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9章 送别(1 / 1)

inf

刘管家对王妃总是格外有耐心,现在看来,王妃确实在长安学到很多东西,但还是不够。

笑着解释道“送不到的,半路就会被太子党截下。无圣旨,从封地送物资到边关,是不合规矩的。”

“以王妃的名义带过去则大不同,这是王妃的私物,朝廷无权查封。”

这下沈冬素明白了,她带去,就是她的嫁妆。这个时代对女人的嫁妆还是很保护的。

哪怕是抄家,也不会抄女人的嫁妆。

再说,边关那么苦寒,凌王妃去边关多带些物资,谁也不会有异议。

明白了关键所在,沈冬素又觉得这二十辆马车的物资太少了,早知道就让姜氏走海上,给她送几船的物资过去。

可惜幽州的海港早就废除了,暂时没法用。等她过去,先开海港,能从海上通商,就不愁物资了。

等她回到沈家,看到沈爷爷几个也在给她打包行礼,一样是拿马车装着。

沈爷爷没写单子,一样样指给她看“这三麻袋是风干的腊肉腊鸭、腊鱼,煮之前先泡上一个时辰。”

“这三麻袋是糍粑,这个小口袋里的也是糍粑,阿爷都切好小块了,你爱吃烤糍粑,路上饿了,摸出来就能烤。”

“这两坛子是甜酒,这两坛子是红糖块,阿爷也切成了小块,煮甜酒的时候取一块搁进去就行了。”

“这一麻袋是晒好的红枣,能煮茶煮粥,路上馋了就直接摸着吃,甜着呢。”

“靠里面的几个坛子,放的是炸的鱼块、泥鳅、丸子、酥肉,拿锅一炖随便切点白菜搁点粉丝,就是一盆大菜。”

“顶上那几大麻袋都是粉丝,这是给你路上吃的,你娘另装了十几大袋子,搁后面那辆马车上,是到幽州吃的。”

“还有啥来着,对了,那几个瓷坛,有一坛是咱们自个茶园的绿茶,另一坛是炒好的牛油炒面。”

“那一年你炒了一坛子,都说好吃,这是大麦炒的。”

“另外两坛是咸鸭蛋,阿爷挑大个的给你装的,佐粥最香了。”

“看廊下,柿饼、活黄鳝、红薯干,我都装好了,你哥非说不让带,说幽州也有。”

“冬素你说要不要?要我立即来装,挪挪就有位置了。”

……

沈爷爷一样样地指着介绍,沈冬素含笑听着,不知为何,鼻子酸酸的,嗓子痒痒的。

她甚至不敢开口回应,生怕一开口,眼泪就先出来了。

凭她现在的身份地位,一路到哪个州城,官员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哪里会缺吃的。

但沈爷爷他们,就是担心她吃不饱一样,可劲地装食物。

这里的每一样,满满的,都是亲人对离家孩子的爱啊!

在这个底层人民还处于,努力吃饱饭的时代。农村长辈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塞食物。

仔细想想,后世也一样,那些在外打拼的人,过年回家,临走时家人在行李箱中,一样塞得满满当当都是食物。

让她在意的是,有几个新的大竹筐,拿厚棉布铺着,装的满满当当的花馍。

竹筐编的精致好看,不是普通的样式,是按她之前画的装梨糖的小篮子,扩大版的。

这编法可费工夫了,集市上买都买不到。

她看一眼身边的父亲,看到他那双粗糙的大手,这是他送自己的礼物。

还有一物也让她很在意,是额头上染红了的……卤猪头。

这个吓到小满的超大号猪头,这几天家里天天有客,竟然没被吃掉!

就那么挂在车尾处,哪个小孩子路过,绝对会吓哭的。

她指着猪头问“阿爷,这个也要带吗?就算带,要不要切一切啊?”

沈爷爷拍拍猪头急道“这个一定要带!这可是祭祖的猪头,祖宗尝过的。”

“一路带着,祖宗会保佑我家冬素和林钟,平平安安的。”

“别搁车里面,捂坏了,你们一路走,每天切一点吃。别看它丑,可香了。”

想到原主记忆中的那个猪拱嘴,她甜甜一笑

“阿爷放心,我一定不糟蹋,全部吃光。”

这话比给沈爷爷塞银子还让他高兴,孩子们爱吃老人准备的食物,就是对老人最大的敬重。

沈家一共给她准备了三车的物资,一车全是食物,一车是衣裳和被子,这是她和林钟两个的。

虽然都知道她不缺衣裳,蒋氏和三个姨母还是给她做了几件贴身的棉袄,非说她们做的棉袄暖和,塞的棉花足。

穿里面,外面再穿王府做的丝绸衣裳,看不出来的。

当然,她怀疑是蒋氏给大哥做了很多衣裳,被二姨母说了。

‘冬素再不缺衣裳是她的事,你这当娘的,给儿子做就得给女儿做……’

还给打了两床新棉被,让路上她住驿站的时候,抱出来盖。

蒋氏的眼睛一直是红的,二姨母打趣,你娘舍不得你。

但大家都清楚的很,她是舍不得沈林钟。

若是原主,对于母亲的偏心,一定很难过。

可现在的冬素完全没感觉,甚至觉得这样挺好的。

她能处理的沈爷爷、沈父的关系,但处理和母亲的关系,还挺费神的。

就像现在这样,敬而远之,挺好。

沈爷爷请几个护卫帮忙,把装好的马车都盖上油布,防止半夜冰霜重,把马车浸湿了。

特别是装食物的马车,更是盖得严严实实,还把小黑狗的窝扯到车脚下,让它守着,防止有野猫来偷吃。

这一夜沈家就没几个人睡的安稳,沈爷爷和沈父总围着马车转,找到个空,就想把家里的东西给塞进去。

直到看到沈爷爷往里塞糖果,冬素又好笑又暖心地制止

“阿爷,那糖果是我带回来的,您又让我带走啊!”

“留给仲阳他们几个孩子慢慢吃,我又不是孩子,还馋糖啊!”

沈爷爷也笑了起来,又觉得亏欠孙女,叹道

“咱家也没啥好东西,连样拿得出手,让你赶人情的东西都没有。”

冬素失笑“去了幽州,都是排队给我送礼的,哪有需要我赶人情的?”

“再说,这些都是阿爷和父亲精心准备的,我才舍不得送人呢!我要留着慢慢吃。”

仲阳则和甲四一起画舆图,同样放了一个长假的甲四,在起程前一天回到沈家。

沈冬素觉得这个号码牌就是烦自己,怕来沈家,会像当初甲十八一样,被支使着干这干哪,所以才泡在禁军营中不来。

但人家甲十八干了那么多活,可是靠勤快的人格魅力,吸引到大麦姐的。

甲四估计要打一辈子光棍了,过年沈家往来的都是年轻姑娘,他不来,非去只有男人的军营过年。

甲四有从光州到幽州的详细地图,仲阳正对着地图算,哪一天会到哪个州城,要走多少水路,多少陆路?

他说姐姐走后,家里肯定每天都会讨论,今天到哪了?明天到哪了?他看详细些,也好回答长辈。

甲四却在怀疑,这孩子是想记牢路线,哪一天跑幽州去找王妃!

别以为他干不出来,十来岁的男孩子,啥疯狂的事都干得出来。

至于蒋氏,则在大哥的房间说了半宿的话,三个孩子数沈林钟对蒋氏最有耐心。

应该说沈林钟像沈父,沉稳有耐心,对家人总是很包容。

沈林钟正愧疚自己远游,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家里可是连祖父都在,他这个长子却走那么远。

所以听母亲唠叨几句又怎么样呢?明天他一走,还不知哪一年才能再见到母亲。

并且莫修谨也睡大哥房间,对于这个命苦的外甥,蒋氏同样有很多话要交代。

倒是三姨母,很早就睡了。她好像知道莫修谨又要离家,又好像不知道似的。

别人提醒她,你儿子要远行了。

她会笑着说,小盼过年就回来。

好像过年很快就会到来一样。这个时候蒋氏还挺羡慕三姨母的,不为离别伤心。

直到子时全家的灯才熄,然后天没亮几个大人都起来了。

离别这事,对朋友可以说,今日的离别,是为了明日的团聚。

但这话不忍对亲人说,特别是父母,他们才不想要团聚那一刻的惊喜,他们要的是孩子长长久久地陪在身边。

今天的天气也格外适合送别,从腊月中都没露面的太阳,早上竟然露脸了。

晨光映雪,天地都是晶莹的,只有沈家人的面色是沉甸甸的。

早饭还没上桌,大姨母一家和二姨母一家都来了,好笑的是大姨爹扛了一大包东西。

说让带给大鱼,莫修谨笑着解释,他们不会路过江南,不过可以托商行把东西带过去。

大姨爹很不解,都是往北上,怎么会不路过呢?

大姨爹最远就去了光州县城,对光州以后的地方,相距有多远,他完全想象不出来。

大麦姐笑道“我都说了,不同路,爹非不信。”

大姨爹也不在意,豪爽地把东西往小盼哥怀里一塞

“那给你和林钟,反正衣裳鞋子都差不多大,你俩能穿。”

“大鱼现在是官,也不缺衣裳穿。”

大姨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儿子当官了似的,不管跟谁说话,三句必扯到大鱼当官这事上面来。

这时冬素看到二姨母不断推山山,山山今天穿了一件葱绿的棉袄,站在那里,就像一捆菏泽大葱。

这个表弟的审美,依旧很……独特。

只能用独特来形容,不过他想要的是吸睛,这个目的绝对达到了。

被二姨母推了推,山山很是纠结地看着小盼哥。

然后他眼珠一转,拉过大麦在一旁不知道嘀咕啥,不一会,大麦又来小声问冬素

“冬素,我问你个事,你别笑话啊。”

冬素忙点头“是不是山山让你问得?你放心,我保证不笑话。”

大麦也觉得难以启齿,不过还是低声问了出来

“你知道朝廷有个叫祭酒的官,是干啥的不?”

“是不是专门给皇上酿酒喝的?”

沈冬素……

果然是男人就想当官!这是大鱼哥当了官,把这些男孩子都给激起了斗志。

可惜让山山失望了,朝廷的祭酒,跟他酿酒完全是两码事。

等冬素把国子监祭酒是干啥的告诉了大麦姐,她没笑,大麦姐则是捂嘴偷笑。

山山不想读书,却不知道人家国子监祭酒,就是专管读书人的!

跟酿酒一点也不沾边!

等大麦把这个消息告诉山山,山山远远朝冬素拱拱手。

然后直到冬素出发,都没再看到‘那捆大葱’,看来是太羞愧了,不好意思见她。

不过冬素还是跟二姨母说了句,山山要是想当官,就去读书,他年纪还小,现在读书还来得及。

靠酿酒,是当不了官的……

今天的早饭桌上,大家的表情都很凝重,连小满也觉得食不知味,想到冬素姐吃了饭就走,多好吃的早餐她也吃不下了。

等听到整齐如地动一般的脚步声,大家都跑出去看,然后又惊慌地跑回来。

连二姨母都不禁放低了声音“冬素,外面来了好多兵。”

林钟忙笑道“那是皇上的禁军,专门来护送王妃的。”

以前这样的热闹事,全村都会跑出来看,但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敢跑出来。

只在自家门边或窗口偷看,实在是这支禁军的气场太强了,全都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腰悬长剑。

齐齐下马恭敬地道“恭迎王妃!”

直到这一刻,全家人才惊觉,过年在家笑嘻嘻没一点架子冬素,可是皇家的儿媳妇啊!

沈冬素不让大家送出去,因为送出去当着禁军的面得行大礼,就连父亲和阿爷,也要向她行礼唤‘王妃’,这不是她想要的送别。

只在堂屋门前告别,临行前沈爷爷突然想到啥,转身回自己屋里。

拿出两个竹筒来递给月见“这是屋后土和老井水,去了幽州要是水土不服,就煎着喝。”

冬素强忍着眼泪,轻轻地嗯了一声,目光从全家人身上一一扫过,强笑道

“大家都回去吧!明年我和王爷一起回来过年。”

这是安慰人的话,谁都明白,这一别,再见之期不知要到何时了。

她上了马车,从车窗往家门口看,大家果然都跑出来送行。

inf。inf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