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0 章(1 / 1)

光是隔着屏幕,观众们就不觉得这样的路线有什么爬上去的可能。

他们看着直上直下的裂缝,再看着表面冻成冰,光溜溜直反光的渗水岩壁,还有裂缝里深绿色的厚厚青苔。

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人类只靠手脚就能征服的难度。

【让小西一家子飞上去还差不多】

这句话看上去是玩笑,却都是观众们的心里话。

余曜也没有在一开始就轻举妄动。

他先是伸手摸了摸岩壁上的薄冰,很光滑。

这种滑,是一种近似于光滑石面本身的滑,甚至会让人误以为覆着的冰面,其实是岩壁被高温烧化出的美丽釉色。

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短道速滑的冰面。

与此同时,遥远的华国,早起训练的室内跑道边。

被自家师兄拉来看直播的凌燃也想到了这点。

“荷兰和德国的学者曾经做过联合实验,他们测量了从100°C到0°C范围内冰的摩擦系数,得出一个结论,零下七摄氏度的冰是最光滑的。”

这也是室内冰场常年维持零下七度的原因。

结合着解说员刚刚提到的,酋长岩实时温度刚刚好就是零下七摄氏度,明清元当即一胳膊拐到了秋聆歌的脖颈上。

“我们花滑和老冷他们的速滑要速度也就算了,这么滑,小余这个玩攀岩的真能爬得上去?”

视线全程都定在屏幕上的秋聆歌抿紧唇没说话,但难得皱紧的眉头已经暴露了他的思绪。

可这还只是难处之一。

余曜又伸手摸了摸裂缝里的青苔。

潮湿倒是不潮湿,都已经冻成硬茬茬的冰渣,乍一摸还挺粗糙的,似乎能增加手点脚点的摩擦力。

可青苔只生长在岩石的表面,真要类比的话,更像是粗糙的沙子。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也只会把接触位置的滑动摩擦转变为彻头彻尾的滚动摩擦,从而使攀登者更容易从岩壁上滑落。

难上加难。

余曜打量着眼前的石壁,心想原本的定级5.14a,可以再往上调一档,到5.14b也许差不多。

老迈尔斯更大胆一些。

“我觉得这条线路的定级完全可以跳到5.14c,甚至可能是5.14d!余能否顺利完成这条线路,会成为今天最大的看点!”

如果按照他们原先第二天只打算进展到第十四段的计划的话。

老迈尔斯的夸张解说,再加上屏幕里的亲眼所见,还在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俱是紧张不已。

眼见打量岩壁的少年撑着岩壁站起,终于又有了动作,当场捏紧了手心。

导播也将镜头对准余曜再放大。

艾莫斯则是立刻拉紧两人间的保护绳,将维系队友生命的绳索牢牢搭在手上。

“余是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了吗!”

老迈尔斯的语气倏地振奋起来。

余曜其实还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十段路线的裂缝并不是传统的裂开型的裂缝,真要细究起来,更类似于诺斯线上的薄饼片裂缝。

薄饼片裂缝,顾名思义,就是薄饼一样的片状裂缝。

远古冰川活动的痕迹,让第十段线路最外面一层的片状岩石看上去就像是贴在山体上的一层薄薄饼片,那道没有完全贴合的边缘,就是薄饼裂缝。

青苔只长在渗水的那侧,也即是靠近山体的那侧。

片状岩石的那侧本体还是光秃秃的。

也就是说,自己可以把手部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光秃秃的那侧。

脚点的话,右脚既然无可避免地要踩在青苔上,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可以试试将身体的重心都向左侧倾斜?

观测线路完毕,心里有了大概的章程。

少年再度出发的背影透出了气定神闲的意味。

他在零下七度的冷风里伸出手。

口袋里暖了半天才缓和过来的热度一瞬间就被肆虐的冷风掠夺走。

刺骨的寒意从暴露在外的肌肤侵入,一路钻进人的心脏深处。

寒冷会影响身体的柔软度。

但迟疑只会让自己的动作变得更加僵硬。

余曜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刻不停地将左手拇指朝下,右手拇指朝上地握住那片裂缝,就开始了第十段的艰难攀爬。

这个动作很像是左手剑客在拔剑出鞘。

看起来帅气,但对攀岩者本身的核心力量要求极高。

少年的双臂没有交叉,意味着他只能从指腹和手掌的相互作用力中获取平衡。

这样的手势正常只是用来稳定身形,攀登时的推进力必须全权交由双脚来实现。

但现在,余曜的一只脚踩在了冰沙般窸窸窣窣掉渣的青苔面上,借力的可能性就被斩断大半,原本用来维持平衡的手臂只能被迫沦为力量的出发点。

试想一下,什么人能只靠双手在平行于身体方向的竖直抓握力,就将自己送上更高的身位?

这简直比普通的引体向上都难!

普通的引体向上,只需要在手臂和身体连成一线时,依靠手臂、背部和腰腹的肌肉同时向上发力。

但这样的平行方向,就像是人只靠双手抓住面前的一根竖直钢管,就将自己的身体一步步抬起。

正常人垂直方向的臂力也只有三十到六十公斤,光是从力学的角度就几乎不可能实现。

少年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精准的控制力和强大的核心。

还有那只勉强能提供些助力的左脚。

那就必须更注意细节。

不是一处,是每一处的细节。

还有细节中的细节!

余曜全神贯注地把控着自己的身体,把脑海里的所有一切都被彻底清空。

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现在是在近三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

眼里心

里,只有那条深绿色的裂缝。

因为视角原因,他看不见裂缝的深浅和内部的情况,只能凭借自己对裂缝的理解,将手伸进去最合适的深浅。

这很考验攀岩者的预判能力和心理素质。

余曜的心理素质一向很好。

对黎明之墙线路的预判能力也在前九条线上有了质的飞升,几乎在开始攀登的同时,就在脑海中构建出了眼前线路的立体模型。

他精准无比地踩中了路线左侧,也即是脑海中每一个预判的可能岩点,手上交替前行的动作也分外细腻。

细看来,每一次抬手发力的角度都会有细微的调整。

这是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的可怕实力。

连老迈尔斯都忍不住在屏幕外声情并茂地赞叹。

“我最喜欢余的一点就是,他似乎对攀岩有着自己的理解。”

“普通人学了这个动作,能把两个拇指的朝向都记对,就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但其实呢,离精通还远着呢!”

见弹幕上有人要求展开说说。

老迈尔斯当场就是一连三问。

“你的手臂要举起什么样的高度?胳膊跟身体倾斜了多少的角度?抓握时手掌又要跟手臂扭转多少角度?”

【这跟攀岩关系很大吗】

有信奉大力出奇迹的攀岩业余爱好者很不服气,【只差一点角度而已,能差多少,还不如把心思多放在健身上,力气大了怎么都方便】

这话还真有不少热爱暴力破线的攀岩爱好者支持。

【就是,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还不如多健身,然后凭直觉走】

但也有很多技巧流的爱好者嗤之以鼻。

【任何运动都要讲一个巧劲,力大如蛮牛又怎么样,攀岩的可观赏性都是让你们这种人破坏了】

【你就说力气大管不管用吧】

【技巧是重要,但绝对没有重要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弹幕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

老迈尔斯看了会儿,摇摇头。

“力气是很重要,但技巧才是决定上限的重要因素!嘿,别以为我这个老家伙是危言耸听,那些小细节才是决定一个顶尖攀岩高手和普通攀岩高手的最重要区别。”

他指了指屏幕里正在举重若轻地缓慢前进着的少年背影。

“余看上去很健壮吗?”

弹幕沉默了下。

“他看上去能够大力出奇迹,或者在身高上特别有优势吗?”

【至少他的身材比例很好】

暴力派的某人死鸭子嘴硬。

“是的,他的比例是很好,”老迈尔斯也笑了下,“余的四肢很修长,如果他没有来攀岩,哦,上帝,我其实很建议他去学舞蹈,哪怕是冰上的舞蹈。”

“但他的比例好是建立在骨架纤细,肌肉匀称的前提下,是从自身出发的横向对比,很显然,这并不能为他带来什么身形力量上的巨大优势。”

这倒是真的,原本嘴硬的某人也沉默了下来。

老迈尔斯继续道,但是余为什么能在一天之内完攀诺斯线呢?

∨本作者曲临青提醒您《我靠极限运动封神》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又是为什么能在登上黎明之墙的第一天就完攀了七条难度等级在5.13以上的路线?”

“包括现在!他挑战的这条潮湿线条,是暴力破解就能战胜的吗?!”

一连串的急促发问,极大地鼓足了技巧流爱好者的信心。

他们在弹幕你争我抢地解答附和。

【因为余很擅长攀岩技巧】

【他还会随机应变地调整成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他的技术很精湛,从始至终都把基础动作完成得特别标准和扎实,早就形成了肌肉记忆,所以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正当技巧流的爱好者们沾沾自喜,暴力流观众节节败退时,老迈尔斯话锋一转,“但不得不说,体力也是成为攀岩顶尖高手很重要的一项。”

【嘎?】

老迈尔斯的猛然倒戈,一下让很多技巧流观众猝不及防,也让暴力流的爱好者瞬间抬起头来。

他们正要振奋发言,屏幕里,原本稳步前进的少年突然脚下一滑,在几块碎石滑落的同时,猝不及防地摔了下来。

他摔下来的速度很快。

观众们刚刚把心脏提到嗓子眼,就见少年拉住绳索,膝盖一屈地抵在岩壁上,再一伸直,就抵消掉了冲坠的重力。

有惊无险。

观众们勉强松了一口气,可转眼间又失落起来。

【这一下又要从头再来了】

【我看得很清楚,余刚刚都快要抵达终点了】

【啊啊啊,再走两步就到了!】

网友们的失望之情很浓。

哪怕余曜刚刚一直在观测路线没有开始,他们都不会这么难过。

这种眼看曙光就在前方,结果一下又打回原型的感觉太酸爽,还是条这么难的线,他们都要怀疑起余曜有没有重来一次的能力。

不止是生理上的能力,还有心理上的。

老迈尔斯也在此时用一种惋惜的语气出声。

“这就是我说的,体力的重要性。只有充沛的体力,才能支撑起攀岩者一次又一次重来的勇气。”

“再强悍的技巧也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只有一次次被困难击倒再重新站起来,不断地向上攀登,才会成为真正的顶尖强者。”

导播适时地将画面停留在余曜摔下来的位置。

是一处风化的岩石,此时碎裂的部分已经掉落,露出一块跟周围颜色略有不同的新鲜伤口。

【小鱼的运气啊……】

鱼粉们情不自禁地感慨。

余曜倒是没有觉得自己运气怎样。

酋长岩暴露于荒野,日日风吹雨打,日晒雪冰,有风化现象再正常不过。

只不过这块风化位置太刁钻,自己明明都加力试探过,却在自己完全站上去之后才彻底碎裂,

平白浪费了自己爬完的那么一长段路线。

少年喘着白气,艰难地摸向口袋,却又下意识地抽回了手。

不行,跟自己说好了要等徒手攀登黎明之墙时再吃糖的,现在才只是自由攀登的探路过程,怎么能提前享受收获的喜悦。

但不吃橙子糖的话,心情实在很难好起来。

余曜悬在开始攀登的挂片边,鲜活漂亮的眉眼都因为吃不到糖而微微下垂。

艾莫斯见状,还以为同伴是因为失误而难受。

他很能感同身受,摘掉手套就晃了过来,“我来领攀吧。”

余曜却没接手套,摇摇头,“我只是先缓缓。”

这样难得的高难度线路,他非要成功不可。

少年抬起眼,望着第十段的琥珀色眸子里,浮动的光点渐渐凝实。

帐篷门口,原本安安静静好半天,鹌鹑似蹲成一排的西点林鸮一家也整齐划一地歪头,然后同时——

“呱啊!呱啊!”

这阵仗,就像是加油啦啦队。

余曜忍不住伸手挨个rua了一把,毛绒绒,软绵绵,还热乎乎,少年的心情一下就好转起来。

“我休息好了。”

他振奋出声,冲着同伴微微一笑的样子,仿佛是拨开了云雾的光。

余曜是真的整理好了第一次冲坠的心情。

冲坠了又怎样,就当自己是在为徒手攀登积攒经验。

现在冲坠了还有安全绳和艾莫斯。

如果是徒手攀岩过程中发生的冲坠,自己现在说不定都能见到唐教心心念念的那位宋先生了。

余曜迟来地感觉到一阵阵后怕。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越发汹涌的好胜心和征服欲。

这一次自己不会出错了。

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才行!

少年重整旗鼓出发,搓了搓被冻僵的手,就再度回到跟潮湿线条斗智斗勇的战场上。

这才只是个开始。

余曜心里很清楚,黎明之墙上真正坐镇全线的,就是在山腰上,第十五段的横道和第十六段的动态跳跃。

第十段?

不过是个开胃小菜而已。

在难度均5.13以上的黎明之墙上,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自己要在这一个星期的历程中,尽快摸清这些线路中的全部细节,才能为接下来的徒手攀登打下最牢固的基础。

少年的眼里没有惧怕,满满的都是跃跃欲试。

这样的区别是个人都能看得见。

【这就是我最喜欢余的一点,他很强,却不是全无弱点,偶尔也会失误,但从来不会认输】

【冲鸭!干翻第十段线!】

【我也相信余一定能行!】

数都数不清的观众们隔着屏幕和山海为这位来自华国的少年加油鼓劲。

有人看得激动万分,还截图发到了社交动态平台上。

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

#余曜第十段线#的话题很快就被送上了热趋。

一看就是来自华国的拼音组合,再加上热趋常驻的身份,很快就吸引到了华国外交部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

外交部对外宣传部门的孔海沣就是其中关注最久的那个。

华国的对外媒体宣传起步晚。

早些年政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解决温饱奔小康,舆论不被重视的年代,不知道被西方媒体带节奏阴过多少次。

虽然也曾试着推出华国的正面宣传形象,但常常因为太过正式,不接西方人的地气而难以打开局面。

以至于华国官方媒体里,点赞最多的,居然是几只黑白团子的胖滚滚。

也就是这些年国家的强大,自媒体的发达,外加宣传新生代力量的加入,才让华国对外的发言面貌焕然一新。

但还不够。

对外宣传部门一直在寻觅更多的正面宣传形象,试图从多领域多方面布局,来扩大官方喉舌的舆论影响力。

光是孔海沣手下,就经手过数个宣传华国文化的自媒体搬运案例,有舞蹈乐曲方面的,还有田园牧歌,诗书图画……

说实话,也就田园牧歌方面的强一点。

华国文化底蕴太深厚的,那些老外大多也就是看看热闹,惊艳一下就过。

最好推的反而是体育方面。

华国乒乓球和跳水外号梦之队,连带着项目内的运动员都广受喜爱。

但这些大多是夏季运动,冬季运动那头还缺着。

虽说这两年花滑男单那头挑出了一个凌燃,但多少有些孤木难支。

自打这次冬奥出了个五冠王之后,孔海沣就盯上余曜了。

原本还打算再放放看看,等小孩年纪大点,多出点成绩,地位稳固些再说。

现在看看,哪里还用等!

单板那头就不说了,光是这个户外攀岩就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轰动。

孔海沣粗略数了数,自打余曜抵达优胜美地公园露面开始,就上了至少二三十次热趋。

诺斯线只持续了一天,都上了七次热趋。

黎明之墙开始了两天,也上了十几次热趋,眼看着还有继续发酵的趋势!

这个热度,他们不蹭可惜了!

孔海沣把屏幕调成了分屏,左边是少年继续死磕第十段线的直播,右边则是上汇文档的页面。

导播在直播间里放起了振奋人心的快节奏音乐。

孔海沣敲打键盘的动作也变得欢快,“建议吸纳余曜作为宣传正面形象,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在余曜和第十段线上了世界各国热趋的同时,华国热搜榜单上,也出现了相同的话题。

自打余曜开始挑战酋长岩开始就格外热闹的华国登山协会更是连发三条博文,从技术、心态、勉励的视角各种夸奖,力挺自家新挖掘到的宝贝天才

各大营销公司养着的体育大v也都来凑热闹。

再加上冬奥才结束不久,余曜五连冠的名气本就还热乎着,一时之间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观看,网络上到处都是相关的帖子和视频剪辑。

还有人扒出了之前全锦赛和蝴蝶崖的视频。

不少从事攀岩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纷纷现身科普,各大岩馆的客流量都翻了好几番。

那些很有想法,却还没有来得及谈下商务代言的厂商们见状,心里就是一个咯噔。已经签约的,诸如冰岩俱乐部的市场部负责人则是直接就表演了一个什么叫笑到合不拢嘴。

很多人光是看着黎明之墙直播间的视频就心思浮动。

黎明之墙上,被所有人热议关注的中心,余曜本人却是沉着又冷静。

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次尝试。

第一次是因为风化,第二次是因为切换手点时单臂没能将自己成功锁在岩壁上。

第三次,也该成功了。

余曜汗如雨下地望着只差不到两米的终点挂片。

零下六度的冷空气里,少年浑身上下,不止是口鼻,连头盔都在冒着白气。

他弯折着一侧的膝盖,将另一条长腿伸直,以折膝的姿态,将自己的身体重心更加贴近岩壁,来实现关节放松的休息目的。

余曜想用短暂的休息换取最后的一次性冲锋。

他深深浅浅地呼吸着,试图放慢自己快节奏的心跳频率,那双琥珀色的眸子却是一眨不眨地望向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闪着银色的挂片其实就是固定在岩壁上的固定挂钩片。

中间还有一个圆孔,可以穿过绳索和快挂。

余曜望着望着,突然就觉得,这种半圆形的挂片长得好像有点像耳朵。

岩壁也会有耳朵吗?

他捏了捏面前灰色的花岗岩,这是1亿年前就已经形成的岩浆造物,却在5700万年前,冰川运动切割这里时,才正式成为独立的高大岩块。

1亿年和5700万年听起来遥远又简单。

但人类的历史也才只有600万年。

恐龙也才灭绝于6500万年前。

这块酋长岩该是见证了多少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才会在近几十年来被它看着从原始走来的渺小人类屡屡攀登。

起初是器械,后来是大岩壁和自由攀登,再后来还有了徒手攀登。

每一个登上酋长岩的人,包括自己,都会满心欢喜地说自己征服了这座攀岩者心目中的胜利。

可他们真的征服了酋长岩了吗?

不,再过一亿年,酋长岩或许还在这里,而他们,甚至包括整个人类,可能都已经灰飞烟灭。

又有谁还会记得,曾经有人用仅有一次的宝贵性命去以身犯险,只是为了能够登顶某座高山呢。

余曜在休息的途中心念一动,陡然生出一种巨大的落空感,整个人都恍惚了下。

可在下

一瞬就又回过了神。

会被遗忘又如何,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永恒在线。

但在这一刻,自己真真切切地活过,就已经足够。

余曜低头在袖子上蹭了蹭脸,终于从折膝的休息姿态里站起身,重新开始自己最后的冲锋。

或许叫冲锋还不够准确。

至少没有哪个士兵冲锋时会像自己一样慢吞吞,如同乌龟和蜗牛。

少年有些自嘲地想,但眼里闪烁的光芒却毫不掩饰他的愉悦心情。

越是即将胜利,越要沉得住气。

很多教练都曾经说过话在他的脑海里回响着。

要沉得住气。

要稳住。

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余曜心无旁骛地前进着,身体比大脑更专注地回应着岩壁的每一处轮廓特征。

直到那只银色的金属耳朵近在咫尺,才蓦地后退,压膝,沉下身体,如同耐心耗尽的猎豹般,向着自己心心念念的终点一跃而起!

他在腾空的瞬间伸手去抓挂片。

完全不在乎自己这一下如果失败了会承受多么大的挫折和磨难。

想那么多干什么。

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时间在这一瞬过得格外漫长,却又恍惚只是一瞬。

抓住了!

手臂反馈回来的绷紧感让余曜露出了最灿烂的笑脸。

他看不见自己刚刚几乎如飞一般的敏捷决然的背影。

但观众们却都将一切尽收眼底。

【最后这一跃,才是小鱼性格本色!】

【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壮哉我意气风发少年郎!】

【感动,余终于成功了】

形形色.色的赞誉在摄像机拍到余曜成功后璀璨夺目的笑脸时停滞一下。

【超帅!】

【暴言!小鱼笑起来的样子就是最帅的】

【近镜头美颜暴击啊啊啊啊】

大家都想多看一会儿少年人成功时的喜悦模样。

但余曜却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一个紧张守护的搭档队友。

他稍稍休整几下,就把手套戴上,示意艾莫斯可以开始。

艾莫斯有了顶绳的保护,攀爬过程要比余曜顺利一点,但也是直到第四次才爬了上来。

两人继续一前一后地交替领攀,一直到天色黑透,才停下来休整。

但离他们的计划还差最后一段,第十四段。

余曜喘着气看了看艾莫斯,后者就知道了同伴的意思。

“那也要先休息一会儿。”

才领攀完第十三段的艾莫斯浑身的骨头都在抽搐。

但见余曜才跟攀上来,汗都没落下去就示意要继续,愣是没好意思说更多劝阻的话。

夜攀又不是没有过,上就上。

余曜是很厉害,他艾莫斯难道就差了什么吗?!

艾莫斯在队友的面前不甘示弱,很快就咬着牙配合起余曜的第十四段领攀。

观众们都没想到已经天黑了,累了大半天的两人还要继续。

倒是老迈尔斯在直播里解释道,“余跟我说过他们的计划,原本是在第二天就要完成前十四段的攀登,给第十五和第十六段留下充足的时间,只是被冷空气打断了而已。”

【哦哦,这样子】

观众们下意识在弹幕里附和道。

也有人很快意识过来,【等等,照这样说的话,余和艾莫斯打算几天爬完黎明之墙?】

不会只有一个星期吧?

前辈们花了六年熟悉训练,都还要用十九天呢!

这也太狂妄了吧?!

老迈尔斯卖了个关子没有说。

反而引得大家的好奇心更加沸腾。

三百米高的悬崖上,余曜和艾莫斯紧赶慢赶,终于在夜晚九点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计划路段。

“晚安,余。”

艾莫斯艰难转身,累得连说话都提不起劲。

余曜也差不多。

两个前两天还在兴致勃勃煮土豆的少年这次连火都没升,就着压缩饼干和冷水对付饱肚子,就钻回了各自的帐篷。

只是都还有些睡不着。

这是累过头之后,大脑神经还处于兴奋状态。

艾莫斯的声音就随着风声传了过来。

“余,等完成了黎明之墙上的这条线路,你打算干什么?”

余曜躺在帐篷里眨着眼,想了下,“先洗个澡吧。”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洗个热水澡了。

少年躺下前,略显嫌弃地把贴身衣服都换了一遍。

但还是觉得浑身上下哪哪都不舒服。

这个愿望太朴实。

那边帐篷的艾莫斯:……

不过说实话,他也好想洗澡,还想吃亲爹做的意大利面。

艾莫斯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才张了张嘴,就已经进入了梦乡。

余曜倒是还没有立刻睡着,但也基本上没有了再做其他事情的精力。

明天就是最难的第十五和第十六段了。

自己成败的次数,就是关乎着自己能否尽快回客栈冲澡的关键。

所以必须要尽快通过。

余曜忍不住地想,睡梦里都梦见了自己冲了两个小时的澡,刷了一个小时的牙,还吃了一整桌的华国美食。

光是饺子,都炫了整整两大碗。

还全是祁叔叔包的薄皮大馅,汤里带鲜绿葱花的那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