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221章 盐和煤还有和异族的交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章 盐和煤还有和异族的交易(1 / 1)

inf

若非要自己去看海港,被鞑子掳了,那她就是弄出个盐山来,也是得不偿失。

冬素特地交待去看海港的小队,要找能建海港的海域,然后再从浅海区域捞一些海鱼海草之类的带回来。

幽州的沿海可不像闽州或岭南,住着渔民,有盐田和海港。幽州连能耕地的平原地带,百姓都极少。

沿海区域就是蛮荒之地,前些年跟鞑子相安无事之时,还有一些渔民去打鱼,这几年则全面荒芜,完全没有人烟。

小队出发之后,冬素又将毒盐脱毒之术流水线化,让陆云舟做流水线工具,如此出盐率就更高了。

但很快就遇到新的问题,那就是最后一个步骤,熬煮盐水太需要柴火了。

每天往府上送柴都需要一个小队伍,要去城外的山林砍柴,很不安全,极容易碰到鞑子小队。

更重要的是,用柴烧不是长久之计啊!很容易把山林给砍秃的,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环保意识。

冬素不能没有啊!

她可不想千年后幽州沙化严重,史学家研究发现,就是凌王和凌王妃在幽州的时候,因熬煮青盐把附近的山林给砍秃了……

罪过啊罪过!砍柴一时爽,百年都种不回去!

听到王妃奇怪的碎碎念,月见表示,听不懂,但习惯了。

凌墨萧却全程含笑,认真地对冬素说

“娘子放心,你让毒盐变成青盐,会名留青史,享万年盛誉,绝不会有人因为砍柴这种小事骂你的。”

冬素看他一眼,这个真跟他解释不清楚。你跟一个古人说,在未来树比盐贵多了!

人家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

她不想也没办法改变别人的思维模式,也不争论,也不辩解,还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紧。

这熬盐水除了用柴还能用什么?

沼气?拿粪便发酵成沼气?太难了,不现实。

煤气?找到石油,炼成汽油,再变成煤气?

异想天开,除非有金手指,否则凭现在的技术,百年都无法实现。

那就剩下煤了。

她先问甲四,这幽州可有煤?

在听完她的形容之后,甲四欣然道“王妃说的是焦炭吧?有是有的,不过那焦炭没有木柴好用啊!”

很快冬素知道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用焦炭了,没柴炭方便;还有毒,闷得人中毒;也燃不尽,极易熄灭;还重得很,干烧烟还极大。

有些没柴用的百姓,会去山里挖些焦炭用,冬天常有听说焦炭用毒,全家毙命的。

军营中不缺柴,所以没用焦炭。

沈冬素很快就明白原因,他们挖出来的煤不纯,又不会做成易燃的蜂窝煤,也没有配套的煤炉,自然不好用。

她忙让甲四派人出城弄一批煤回来,再去弄一批黄土,要筛去沙子。

再找陆云舟,她画煤炉的样式,让陆云舟做。

继前面的过滤器,又有煤炉,陆云舟沉思片刻后问

“这也是做吃食的?”

沈冬素点头“当然!”

陆云舟……凌王妃来幽州,就是来吃饭的不成?

这时沈冬素听到铁匠问陆云舟,打这么圆的圆铁筒,不太好打啊!

这是王妃要的,他们丝毫不敢有错处,故而需要的时间长一些。

沈冬素听出了不对劲,问他们“这圆铁筒你们是怎么打的?”

那铁匠脸通红,结结巴巴地比划着,就是先烧红铁,千锤百炼,敲打成圆筒形……

即便从没打过铁,冬素也听出了不对,她在纪录片中看到的,比这简单多了。

便将铁水擀成铁皮,再做成圆筒的方法说了。

听得那铁匠一愣一愣的,要不是说这话的人是凌王妃,他都觉得这要么是个傻子,要么就是把他当傻子消遣来着。

面红耳赤地道“这铁皮还能像面皮一样擀不成?”

“啥擀面杖能擀铁水?”

冬素失笑,也像铁匠一样比划着道

“当然不是靠手去擀,用磨啊!两个铁碾子,上面一个料斗,铁水倒进去,推转辘轳,铁水就一点点变成铁皮……”

她把自己在纪录片看过的铁碾子模样详细说了说,铁匠还听得糊里糊涂,陆云舟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但他更想问的是“王妃是从何处得知这个法子?”

沈冬素扭头一看,这表情她熟,典型的技术狂,听到新技术时的反应。

她要说是从书上看到的,估计这人得从探子变小偷,想方设法从她那偷书。

便道“听别人说的。”

没想到这陆探长更来劲了,鼻翼都张大不少“王妃是听何人所说?”

沈冬素眉一挑“你该不会想说,会这个法子的人,有可能是你的师兄弟吧?”

这一下子把陆云舟的退路给堵了,他又急又窘迫,跟铁匠一样结巴起来

“属下只是想结识一下这位大能人!”

沈冬素忍笑,那你已经结识了,大能人就是正王妃是也!

不过她自然不能这么说,假装无奈地道“他云游四方,本王妃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

“不对啊,现在你们要做的是把这煤炉做出来,不是追究这技术是从哪学来的?”

陆云舟这才收敛情绪,拱手道“多谢王妃指点!属下这就来试着做那铁皮。”

晚上凌墨萧回来,听说王妃今天又是要焦炭,又是让军工部做炉子。

凌墨萧瞬间心情就大好起来,小丫头一要东西,那就说明,又有‘大礼’要赠给他了!

晚饭时,他笑问冬素,要焦炭是准备做什么?是准备用焦炭熬盐?

焦炭烟大,如果是这样,那就把制盐的作坊换个地方。

冬素眨着眼睛笑道“王爷再等等,等焦炭和炉子做好,王爷就知道焦炭有多好用了!”

等待期间,恰好逢五,幽州城正式开集市。

凌墨萧上午要去军营,说是下午回来陪她逛逛集市。上午她想去,就让甲四和月见相陪。

沈冬素确实想逛集市,不是单纯地逛街,她要看看幽州城商人的情况。

她还没回姜氏的信,就是不知道幽州能做什么生意。

结果这一逛,让她好生失望,除了人多一些,许多城外的百姓,带着干货,进城换必备的生活物资。

而交易模式,普通百姓竟然更想要以物易物,不想要铜板。

原因终究是归于,太穷了,都缺生活物资,要了铜板也没地方买东西,不如以物易物来的实在。

只有物资换够了,还有多余的货物,才会要铜板。

商人是要铜钱的,但也接受易物,不过压价很严重,百姓别想从商人手里讨到便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生意让她心中极不是滋味,那就是奴隶。

边关穷的,连卖儿卖女都卖不出去,只有趁开集之日,来到幽州城里卖。

不过据她观察,百姓卖儿卖女的极少数,卖的多是罪奴。

许多发配边关的罪奴,也不知怎么个流程,最后到市面上插标售卖。

她没有善心大发,圣母附体,把这些奴隶全买了。

这年头买卖奴隶是合法生意,她今天全买了,下一个逢五还会有一批。

就像那城墙角缩着的乞丐,你给他一个馒头几文钱,能救他一时,却救不了他一世啊!

百姓过得这么苦,究其根源,是外族侵略,是士族为祸,是朝廷苛政,是边关动荡。

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永远有活生生的人插标售卖,有孤寡孩童成为乞丐……

她就那么既慈悲又冷漠地看着奴隶市场,那些伢人眼睛多毒啊,一下子就看出来她身份高贵。

故意要在她面前表现,拉奴隶过来给她看牙齿,看头发,看手脚。

奴隶们面无表情,脸像木头,眼珠子好像不会转动了一样。

月见和甲四都做好了准备,王妃于心不忍,把这一批几十个奴隶都给买回府。

结果沈冬素只是看了一会,就转身要走。

同来的沈林钟声音沉重,低声问她“不买几个吗?”

冬素知道大哥是想起自己曾经卖身为奴的事,轻轻一笑道

“王府不缺人。我们能买几个呢?今天若是全买了,下一次来的奴隶会更多,更贵。”

她要做的是想办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没有金刚手段,莫施菩萨心肠。

对于她的反应,甲四很是赞同,对沈林钟解释道

“王府的下人要经过层层筛查,这里面很容易混进探子。”

但沈林钟知道,妹妹不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的行程,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直到凌墨萧回来,听了原委之后,他并没有安慰冬素。比起别的边城,幽州的情况还算好了。

最起码他来之后,冻死、饿死被外族杀死的百姓少了很多。

他能理解冬素的心情,就像他刚来时看到幽州情况,自己的心情一样。

改变,谈何容易!

但是,他一定会改变!

不止幽州,还有整个大夏。

凌墨萧轻声道“城外也有集市,我陪你去看看。”

冬素疑惑“城外也有?”

城外不是常有鞑子小队吗?甲四派人去找煤,采矿盐,都带一支兵马。

“这个集市半个月才开一次,是跟外族通商的。”

沈冬素早就听说,漠北除了鞑子和汉族,还有各种异族杂居。

他们跟汉人一样受鞑子欺凌,全族躲到深山老林避祸。

这下她来了兴致,换上骑马的衣裳,带着一支亲卫队和凌墨萧一起出城。

临走前凌墨萧特地让甲四去取一些盐带上,不是带那珍贵的青盐,就普通的黄褐色盐块。

沈冬素也没问原因,反正到了地方她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出城到一个偏僻的林子边上,她发现这集市跟地下黑市一样,就是一小块交易地。

往来的异族人极少,但个个都是彪悍的青壮。

眼神极为警惕,好像一点不对劲,就飞奔而逃似的。

四月天了,他们还穿着皮子衣裳,背着弓,腰间别着斧子,没一件像样的武器。

背着各种野物,多是袍子或野狼、野猪,也有兔子皮和狐狸皮,还有一堆堆的名贵草药。

但被他们弄的像萝卜白菜一样堆在地上。

沈冬素一眼就看上那些草药,见有些药在长安或光州的药馆,卖的极贵还量少。

而在这里却像一堆野菜一样堆在地上,心疼得不得了。

她还在一堆草药中发现一株名贵野兰花,她才挑出来,那个异族人就一脸惊慌地扔了。

连笔带划地说了一堆,一个亲卫翻译“他说不小心混进了野草,不是有意的。”

很明显凌墨萧也认出了那兰花,长安贵人爱花爱香,那样一株兰花装到精美的瓷瓶里,能卖几十两银子。

在长安的兰花娇贵极了,在这里竟然跟山涧野草一样。

沈冬素把这一堆草药都要了,问那人多少钱?

结果他比着手指,先伸出双手,犹豫了一下又伸出一只手,重复着同一个词。

亲卫解释“他说要两斤盐,没有盐就要五斤咸菜。”

那一瞬间沈冬素没有占到大便宜的惊喜,反而有种悲伤感。

不和为何,看到这个素不相识的异族人,她想到沈爷爷和沈父,以前他们在山里挖草药、割艾草、摘野菊花等等。

辛苦一天,能挣到三、五文钱回家,都高兴的很。

底层人,劳动力都是这么廉价,活得艰难又痛苦。

这时,那人又说了句什么。

亲卫不太想解释,但见王妃看向他,他还是说了出来“要是有糖,一斤就能换。”

又听他碎碎念道“我们也缺糖,哪里有糖给你!”

沈冬素依旧没有大发善心给他很多盐或糖,就按他说的给了两斤盐,把所有草药都换走。

她这么豪爽地交易,让其他异族人也大胆起来,都把自己带来的草药送过来。

同样只要盐,给钱都不要,只有一个指着他们的衣裳,叽叽哇哇地说着啥。

不用亲卫翻译冬素就明白,他要布,要棉布,够做一身衣裳的。

冬素一行没带布,但有别的汉族人有,月见便拿十几文钱换了一块染而靛蓝的布,再跟这个异族人换草药。

那些没带草药而是带了野味的异族,后悔不已,早知道今天也背草药出来了。

下一次集市要半个月后,族里的盐快撑不下去了。

最后是凌墨萧大手一挥,把所有的野味都用盐换了。

inf。inf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