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重生1981:开局迎娶貌美村花> 第六百五十一章 相信我,这一天不会太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五十一章 相信我,这一天不会太远(1 / 1)

陈飞微笑着,目视远方,“要致富先修路,所以我把西岭到温泉的路先修起来,以后有山货,村民们随时可以拉出去卖!”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们掌握了更多知识,才能创造更多财富,所以我建造了希望小学!”

陈飞侃侃而谈,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锤,震惊得朱大明瞠目结舌。

这么高大上的话,是一个农民能说出来的?

你说他夸夸其谈吧,偏偏又合情合理,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挑不出任何毛病。

“那养老院呢?”

朱大明下意识的问道。

陈飞笑了笑,“农村苦啊,很多老人一辈子吃糠咽菜,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我现在勉强算富裕了,所以就想为家乡做点事情,让孩子有学上,让老人有所养,让青壮年有工作,这不是很正常吗?”

“好,说的好!”

朱大明情不自禁的大声说好,“要致富先修路,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说的太好了!小路,记下来,赶快记下来,回去让宣传部制作成通告,大力宣扬!这就是模范!模范啊!”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并且树立了不少典型。

但是说来说去都是老一套,没有什么心意。

而且发家致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摆脱贫困的几乎没多少。

像西岭村这样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了。

别说全县,全市乃至全省都没有几个。

朱大明能不心动吗?

此刻陈飞说的,不说完全摆脱了俗套,但也是与众不同,从一个发家致富后的青年的角度出发,着眼未来,并且主动回馈社会,这是怎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时此刻,朱大明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把陈飞树立成全县甚至是全市的劳动模范了。

而这恰好是陈飞想要的结果,与旁边假装沉默的栗冬相视一笑,陈飞再次开口,“县长,你可以宣传,不过这才刚开始而已,我的目的可不止于此!”

朱大明瞪大眼睛,“怎么?你还想做什么?”

陈飞微微一笑,指着村里参差不齐的房屋,说道:“你看我们村,虽然说大部分乡亲们都跟着我挣了钱,但也仅仅是刚刚摆脱贫困而已,离真正的发家致富还差的远,所以我打算打造一个西岭新村,让村民们真正过上好日子。”

朱大明被他说的心痒痒,“你快说说,到底怎么做?”

陈飞微笑着,语出惊人。

“打造全国第一村,让西岭名扬天下!”

“咳咳……”

朱大明一下被呛住了,咳嗉了好几声,这才竖起大拇指,“你志向远大,佩服佩服!”

陈飞侧脸望着他,笑问:“你是不是觉得我好高骛远?”

朱大明干笑着说,“没有,我怎么会那么想你呢!我是真心佩服你。”

“你且看吧,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陈飞没有过多争论,事实胜于雄辩,说再多空话,也不如用事实说话。

此时栗冬及时开口,“朱县长,我觉得乡政府可以及时展开追踪报道,树立一个类似于雷锋的光辉形象,你说呢?”

“我也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达到。”

朱大明迟疑着说。

“你应该明白,要树立一个超级形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少一点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栗冬点头微笑,“我明白,不过我觉得,眼下刚刚改革开放,国家正在大力支持百姓发家致富,而陈飞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国家的政策走向,这是天时;

西岭是陈飞的家乡,他扎根西岭,带动温泉乃至全县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地利;在他自己富裕以后,回报社会,必将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戴,这是人和。

而且他所做的事非常具有正面意义,只要宣传到位,天时地利人和,陈飞成为全国的标杆性人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说不定到时候就会有类似于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新口号出来,譬如……致富学西岭!”

一番话说的朱大明热血沸腾,连声说好,并且回头朝随行人员说道:“记住没有,就用这个标题,大力宣传!还有,要致富先修路这些话也都要用醒目标题!”

朱大明回去以后,立刻敦促县委宣传部大力宣传陈飞的光辉事迹。

诸如致富学西岭,要致富先修路,一位来自农村青年的野望的标题横空出世。

随后县委专门召开研讨会,认为栗冬在温泉领导有方,建议提升为副县长,主抓经济,只待市委组织部批准,就可以正式上任。

消息传到牡丹城,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

在副市长方震的大力推崇下,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委团委等多部门成立联合考察团,亲自到温泉做调研,随行的还有牡丹城主要媒体。

这其中,就有市广播电台。

具体蔷薇在里面使了多大劲,只有她自己知道。

虽然她人不在广播电台了,但是她老爸在啊!

老季同志非常重视,专门派了精兵强将随行采访。

而方震方副市长如此卖力,自然少不了王梓钥的功劳。

考察团到了西岭,全都被震惊了。

这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农村?

假的吧?

这才改革开放不到半年,一个小小的小山村就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说是翻天覆地都不为过!

没有任何悬念,栗冬的提拔顺利通过。

同时考察团上报市委,经研究后决定,对西岭村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报道,并且进行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方位全面报道。

一时间,陈飞成为全市家喻户晓的人物。

西岭村的变化太大了,几乎每隔几天就大变样。

记者们当然不可能住在西岭,每隔一段时间再来,就会发现与上次不太一样了。

西岭新村在快速建造中,第一步当然是规划出一条条街道。

大街小巷,或直或弯,各有各的特点。

第一排街道与陈飞路平行,陈飞把这里规划成商业街,因此在门面房与陈飞路之间,有十几米的人行道,方便将来做生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