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363章 撤离济城县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3章 撤离济城县城(1 / 1)

骑兵的弱点则在于他们在战斗中不可能兼顾两翼和后路,因为骑兵的移动速度实在太慢,如果敌人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很快便可以堵住骑兵逃跑的路线。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骑兵在战场上遭遇敌人围剿的话,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所以,骑兵在战争中绝对不能独立面对敌人的围剿,需要团队协作。

但是骑兵缺乏像步兵那样的防御工事,这就注定骑兵不能依靠防御工事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因为骑兵的移动速度比不上步兵,他们的速度快的时候可以轻松甩开步兵,但如果陷入持久战,就会成为步兵的靶子,步兵只要站在防御工事里不断射箭就能干掉他们。

骑兵惟有通过机动灵活性,来弥补这个缺陷。所以骑兵除非迫使敌人失去战斗力,否则绝不能停下,因为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

杨凌率领两千轻骑兵沿着济城南面的官道,不紧不慢地行军,每隔半天,他便会派出斥候侦查敌情,确认敌军的布置情况。

“大帅,济城县城的守军已经撤离济城县城。”探马飞驰回来报告道。

杨凌微微颔首,继续缓缓前行。

这时斥候又禀报道:“启禀大帅,济城北面山岗上,有敌军的瞭望哨。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何居心。不敢擅自行动,请大帅示下。”

杨凌眼睛眯缝起来,冷哼道:“肯定是想趁我军渡河时,给我们来个釜底抽薪!”

他转头吩咐道:“把咱们的旗帜插上去!”

旗帜被挂在战马的马鞍上,随风飘扬。

不多时,前面的树林中传来沙沙的响动,很快便看到树林分开,数百名身披重甲的武士列队出现在众人面前。

“杨兄弟,敌人来得好快啊。”李忠惊讶地说道。

杨凌冷笑道:“济城县距离济城最近,他们怎么可能不来增援?这些家伙是想趁机消灭我们呢。”

杨凌举刀喝道:“儿郎们,济城的守军想吃掉咱们,咱们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两千轻骑兵顿时欢声雷动,齐刷刷地拔出腰刀,怒吼着向敌人扑去。

敌人的人数少,只有六七百人,其中有四百人负责防卫济城县城,所以杨凌没有急于歼灭他们。杨凌的任务是在今晚突破济城县城,然后渡过济城河,与李忠汇合。

杨凌等骑兵冲到敌人阵前十余步处,便勒缰止住。

敌人的首领是个年纪约莫四十岁的汉子,他身材魁梧雄壮,膀阔腰圆,脸颊两边满是虬髯胡,他骑在战马上,正盯着杨凌的部队观察。当杨凌的骑兵冲到敌人阵前五六米远的地方停下来时,那位大将才猛吸口气,催马迎向杨凌的骑兵。

“哈哈哈,本将乃济城县尉,阁下可是晋王麾下的杨千户?”

杨凌策马走到对方的马旁,抱拳道:“某家正是杨凌,听闻阁下是济城县尉韩明智,特来拜访,还望韩千户不吝赐教!”

那位叫韩明智的济城县尉傲然说道:“好说,我乃济城县尉韩明智,杨千户,你若想渡河,就必须打败我,否则休想渡过济水。”

杨凌淡然笑道:“好说,请吧!”

韩明智也不客套,拨转马头,向后挥手喊道:“擂鼓助威!”

战鼓敲响,敌人纷纷跳下战马,整齐划分成数个小阵。

济城县尉韩明智指着自己这边的人群大声道:“我们共有五千余众,你只有两千人,我倒要看看是你的铁蹄更硬,还是老子的铁锤更硬!杨千户,请亮兵器吧。”

杨凌微微点头,翻身跃下马背,伸手抓过战刀。杨凌的骑术精湛,所以他的坐骑是匹白色的骏马,浑身雪白,脖颈间还挂着两根金项圈,它似乎感觉到主人即将上战场,竟然显得格外兴奋,鼻孔喷着热气。

杨凌抖擞神采,提刀向对面的敌人杀去,他胯下的骏马立刻撒腿追上来。

“杀!”韩明智大喝,带领自己的手下朝杨凌冲杀过来。

“嗬——”韩明智的亲兵们呐喊着跟在韩明智的身后,排山倒海般涌来。

杨凌毫不退缩,他纵马狂奔,手中长刀挥舞得密不透风,犹如旋风般卷过敌人的人群。

霎时间血花迸溅,惨嚎连片,几乎是眨眼之间,杨凌的身边已经倒下数具尸体,他仿佛杀红眼的魔鬼,势不可挡地直逼韩明智。

韩明智虽然勇悍无畏,但他并不傻,他深切地感受到杨凌的强大,于是果决地舍弃普通士卒,带着几十名亲兵绕道侧翼,企图阻击杨凌的骑兵。

杨凌岂能让他得逞,他调转马头,用马刀指着韩明智,大声命令道:“给我拦住敌人,不许放走他们。”

“杀——”两千轻骑轰隆隆地冲杀过去,试图缠住韩明智的步伐,为杨凌赢得追赶韩明智的时间。

韩明智暗暗咬牙,他知道自己不能恋战,否则恐怕很难摆脱这支轻骑兵,当下拼命拍马向前突围。

韩明智身后的亲兵们也都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杀,双方迅速交错,然后从两翼迂回,再次形成相互纠缠的局面。

“杀——”杨凌和韩明智各带着三、四百人再次撞在在路上,展开肉搏,双方激烈地厮杀在起来。

杨凌的骑术高超,加上他的实力也很强横,因此占尽优势,他左劈右砍,所向披靡,韩明智虽然骁勇善战,却被杨凌压制着,完全没有反抗的机会。

韩明智心中焦虑异常,自己这点人哪里是杨凌的对手,照这种趋势下去,恐怕用不上盏茶功夫就得全军覆没。

韩明智不愧是个勇武的悍将,关键时刻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他奋力劈出两刀,逼得杨凌不得不回马抵挡,然后他猛地扯开嗓子高呼:“撤退!”

韩明智的亲兵们早有准备,听到命令,纷纷拨转马头逃跑。杨凌的两千轻骑兵正在酣战,谁愿意轻易放过敌人,当即策马追杀,结果韩明智的人马已经渐渐逃出包围圈。

韩明智的人马顺利逃脱,杨凌却无法阻止,他恨恨地骂道:“真他娘的狡猾!”

杨凌收拢部队,返回济水西岸。

济水西岸已经聚集大量济城的民团兵,他们的战马也被牵到岸边喂草料。这里驻扎着三营民团兵,每营约万人,总计二十八营,共计三千四百余人,由韩明智统辖。

杨凌在岸边站定,目光投向远方的济城,眉宇间流露出思索之色。

刚才杨凌率部与济城县尉韩明智遭遇,双方进行短暂的交锋,韩明智的人数虽然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他的骑兵却不及杨凌的骑兵,所以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韩明智被杨凌杀溃,损失惨重。韩明智不敢恋战,丢下近千人的伤亡,狼狈地率部逃回济城,杨凌则乘胜追击,却又被韩明智抢先夺回济城东门。

济城是淮安府的治所,是官员和乡绅居住的地方,济城县丞陈志便居住在济城东门附近的县衙内,杨凌率骑兵来到济城东门下,发现县衙的牌匾已经被砍断,城墙上竖着韩明智的帅旗。

韩明智把县衙的牌匾拆除后,派人把牌匾悬挂在城门楼上,然后在城墙上布置防御工事,做足防备措施。

“将军,这狗贼太狡猾,咱们该怎么办?”李文忠担忧地问道。

杨凌沉吟良久,说道:“济城县城坚固,想攻陷这座县城非同寻常。咱们只有三千骑兵,攻不破城墙,就算勉强拿下济城,济城的民众和财物也保存不住,济水也会变成死水。”

李文忠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杨凌冷静地说道:“济城县丞陈志应该已经逃走,他既然不肯归降朝廷,那肯定不会甘心待在济城等死,肯定会想方设法离开济水逃窜。他的目标肯定是北边的平原地区,咱们只需沿途搜捕他,找到他之后,就能逼迫其投降朝廷。”

李文忠恍然大悟,笑道:“将军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啊。末将佩服,不知将军准备如何封锁济水?”

杨凌胸有成竹地笑道:“济水西岸距离平原较远,咱们只要沿河布置重兵,严禁任何船只渡河,韩明智想要逃跑,就得冒着被射成筛子的危险。他若是胆敢冒着箭雨渡河,就会遭到我军的疯狂狙击,我就不信他敢冒这个险!”

济水南北宽度仅有七八丈,且有些狭窄,两侧的河堤又薄弱得像纸糊的似的,根本无法防守,杨凌认为只要堵住河口,韩明智就别想逃掉。

李文忠钦佩不已地说道:“将军智谋过人,韩明智这下插翅难飞!”

韩明智确实没胆量冒着箭矢渡河,所以只能乖乖地呆在济水南岸等待援军,杨凌这个办法虽然笨拙,却最管用。

济水北岸,韩明智的人马还在继续鏖战,杨凌的人马虽多,但济水河道狭窄,他们的机动性大打折扣,无法全歼韩明智的人马。

杨凌看到韩明智依托济水河堤顽强抵抗,心急火燎,他立刻下令全军分散,各部按预定的编组分成五十支小队,分别沿着济水西岸五里外的济水河滩进行侦查。

杨凌的骑兵则在杨凌的带领下,向济水北岸进发。

韩明智的部属虽然骁勇,但毕竟人少,面对杨凌三千精锐的轮番冲击,很快阵型大乱。

韩明智的部署极为巧妙,他让人在西岸搭建鹿角拒马,并用沙袋堆积掩护,使得杨凌的人马无法越雷池半步;同时他派人守住济水北岸,阻挡杨凌的援兵,自己则在东岸指挥部队,不求有功,但求稳守。

韩明智的想法没错,可惜杨凌并未给予他这个机会。

天黑后,杨凌的部下已经靠近西岸,他见韩明智仍在顽抗,干脆让人架起云梯,准备攀登上去攻克县城。

韩明智看到敌军竟然架起云梯准备攻城,吓得魂飞魄散,立刻率麾下将士拼死阻击,双方在济水河滩激战。

杨凌率部趁机猛冲猛打,很快杀入敌军的腹地。

“弟兄们加把劲儿,拿下济水县城就是咱们的功劳!”杨凌振臂高呼。

杨凌手下的士卒跟随杨凌南征北战多次,对他忠心耿耿,听到杨凌的鼓舞声,士气更盛。韩明智的人马已是疲惫不堪,被杨凌和手下将士压制在阵线之后。

杨凌的部下已经突破韩明智的防线,眼看着就要冲垮韩明智的防御,韩明智再也承受不住压力,他忽然拔剑斩断鹿角拒马,然后扔掉长弓,抽出腰刀,带着几名家丁跳下城头,撒腿往北逃跑。

杨凌的骑兵见状立刻展开追击,但是杨凌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因为他们要留下足够的骑兵在河边巡视。

济水的河岸是个缓坡,杨凌的部下迅速列好纵深,以云梯、床弩等守株待兔。

片刻之后,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韩明智从济水河畔奔驰过来,在前面开路。他的身边跟着三四个护卫。韩明智显然早就料到敌军可能会在夜晚偷袭,提前做好防范。

杨凌见韩明智果然出城迎敌,心里暗叹韩明智果然老奸巨滑,知道不是硬碰硬的时候。

杨凌立刻派人通知刘清源,命令他率部赶紧撤回济水河对岸。

刘清源听说杨凌的部队已经攻下济水东岸的县城,兴奋不已,当即点齐五百铁甲营,顺着济水东岸的济水河滩退回济水西岸,同时让人架起浮桥,准备渡过济水北岸与杨凌汇合。

杨凌的部下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济水河段地形复杂,河流湍急,他们不敢贸然渡河,只能暂停进攻,在济水东岸列队整装待发。

韩明智带着护卫冲至河边,杨凌举起右手,示意手下放下云梯。韩明智松口气,连忙命人把云梯推到济水中间位置。

韩明智亲自扶起浮桥上的木板,把它推到对岸,刚才杨凌的骑兵已经试探过浮桥的结构,韩明智这么做完全可以避免被对手的弓箭误伤。

浮桥推过去后,韩明智正欲返身,却见杨凌的部队迅速移动,向西北方向的树林撤去。韩明智愣住:“他们想干什么?”(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