一种起步期大家因为都不熟练,所以看上去勉强差不多,结果中后期学霸捋顺上手后一骑绝尘的既视感】

粉丝们倒不是在怨艾莫斯不努力。

事实上攀岩第一次能完攀的线路,后面因为没有手感等种种原因失败,在现实里其实再正常不过。

但余表现得实在是太耀眼了。

他就像是中天似火的一轮骄阳,只要出现在天际,其他所有人都会在他万丈光芒下黯然失色。

谁也不想看见自己喜欢支持的运动员沦为配角。

但实绩就摆在这里。

怎么都不能昧着良心说艾莫斯比余强。

所以大家才会在群里聚众感慨一下,为什么余会那么强,简直强

到变态,强到让人简直怀疑他是一个人性AI,然后就继续专注地蹲在直播间。

普通的长时间攀岩直播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聊。

但余曜这波还真不是。

少年明摆着格外热爱动态跳跃。

即使不是动态跳跃的线,也能在时机合适时充分发挥出自己手长腿长,爆发力强悍的最大优点。

再搭配黎明之墙那种光滑无着力点的地狱线路,视觉上心灵上的冲击力绝不是一点半点儿。

可以说余曜每次后撤着,从腰到腿绷成一张弓的形状的时候,观众们都要紧张地吸上一大口气。

等到余曜纵身跳起,已经吸住的那口气就憋得他们胸腔发胀,两眼放光。

一直到少年成功用掌心、手指,又或者足尖,以极度惊险和强势的姿态再次hold全场时,他们才会在啪啪啪的鼓掌声里,啊啊啊啊的欢呼起来。

可还没等大家伙兴奋上头,导播就会用不同视角的大屏幕提醒所有人,余曜现在的处境其实有多么的惊心动魄。

这些视角中,观众们最想看又最不敢看的就是从上往下的俯视视角。

原本三千英尺的垂直峭壁在此时宛如世界轰然割裂的边缘,山脚的帐篷和人都变成了几l不可见的彩色小点。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恐高。

但人类对于危险的本能恐惧又会让人在站到高处时,莫名其妙生出一种迫切地想要跳下去,拥抱一切的冲动。

哲学家将其称之为“虚空的召唤”。

有点禅意,但观众们更能感觉到的其实是爽且害怕的紧张刺激感。

【看完这场直播,肺活量都要变大】

有一条弹幕很形象地玩了个梗,概括出了大家的现今模样。

但这些都只是开胃菜。

之前追过六天六夜直播,亦或者是在网上浏览过精彩片段剪辑的网友们谁不知道,横道和动态跳跃才是这条线上的终极大boss。

大家都期盼着正餐的开始。

但一想到余曜所要面对的危险,心情就马上就复杂起来。

【啊啊啊,好像小鱼快点到横道,又好怕他现在就到】

【认为余一定会成功和替他担心应该完全不冲突吧】

【好慌又好期待】

这样的纠缠心绪,在余曜依旧保持着匀速通过了曾经困扰过他很久的潮湿线条时,逐渐开始一边倒。

第十段的潮湿线条有多难过,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可现在呢,余居然轻轻松松就通了过去?

虽然其中可能也有天气渐暖,滴水不能成冰的自然因素。

但天气一暖,蔓延生长的厚厚青苔就长到了薄饼片裂缝的另一面,占据掉少年原本的解决方案。

大家伙之前还暗暗担心呢,余曜有可能会在这里卡壳,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发生失误。

结果居然就这么平稳的过去了?

未免也太

不可思议了吧!

网友们满心震惊。

【如果不是岩壁的颜色不对,我可能压根没想到这已经是第十段潮湿线条】

【不是,潮湿线条什么时候怎么好过了?余甚至都没有减速!】

【你们都在关心潮湿线条的难度,只有我想说,余已经一口气过了十条线了,他真的不需要休息吗】

余曜当然需要休息。

只不过他的休息和观众们理解的不同。

观众们可能更认可他停在岩壁上,完全不动,用某种方式把自己支住,然后就开始喘气或者摆手的传统式休息。

但余曜压根就没这么做。

他只是在每一个难点解决后,短暂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手脚职责。

如果刚刚的岩点用的是手,那么就调整成用脚和膝盖协同来支撑身体的模式。

如果刚刚的岩点用的脚呢,就改成单臂轮换式支撑的姿态。

这是余曜自己摸索出来的独特休息模式。

把休息和攀岩融为一体,既能放松自己,又能不降低速度。

除去保心的药丸只有四个小时药效,在黎明之墙消磨的漫长时光却也让少年悟出了一个新的攀岩思路。

简简单单就是一个字——快!

只要他速度够快,手和脚需要发力的时间就会齐齐变短,耐力损耗得到了有效减弱,体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只要不是忽快忽慢地断崖式上下,适当地保持高速,肌肉骨骼神经就可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挥状态,反而有利于登上更高的崖顶。

华国武侠小说里的老话还说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类似的道理。

余曜现在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在不断上攀。

还别说,效果很不错。

一口气解决掉十来条线,一直到即将抵达横道时,少年才觉出有些疲累。

但这点疲累,和眼前即将面对的横道和动态线路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余曜就着单手高举、拉住岩点的姿势,偏了偏头,在T恤上蹭掉即将滚落的汗珠,潮湿的乌黑碎发就黏在少年白皙饱满的额头上。

镜头再往下转,就捕捉到那双琥珀色眸子眨了眨,霎时亮得惊人的美妙瞬间。

有一位本职是医生的网友这样点评道。

【我敢打赌,余的肾上腺素正在高速分泌,他的瞳孔猛地放大,脸也变得更红,很明显就是处于极度兴奋或紧张的刺激之中】

马上就有人好奇追问。

【所以到底是兴奋还是紧张?】

【我猜是兴奋,余喜欢挑战难关不是秘密】

【还是紧张多吧,那可是横道诶,横道!】

【我猜是两者都有吧,没谁规定不能兴奋的同时也紧张】

这个问题显然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就连自诩对这些小家伙们的心思一清二楚的老迈尔斯都不敢妄下定论。

酋长岩山脚下。

捧着平板的赵威明和谢海青紧紧依偎在一起,一人手里握一瓶速效救心丸。

“是兴奋吧。”

赵威明的语气哆哆嗦嗦,话意却是斩钉截铁。

他到底还是舍不得走远,舌头底下含着五六粒速效救心丸,也要守在黎明之墙下面。

这么久的相处,又是余曜名义上的第一位教练,赵威明不敢说自己能完全摸清,至少也能肯定个七八分。

最难的横道?

哼!

余曜说不定早在上崖前就惦记着,恨不得一上去就挑战最难的线路。

能压抑着性子熬到现在,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等会儿过线的时候,这小子要是露一点怯,不把自己的本领全都拿出来技惊四座,他就不姓赵!

以后都改去跟单板队的主教练姓!

赵威明自豪之余,下意识地用力按着马上就要跳出来的心口。

唐清名也无意识地死死攥住自己手中的杯子。

老迈尔斯不由自主地向着屏幕倾身。

艾莫斯紧张又激动,同时还有浓浓的担忧后怕,干脆一只手捂眼,只留出一条缝来看小伙伴即将通过横道的惊心画面。

酋长岩闻风赶来的攀岩爱好者们也都高举着望远镜,一动不动地静候着少年的下一段旅程。

大家原本都还以为,余曜会在横道的起始位置休息上一会,养精蓄锐后再出发。

但少年显然并没有要休息的意思。

于是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脸色发红地紧盯着屏幕里在高空风中稳稳当当的纤长背影。

世界仿佛都在此刻凝固。

唯一能活动的光影,就是崖壁上双手交替伸进腰后镁粉袋,正在重新打粉的少年。

余曜打完粉后,习惯性地拍了拍袋子上绣着的黑猫,就以手指支撑的力度,迈出了自己在横道上的第一步。

光滑垂直的岩壁上看不出任何明显的支点。

少年仅靠几l毫米的接触面积就将自己钉在岩壁上的操作看上去就仿佛是某种天方夜谭。

但这样的攀岩神话的确发生在了所有人眼前。

尤其是在攀登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只要一想到,余曜此时哪怕是手指尖的一丁点发力角度错误,或者一次呼吸频率的异常,就有可能从横道脱落,命丧当场,观众们沉甸甸的心脏就像是灌了铅似的。

尤其是导播还在此时故意把视角切换到了侧面,将余曜唯几l能依靠的接触面突出表现出来。

观众们发送的每一句弹幕里都带上了无声的尖叫。

【这也太危险了啊啊啊啊啊啊】

【这个视角太吓人了啊啊啊啊啊】

【求求了余一定要顺利通过啊啊啊啊啊】

这样的尖叫传不到攀岩的现场。

就是传到了,也会在高空呼呼的风声里被无情吹散。

余曜听不到,也不想去听。

这样对精细度要求极高的作业情况下,死神的镰刀时刻雪亮地悬在他的脑后。

哪怕只是一声意外的鸟叫,突如其来的一阵风,都有可能干扰到他的注意力导致脱落,继而镰刀落下,收割走自己的性命。

所以自己必须集中全部心神在这段三百英尺的光滑绳距上。

余曜屏气凝神,一点点复刻着自己在岩壁上千百次练习过的动作。

他仿佛进入到了某种无人之境。

连自己都没有存在感的那种。

浑身轻飘飘的,如同化身成了崖上的一缕风、朝阳透过云彩的一束光,将一切沉重的回忆和累赘全部打包丢出脑海。

这段时间都没有雨。

上一次攀岩时留下的镁粉痕迹还没有被雨水冲散。

于是少年近乎虔诚地将自己的指尖按上了那个曾经无意识标记过的白色浅窝。

指尖反馈回来的触感很轻微。

但已经足够了。

少年的全副心神紧绷着,以最快的速度将讯号传递进脑海,再将脑海里的记忆变换成肢体语言,支撑着自己全身的重量。

有那么一瞬间,余曜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方。

满心满眼都只有眼前的分寸岩石。

这是大自然亿万年的造物,灰色的花岗岩质地细密光滑,亘古不变。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博取一个越过它的可能。

不,准确来说,是突破自己极限的可能。

虚拟空间里的千万次模拟都抵不过现实世界里的真实体验。

因为他真的会死。

还很有可能死状凄惨。

这是基因里无法控制的求生恐惧,但在少年的躯体里,却统统被他化就成了连头发丝都在战栗酥爽的无与伦比的刺激感。

生死只在一刹那。

谁也说不准死神的镰刀会在什么时候落下。

渺小的人类又能做些什么呢?

当然是前进前进再前进!

余曜在这种虚拟空间里从未体验过的淋漓快意中,一步步地横移着,无论是贴壁,拉开,旋转,踩稳,一举一动都是轻盈且娴熟。

这在运动员,尤其是男性运动员里相当罕见。

可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就能猜到,这样灵动优雅的动作,对核心力量的要求必然是超乎寻常的。

只有真正能完全掌控自己身体的人,才能将举重若轻的词语诠释到极致。

横道在不知不觉间用掉了比其他线路都要漫长的时间,观众们憋气憋得人都快要晕过去。

可在少年成功抵达横道末端的那一刻,欣喜若狂的欢呼声还是在全世界各国的不同地方猛然响起。

有人握拳挥下,也有人一蹦跳起。

“啊啊啊啊啊——”

酋长岩下的赵威明和谢海青也好险抱头痛哭。

沸沸扬扬的弹幕更是数不胜数。

【恭喜小鱼!】

【余你真的太棒了!】

【横道!徒手攀登了横道!】

观众们激动到根本打不出长字句,只知道疯狂地用关键词在直播间里刷屏。

可这样的欢喜才持续不到一分钟,老迈尔斯强忍喜悦的嗓音就开启了冰凉凉的提醒模式,“下一条线路就是动态线路!”

动态?

动态!!!

这个词一出,原本还沉浸在狂喜中的观众们宛如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还得是合着零摄氏度的冰碴的那种。

横道是5.14d不错,但动态线路也是5.14d!

连能通过横道的艾莫斯都在动态线路上吃了瘪,奋战几l小时后仍然不得不让步,退让到迂回下攀线上。

那么余呢?

他在有保护攀岩的情况下选择了动态线路。

在完全没有保护的徒手攀岩状态时会选择哪条?

所有人的视线都凝聚在黎明之墙中部,那道浅蓝色T恤的少年背影上,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生出了同一个答案。

偏偏老迈尔斯为了活跃气氛,还卖力地拉高了嗓音。

“大家觉得余会选哪条?”

他故作深沉道,“让我想想……嗯,动态线路危险性高,迂回下攀考验耐力,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却都有不低的难度,其实都很符合余的胃口。”

老迈尔斯正说着,一旁戴维的手机震天响了起来。

紧接着,老迈尔斯自己已经静音的手机也嗡嗡嗡地震动不停。

很多正在j州和优胜美地公园附近的人们也都收到了突如其来的天气预警。

【完蛋,天气预警说一会要下雨!】

导播把视角匀给了半个小时前还晴空万里的灰暗天际。

“看上去可能要下雨,幸好华国登山协会早就替余安排好了人工消雨车。”

老迈尔斯故作镇定地安慰着观众,同时也安慰着自己。

“人工消雨!应该还是很有用的。”

他为了活跃气氛,重新把刚刚的问题抛了出来。

“所以现在,大家都觉得余会选择哪条线呢?动态线路的扣1,迂回下攀的扣2,限时十秒,请把你的答案打在评论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