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504章 一言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4章 一言堂(1 / 1)

第504章一言堂

如果说一个阿列克谢,还不足以对乔治的名誉构成影响。

再加上弗拉基米尔,圣彼得堡关于乔治的流言越来越多。

流言的最新版本是:阿列克谢和弗拉基米尔,都是被乔治吓死的。

阿列克谢是因为乔治担任海军大臣后开始查账,心虚之下惊惧而死。

弗拉基米尔则是因为和乔治早有积怨,他如果不死,只要乔治还在圣彼得堡,他的子孙永无出头之日。

在有心人的加工下,流言传的有鼻子有眼。

这不,弗拉基米尔大公刚死,基里尔就被尼古拉召入宫中,继承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爵位,顺便和乔治握手言和,很快就要前往波罗的海舰队担任重要职务。

阿列克谢比较惨,终生未婚,连个孩子都没有,大公爵位被直接收回。

乔治不管这些流言蜚语,对圣彼得堡周边退伍军人的转运工作正在进行中,第一个月就有超过10万退伍军人离开圣彼得堡。

只靠西伯利亚铁路,效率肯定没有这么高。

乔治多管齐下,不仅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更多依靠海运,把退伍军人分批送往阿穆尔和东印度。

圣彼得堡本身就是港口,从圣彼得堡登船可以直接前往远东。

除了从圣彼得堡坐船,和坐火车前往阿穆尔之外,还有一部分退伍军人前往敖德萨登船,只需一个月就可以抵达东印度。

随着圣彼得堡周边的流浪汉越来越少,圣彼得堡的治安也日趋稳定,新年前后居然没有任何一名高级官员遇刺,维特表示,这完全是個奇迹。

乔治实在难以理解。

听维特的意思,帝国每个月就得有一两个高级官员遇刺才正常,否则就没有完成kpi指标。

高级官员的生存环境是这么恶劣的吗?

“从陛下登基到现在,具体有多少高级官员遇刺,内务部那边有统计名单。”

维特担任首相那些年,遭遇的刺杀次数不下十次,没比斯托雷平少多少。

维特现在无官一身轻,他卸任的时候,尼古拉还说要派他出国当大使,后来也没了后文,就像被遗忘了一样。

乔治并没有因为维特被边缘化就冷落维特,这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乔治希望维特能去东印度,主管东印度的经济发展。

清帝国虽然菲拉不堪,对阿穆尔还算得上潜在威胁。

东印度完全没有外部威胁,发展经济是主要任务,卡努尼科夫已经70岁了,一直是在苦苦支撑。

维特现在还不到60岁,对于政治家来说堪称年富力强,完全还可以再为乔治工作20年——

不是为乔治工作,是为帝国工作。

“难道你没有发现,自从我们和伦敦的关系缓和后,帝国内部的矛盾就越来越缓和。”

乔治不忘初心,一直坚定的认为,英国才是俄罗斯帝国最大的威胁。

套用一句基辛格的话:做英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英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乔治其实一直不都赞成和英国结盟,从俄罗斯帝国的角度上出发,帝国应该和德国结盟才对。

在乔治看来,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其实也不是不能化解。

俄罗斯帝国的死敌只有奥斯曼,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利益都是可以交换的,只要俄罗斯帝国拿出足够的筹码,就可以换取奥匈帝国放弃巴尔干。

退一万步,就算奥地利绝不屈服,俄罗斯帝国也可以用筹码换取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支持。

乔治要是尼古拉,就直接去找威廉二世,支持威廉二世吞并奥匈帝国,然后俄罗斯和德国联手击败英法,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

以俄罗斯帝国和德国的实力,就算打不过英吉利海峡,最起码亚欧大陆和非洲,肯定挡不住哥萨克和容克军团。

到时候别管什么高卢鸡无敌舰队,一路平推就是了。

“啊哈哈哈哈,你是因为日本威胁论没有市场了,要转而开始吹捧英国威胁论了吗?”

维特哈哈大笑,自以为一眼看破乔治的打算。

日俄战争爆发前,乔治一直在鼓吹日本威胁论,虽然最终俄罗斯帝国和日本之间,如乔治所愿爆发战争,但在战争爆发前,乔治没少没嘲笑。

当时乔治大概是唯一一个认为,日本有能力对俄罗斯帝国构成威胁的俄罗斯人。

乔治笑看维特。

维特的笑容逐渐消失,表情换成无奈。

“乔治,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帝国再也经不起一次大规模战争了。”

维特的意思也很明确,不希望乔治继续鼓吹战争。

这里有牵涉到文官集团和军方的矛盾。

和平时期肯定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军方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小,这一点帝国所有将军,在亚三当政那十几年深有体会。

一旦战争爆发,帝国进行总动员,进入战争状态,一切都开始为战争服务,军方的权力就会快速膨胀。

维特作为文官,肯定不喜欢战争。

“帝国不想打,战争就不会爆发吗?”

乔治一句话成功让维特哑口无言。

日俄战争爆发前,圣彼得堡所有人都坚信,帝国只需要象征性动员,就能像之前历次讹诈清帝国那样,逼日本让步。

最近这十几年,清法战争让法国暴露了空虚本质,英国在布尔战争中元气大伤,日俄战争则是让俄罗斯帝国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威廉二世现在肯定已经在摩拳擦掌了。

“即便有,我们和英国之间也不会爆发战争。”

维特相信俄罗斯帝国和英国之间的盟友关系牢不可破。

《朴茨茅此条约》签订后的对英借款,就是维特负责的,那是尼古拉给维特的最后一个任务,之后维特就被尼古拉遗忘。

这就能解释维特为什么认为乔治是在鼓吹英国威胁论了。

站在维特的立场上,他也能理解乔治。

尼古拉就是这个寡恩薄情的性格,别看现在对乔治委以重任,那是因为阿列克谢和小尼古拉菲拉不堪,只能让乔治出面负责军改。

一旦军改完成,以尼古拉的性格,恐怕还会把乔治一脚踢回阿穆尔。

所以乔治要鼓吹英国威胁论,巩固自己的地位。

不过这里又一个bug,如果乔治是只想大权独揽,那么乔治更应该鼓吹奥匈威胁论,或者是奥斯曼威胁论才对。

“帝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英国要负至少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至于另外百分之五十,那是俄罗斯人自己做的。

乔治要在维特前往东印度之前,纠正维特的错误思想,否则乔治也不敢让维特去东印度。

维特要是带着这么天真的思想去东印度,那东印度肯定会被英国人渗透的跟筛子一样,这种事乔治决不允许发生。

东印度是乔治最后的退路,乔治宁愿东印度发展的慢一些,也不允许东印度被英国人搅乱。

这也是尼古拉废掉维特,选择斯托雷平的原因。

维特有能力,但是太天真,只适合担任财政大臣,担任首相是不合格的。

乔治跟斯托雷平沟通,就没有这么费劲。

“伦敦不管做什么事,肯定是从英国的利益角度出发。”

维特承认英国有责任,但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说白了还是格局不够。

维特的格局都局限在俄罗斯国内,最多再加上周边地区,再大就超出维特的能力范围了。

乔治的格局一直都是:俄罗斯将惩罚全世界!

维特只看到乔治鼓吹日本威胁论。

乔治对付日本,是要打破英国对俄罗斯帝国的封锁。

所以维特只是见招拆招,乔治才是不忘初心立场坚定。

“所以从英国的利益角度出发,英国是否愿意看到,海峡殖民地旁边出现一个强大的东印度?”

乔治一击致命。

“只要给英国机会,英国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在东印度制造混乱,这并不影响英国在欧洲地区和帝国的合作。”

维特眉头紧皱,感觉有点混乱,你们这些军神都这么变态的吗?

乔治目前只赢得一次日俄战争,跟百战百胜的苏沃洛夫还有差距,需要时间验证。

苏沃洛夫打仗百战百胜,政治上缺陷严重,起起落落,一生坎坷。

乔治也算是未逢明主。

乔治要是早生几年,亚二再晚死几年,俄罗斯帝国估计早就冲出欧洲了。

“你应该知道,英国之所以改变政策,选择和帝国和解,是因为帝国在远东击败日本,英国已经失去在远东遏制帝国的可能;同时德国正在向英国的海洋霸权发起挑战,英国不得不依靠法国和帝国,平衡德国带来的压力——所以不要对英国抱有任何幻想,一旦英国的情况好转,英国会重新回到全力遏制帝国的道路上,不管是任何国家,只要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就会遭到英国的全力针对。”

乔治知道维特的弱点。

维特在私人铁路工作的时候,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拒绝沙皇提供的工作。

所以乔治不仅用理想说服维特,还为维特提供丰厚的收入。

乔治给维特的年薪是15万卢布。

作为参考,英国财政大臣目前的年薪,大概是5000镑左右,折合大概五万卢布。

这里就能看出,在俄罗斯帝国担任官员有多幸福了。

1888年,维特担任西南地区交通局长时,年薪就已经达到5万卢布。

对于乔治给出的待遇,维特没有任何不满。

但是要拿到这个薪水也不容易,至少现在维特还没有完全符合乔治的要求。

乔治也不急,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不仅要说服维特,还要应对来自圣彼得堡以及军方的压力。

乔治军改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仅仅是裁军就引发这么多争议,接下来乔治还要对军官进行考核,对后勤制度进行优化,用军工生产进行改革,遇到的阻力会越来越大。

乔治不反对贵族从军,但是贵族从军的前提,必须是从军校毕业,而且每年都要经过考核,只有符合军方要求的,才能继续在军队服役。

不符合军方要求的,还是尽早离开军队吧,帝国给大公们的俸禄够多了,乔治现在仅俸禄,每年就已经达到80万卢布,跟英国内阁所有成员的总薪水差不多。

苏沃洛夫所著的《制胜的科学》,全文不到100页。

就乔治所知,近卫军很多高级军官,连《制胜的科学》都没有看过,这能指望他们打胜仗?

乔治要把所有不合格的军官,全部从军队中清除。

所以刚回到圣彼得堡不久的基里尔大公,就成为乔治的清理对象。

乔治并不是将基里尔从军队中逐出,只是没有按照尼古拉的要求,任命基里尔为波罗的海舰队副司令。

基里尔自幼接受的也是精英教育,他早早就掌握俄、英、法、德等四种语言,甚至还上过一年军校,单纯从履历上来说,基里尔比乔治更符合军官的标准。

但作为波罗的海舰队副司令,基里尔肯定是不合格的。

乔治不反对让基里尔去波罗的海舰队,但是在具体任命上,乔治和尼古拉有冲突。

乔治希望让基里尔先担任观察员,前往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进行考察,之后再安排工作。

考察不是玩,结束之后要给乔治这个海军大臣写报告的。

虽然基里尔在日俄战争中表现不佳,甚至是王室耻辱。

但只要基里尔的报告言之有物,乔治也不介意继续给基里尔更重要的工作。

“乔治,波罗的海舰队要负责圣彼得堡的安全,地位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有一个值得我们信任的人,率领波罗的海舰队。”

尼古拉也很无奈,王室实在是无人可用。

“尼基,波罗的海舰队虽然在日俄战争中造重创,但是帝国还有很多有能力的海军军官,他们同样对帝国忠心耿耿,同样有能力率领波罗的海舰队。”

乔治不同意,单纯忠诚,并不足以委以重任。

尼古拉要是任命基里尔当军法官,乔治倒也没意见。

副司令的位置太重要了,帝国已经在日俄战争中,吃足了这方面的苦头。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现在帝国有能力的海军军官,都在西伯利亚舰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