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 139 章 补更章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9 章 补更章节(1 / 1)

果干的销售从六月下旬开始,但一直持续到七月底,才有第一批货送来丰州县。

带货回来的人都乐得牙不见眼,开口都是“生意非常火爆”!

从津口县出来,往四面八方售卖的人,没走多久,货物就几车几车的被清掉,很快返程,还带回去许多别地商人来进货。

他们这一队人都往返了三次,还是另做了分割,不然现在还回不来。

生意好,又有另外的销路。

宋原联络了从前在海上往来的商人们,以及现在给他们供货的草原商人,两头下来,出了两万斤的货。

海商们又各有人脉,江家在上陵府也要给赵大宇和李燕白送货,在上陵府就让他们来回跑不停。

要不是为了赶着季节,给丰州县也送一批货回来,他们还得耗在上陵府。现在还有弟兄在那里来回拉货。

谢星珩听了,心中只有一个感慨:上面有人好办事。

否则哪能这样顺利?过路费都能熬死人。

送货的路线拉长,成本也随之增加,越往北,价格越高。

这也是他们的定价策略,过一个府县,价格都会有所上浮。

因还有人持续性的拉货出津口县,谢星珩首批货物就都留在了丰州县,先让当地百姓们尝尝鲜,下批货物,再做分割,留一批,再往外销售一批。

他抽空去找白喜文说了,暂时不急着买铺面,等果干过了季节,忙过这阵子,看看手里余银。

到时糖盒的货款也要结算,加起来看看。

这一回,余下的铺面们,他要争取一次拿下,不再这样慢慢摸摸,一间间的吃。

江知与也在果干到货后,去糖厂找新任厂长贾代全说了事,现在生产计划按照最高标准来。

果干销售过一段落,就会迎来水果糖的风潮。

水果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他们不能确定最终销量,先以火爆来看,反正所产水果糖,以地域划分,当地零售以及加盟商批发,都能吃下。

现在规模还是太小,嘉源省只有一家糖厂,丰州县紧跟着继续供给,也只是让嘉源省的生产压力小一些罢了。

谢星珩把去年的营销方式用上,再做了全新调整。根据当地民俗,来做深入人心的广告词。

比如嘉源省的特殊风俗,就能说神佛最爱的供品。

这样夫夫俩不在津口县,忙碌只是接货的那一阵。安排下去以后,落在手里的事情不多。

谢星珩得空,还是继续学习。

孟培德写信叫来的学生们,陆续到了丰州县。

正式下乡之前,先给谢星珩做“同学”,一同上课,制造竞争感,也给他开阔思路用。

一道题,一个人有一个解法。

往年程文看的往年思想,活生生的人站在面前,就是活生生的新思想。

并非是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而是真人面对面,可以就一个课题深入的聊一

聊。

这般忙碌,持续到九月份,才告一段落。

九月时,各地商人在果干的销售热潮里,自然而然的加入进来,想要分一杯羹。

他们进货以后,又往四面八方售卖。无形之中扩大了销售市场,也成为了运输队的一个个中转站。

运输队到了,他们若是缺货,当场就能拿下。

若不缺货,运输队就继续向前走。

因运输队持续性送货,商人们也无法囤积奇货,以抬价格。除却少量抢占先机,大挣一笔的人,余下都老老实实薄利多销,让果干更快的售卖一空,解决南地的果干储存。

持续到九月中旬,市场才出现了微量饱和。

这个饱和是指,运输队的人,要走更加长的路,才能把货物卖出去。

经历了三个月,他们才在过季的时候,把大批量的果干,送到了京城。

早有其他商人零散的到京城卖果干,这里的市场打开了,但未铺满。

来自津口县的商队到了以后,在城门那里,就有众多商人闻风而动,抢着时辰来买。

到了京城,他们就不会继续往北走。这是终点站。

终点站也和沿途经过的府县一样,有人批发,就照着批发价出售,不必因零售的价格高一些,就把时间耗在这里。

果干快要卖完了,这个规则不变。因为水果糖已经在出货了!同样一批运输队,拉完果干,还要拉上水果糖。

他们一路都带着些样品,凡是进货量超过千斤的大商人,他们都要送几颗各种口味的水果糖,透露水果糖即将上市的消息,将销售果干时结识的各地商人,继续保持联络,无缝替换到下一个生意里。

说是今年要开始售卖的水果糖,来得很迟很迟。

果干结束,迎来了果酱与蜂蜜。货少,吃法多,打着“南地特产”的名号,往来皆是津口县的商队,沿路给面子买货的人极多。

货品连丰州县都没送到,就已售空。

这一次的销售情况,也能当做各地经济水平、民众消费力的大摸底。

依着这个,当权者和生意人,都会有自己的考量。

糖厂的第一批水果糖,就根据各地的经济,安排了出货量。

运输队有了方向,效率更高。

水果糖需要高端的包装,这批包装陆续被运输队带到嘉源省。丰州县还单独出人,把各式样的包装盒往南边几个发展好的府县送。以供他们包装糖果。

更多的水果糖,则一如计划,满足各地加盟商的基础进货需求之后,余下货品,都送到了京城。

在京城开了一间加盟糖铺的顾慎行,成为了最大赢家。

水果糖跟果干不同,水果糖是糖厂出品,按照契约,他们要优先供货给加盟商。

有加盟商在府县,他们不会轻易出货给别的商人。

顾慎行的加盟铺面,是他的夫郎苏冉做主经营。他们夫夫俩从丰州县观光回来后,就都很有干

劲。

为着水果糖,苏冉还特地回了一趟娘家,送了许多样品出去。

卖得再好的货物,也需要有人唱名叫好。尤其是京城,这里遍地是贵人。

单看水果糖的包装,就能猜到这次是要做上层权贵的生意。

单独在铺面里售卖,它就只是糖铺的新品。利用人脉圈子,把水果糖的名声打出来,那它就是权贵们都认可的好糖果。

和苏冉一样,顾慎行也在人脉圈里,为水果糖做宣传。

以他所在的翰林院为起点,又再找同窗好友,还给老家寄送,再悄摸摸把商品送到了国子监。由这些官商里都首屈一指的二代们,从内部瓦解家人们的意志。

他俩实在大气,首批送来的千斤水果糖,光是做宣传,上下打点,就用了一半的量。

这一半,也是顾家人脉的展示。

好东西,不怕晚。

风头很劲的水果糖,有着过硬的配料和口感。

水果制作的糖,本身就足够有噱头,口味丰富口感好,则让它留住了大批的回头客。

各式各样的包装,任他们挑选,其中又以九宫盒为最。

但凡去了糖铺,就无法不被精美的九宫盒吸引。

九宫盒齐聚了十款火爆畅销的水果糖,买一盒,尝十种口味。还能把“天宫送福”图抱回家!更有精美神仙小卡随机盲盒玩法,幸运顾客甚至能开出限量绣像画。

这些附带的东西,对权贵们来说,都是小玩意儿。

别说那些小纸片,就是绣像画,他们说一句想要,京城有得是绣工给他们做。

关键是娱乐性,以及盲盒的不确定性,这是花钱买不来的体验。

同时,权贵与权贵之间,也有攀比。

水果糖售卖期间,顾慎行亲自下场做引导,让这些攀比在水果糖的购买上体现。

水果糖价贵,买得多就是有钱。

水果糖包装盒不一样,某些限量款先来先得。先来也不一定能买到,因为价钱不一样。能用限量包装盒的人,就是有钱。

九宫盒能抽盲盒。抽到的限量绣像画的人,就是比没有抽到的人幸运。抽不到,那你不会多买一点啊?

什么?嫌贵?那你没钱就让让道。

这是谢星珩特意提点过的“奢侈品销售法??[]『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人在被看不起的时候,容易被激怒,产生报复性消费。

做这种事的时候,要看人下菜。不能为一盒糖,掉了脑袋。

顾慎行比苏冉放得开,彻底落实了“挣有钱人的钱”的计划,让水果糖的销量一天天创新高。

江知与跟徐诚的名声,也在这个时段,随着水果糖的畅销火爆,带来了一阵热议。

在皇城,没人说“糖王”,所聊之言,皆是“两个能干夫郎”。

其中又以徐诚的议论度最高,因为他是林庚跟王府闹翻也要娶的民间小哥儿。是皇上下旨赐婚,但做贵妾的“丢人玩意儿”。

没成想,竟有这般本事。

水果糖的销售额,让糖厂的经济压力骤减。

?本作者羽春提醒您最全的《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首先是各厂的原料开销。今年是水果糖占大头,存货变现银后,他们一批批给果农们结算货款。

其次是果酱厂的加工款项。

水果需要熬制成糖浆,再进行下一项加工。

这个步骤简单,糖厂就能完成。但糖厂若全都包揽,出货量就要缩减一半。

跟果酱厂合作,就能多一批货。

亲兄弟,明算账。这批货款,徐诚带上宋原,去跟江致微夫夫谈。

果酱厂早已在果酱售卖上,实现了盈亏平衡。把一应开销去除,账目归零。

有果浆加工款到账,他们再采购生产,就能现银买果子,无需押后等待,让双方的人都心焦。

更南边的生意,是江致微亲自谈的,今年是头一年,这回结算货款,他要亲自去一趟,也跟当地的县官再做沟通,确保来年的合作。

他还要提出植树造林的事,在挣钱的基础上,讲长远发展,也好被人接受。

至少在津口县是这样。去年的津口百姓对植树造林一事不够热情,今年的果干又制作一回,他们的柴火不够。

林区很大,但林区是金疙瘩。他们还能砍了能结金子银子的成熟树,拉去当柴火烧啊?

一年两年的没事,林区还有杂木可以用。

往后年年制作果干,又哪来那么多杂木可砍?

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他们这里荒地多,但草深树少。也没跟别处一样大面积种地,可以有麦秸稻草烧。他们得为以后做打算了。

货款层层落实下来后,时近年底。宋原要返乡。

徐诚肚子显怀,至此已经藏不住,外头天寒地冻的,无法远送。他预计在二月份生产,今年是回不了家的,委托宋原给家里带了些东西。

今年又做了些皮靴、出锋袄子、皮毛大氅。徐家有,给江家也送些。

这回宋原过来,加深了合作,他们跟宋家也随之亲厚,一并捎带些东西回去,算徐诚给舅爷的礼。

家书厚厚一封,徐诚问过林庚,也给王府写了封信,说他怀孕的事。

警惕十个月,跟警惕两个月不同。藏得住的时候,想方设法的藏。藏不住的时候,就要大大方方。以后孩子出生了,也有名正言顺的身份。

宋原离开前,又去江致微家里坐坐。

江致微还在外地没有回来,家里一应事务是卫泽操持。

卫泽在果酱厂做了半年的监工,在忙碌里,各处顶缺,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他本来就是爽利人,现在跟人说话不见怯怯,大方得体得很。

宋原过来,他好茶好菜的招待,叫来弟弟妹妹作陪,自个儿出门忙活一圈,收拾了一份土仪,交给宋原带回丰州县。

家书是江致微提前写好的,卫泽又临时加了一封——他一直没有松懈,现在已经识得许多字,可以

写信了。

夫夫一体,江致微的心思,他看得明白。想跟大伯一家好好的,但娘亲横在中间,是越不过的坎儿。

?想看羽春写的《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 139 章 补更章节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亲近是真的,但亲热不足。江致微有点端着。

卫泽不好掺和这件事,他也不会盲目的去劝说。他想着,江致微的家书比较公事化,言语稍显硬板,他就写封家常一点的。

说说家里近况,也说说两人的成长,家里的改变。

卫泽也怀孕了,这件喜事也写上。

冬天路不好走,宋原十二月初就动身,这一路为着安全,他比来时慢。

返程时,才把他最初的“看看情况”计划落实,沿途走走看看,对他将来要走的这条路,做了丈量与考量。

十二月的丰州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日活动。

各家都忙活起来,因百姓的参与度高,彩头是越来越不好藏。他们藏,百姓找,斗智斗勇里,传出来好多引人发笑的趣事。

今年家家不缺肉吃,日子好过了,到了年底,媒人们忙得飞起。

不论几时出门,哪怕是雨雪天,都有媒人骑着驴子,在街头巷尾的走。

一条街能看见好几个,百姓们坐门口,就能跟他们搭话。

问问是谁家在说亲,谁家小子跟谁家的哥儿姐儿说成了。

就这么间接性的聊着,都能拼凑出完整的说亲流程。

年底时,谢星珩跟江知与千留万留,才把孟培德留在丰州县过年。

人留下了,谢星珩又不去学习,请了三天假,去逛小集忙活。

冬日活动热闹,孟培德领着几个学生去街上走走看看,也歇歇缓缓,看看丰州县在丰收过后的年节怎么过。可以放谢星珩的假。

谢星珩到了逛小集,只办一件事——把对街余下的铺面都拿下。

冬日活动开办到今年,江家已经足够熟悉,各家合作商也热情高涨,整体筹办下来,预留资金后,还有一波回笼期,可以平帐。

谢星珩优先铺面买卖来,活动开销,可以先让合伙人垫付,他等冬日活动结束后再还款。

铺面的买卖相当顺利。两个拿乔的老板是什么下场,大家伙都看得见。

江家今年更是红火,果干、糖浆、蜂蜜,更有王炸水果糖。

都说水果糖是糖厂的,但江知与是不是姓江?这就是一家的!

这般红火,还持续时间这么长,江家也如以往的条件,铺面照市场价来,允诺他们签订新的供货商契约,从台前转幕后。

还是谢星珩亲自来谈的!

这哪有不同意的?

年底衙门也忙,各处都在清点。契据送过去,孙知县一路开绿灯,当天就给他盖印留底。

谢星珩拿了铺面契据,又把几个账房掌柜的叫来,他要看看账本。

年底要算账,账本都拿出来清点核实,谢星珩只过个本数厚度,做了抽查,就去找白喜文,让他从白家库房里,给他拿个好盒子用。

然后再转道去找黄乐文,从他家拿些绣样精美的绸缎,用来垫底。

谢星珩答应过黄乐文,年中时会带他谈一笔生意。

年中时,只有运输队的人来丰州县,能主事的一个也没有。这计划就搁置了。

他来拿东西,颇不好意思,但跟黄乐文说:“别担心,我早做了准备。年底没等上,来年一定办成。”

黄乐文家里都等着的,等到年底,没个准信,要说不失望,那是假的。

但黄家人一向能忍,现在也忙,有钱挣,便没声张闹气性。

黄乐文听着谢星珩这番话,犹豫一阵,还是开口问:“这事儿真能成吗?我心里都没底了。”

谢星珩点头:“一定能成的。”

时机早晚的事。

他给林庚写信汇报过工作情况,有琉璃和珍珠做保底,他带几个人发财算什么事?又不是从林庚口袋里掏钱。

津口县的纺织业和服装业也不发达,跟丝绸之乡嘉源省离得近,那又怎样?百姓穿得起丝绸吗?

谢星珩琢磨着,林庚跟徐诚两人,应该是被更重要的事情拖住了。

他们无法抽身,身边也离不开人手,只能把少数的人,精干着用。让他们各处打点关卡,这样才能让运输队在没有大管事的情况下,一路安稳。

而他只在信里稍提一嘴,没说具体的生意时机,想要面谈商议,也因此没有得到准信。

年底徐诚一定会往家里送东西,到时会有家书信件。

他看看林庚有没有回信,对这事儿怎么看。若有,最好。没有的话,他加急写一封信,把该说的都说了,尽量把这件事谈成。

合伙伙伴,也是自身底气的一环。

一家强算什么本事?跟他合作的,家家都强,才是硬本事。

带出他们来,再有官位威慑,老家这头才会稳当。

老家稳了,老婆孩子跟着他远走异乡,才会放心。

谢星珩拿了绸缎,又在逛小集的货架上,精挑细选了一把结实精巧的小锁,带着配套的钥匙,去找王延,让他根据这个大小样式,给他弄几个漂亮络子挂着。

他一通操作下来,当天就把东西拿到手,当着合伙人的面,用绸缎垫着木箱底,先放账本,又另外准备了好些信封,每一封都有年月日,写着某年某日于何时以何价位成交。里头装着的是铺面地契。这些都再用个小匣子装着。

另外,逛小集的扩大,也是增加合作方。

合作商、供货商的合约契据,还有员工的“劳动合同”,都再拿了个中号木盒来装。

江家的货物,都出自农庄。

油盐以及家禽家畜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府城。

在码头那里先租后买了联排仓库做库房,这些契据,单独放一个信封,跟地契放一起。

谢星珩又问白喜文:“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年底才清账过,白喜文记得清楚。

“刨除活动经费

,还有七百二十两。”

这点银子,说起来不少,兑换成银票又没什么看头。

谢星珩看旁边还有个中号匣子,便白喜文说:“你拿两百两出来,一半拿去做‘金鱼’,一半拿来做‘银星’,尽快把东西给我。”

金鱼银星是金子银子制作的小鱼小星星,一枚有一钱的分量,是他跟江知与钱袋里的常见物种。

白喜文看他把大大小小的盒子都用完了,眼皮抽了抽。

“你不是说只要一个箱子吗?”

他不确定谢星珩要用多大的型号,便各种大小都拿了一样,结果谢星珩都给他用完了!

用完了,还要说他小气。

“你拿来不就是给我用的?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

账上银子实在少,这些木盒木箱用料扎实,小匣子还有木香,定是好货。

谢星珩不想掏钱结账,他决定赖账。把白喜文说一顿后,他转移话题,跟他们说:“小年时,我们大家伙儿一起吃个庆功酒。这条街两排铺面都是逛小集的了,值得庆祝!”

这是好事儿,庆功酒走公账,从账上余银里走。

白喜文确认了下请客名单,听谢星珩说要把铺子里的伙计也算上,心里算了一笔账,便不跟谢星珩计较盒子的价钱。

白家能从上水县拉木料了,这点东西不值什么。

王延则说:“那么多人,他们一定会请你讲两句,尤其是其他合伙商,你记得把你的生意经带上。”

黄乐文听笑了:“是你想要听生意经吧?”

王延脸皮还薄着,红着脸蛋梗着脖子道:“难道你不想啊?”

黄乐文也想。

他都变得爱读书了,希望他也能长个好脑子。

谢星珩有“生意经”,一个封皮上写着“生意经”的小本本,是江知与给他做的。

当时是江知与怀着孩子,在家里写孕期日记,他便跟着一起写写生意经。

初时记录频繁,一个本子转眼就写完了。本子都交给江知与了,他想带带小鱼。

后来就写得少了,现在这本,从去年写到今年,里头一句生意经没有,都是些随笔杂记。

谢星珩惦记这件事,想着场面话还是得说两句,回家再翻翻旧本子,找两句实用干货,这便够了。

下楼后,他看着对街的铺面,又回望愈发敞亮大气的逛小集,突发奇想,沿着街道走到街头,再从街头一步步走到街尾,从脚步丈量他打下的江山。

多的感想没有,只剩一句“好累”。

在回家的马车上,谢星珩翻看着他那本没写完的“生意经”,里头还偶尔夹杂了几句骂人的脏话,回顾去年到今年的行程与事项,他摇头叹气,摸出炭笔,在本子首页写上年终总结词:奋斗哪有软饭香。

什么生意经,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吃软饭快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