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 109 章 你怎么不回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09 章 你怎么不回家(1 / 1)

江致微的住所在蜂房附近,仅隔着一条石子路,像乡间小径,环境很清幽。

清幽也意味着清苦。他现在主要营生有两个,一个是卖蜂蜜,一个是教书。

津口县有县学,教谕的平均水平很低。别的县城当教谕,得是举人起步。秀才只能开蒙学,给小孩子启蒙。

津口县的县学以秀才居多,童生也有。因当地教育资源差,教谕都只是秀才而已,本地人送孩子读书的动力也弱。

江致微是县城里少数的举人之一。

本地举人,都已年老。外地来的举人以及举人以上功名者,江致微是最清白的一个。

他到县学教书,县学的秀才跟童生们也在下面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资源少,读书人少,也就导致女官们的基础学识水平很低。

她们做事爽利,也能管住人,但见识有限,在这片大地上,只能充当“守护者”。保证县城的自然运转,要谋出路,还得看朝廷。

到家里,这个小房子内部构造一览无余。

进门就是堂屋,一侧砌了灶台,一侧摆了数只坛子,用来放米、面、酱菜。正对着大门的墙壁边摆了张小四方桌,左右各两把椅子。

两侧墙壁都开了个小门,挨着灶台的是江致微的房间。另一侧是姜楚英的房间。

桌上果然有饭菜,但卖相惨不忍睹。

貌似是有一条鱼,已经焦黑发糊。其他几盘青菜也都煮过头,失去了本色。

桌上茶壶缺了口,边缘还有裂纹,缓慢漏着水,在桌上流了一滩。

屋子实在小,容纳不了太多人。

徐诚左右看看,决定先跟林庚另找地方安置,把随行的护卫带走了一半。

他们走了,院子都显得空。

江致微看起来早就习惯了,先擦了椅子,让江承海跟谢星珩坐。

然后回屋拿了只茶壶出来,配了杯具,给他们倒茶。

茶已放凉,不好冲蜂蜜。

茶也是劣茶,生水涩口,这茶则苦味浓。没有回甘,苦味无穷。

江致微神态平静,边收拾桌子,边跟他们说:“这是当地特有的苦芽茶,味道差了些,但很提神。也能用来入药,他们进山都会带一把苦芽,提神醒脑用。”

山里有瘴气,带把苦芽,能起到预防作用。

江承海视线跟着他跑,看他对家务事熟练,对灶台也熟悉,说起这里的琐碎小事,就跟家常聊天一样,心疼得不行。

“你怎么不回家?”

江致微听见这句,才有明显的情绪波动,眼睛也湿润了。

他摇摇头,过了会儿,才说:“回不去了。”

津口县热,家里小小的,各处都有东西塞满,在堂屋生火做饭,热意一下就把这里变成了活蒸笼。

谢星珩说:“应该可以在外面搭个灶台?我看院子还挺大的。”

江致微摇头:“搭在外面

两次,都被我娘烧了、砸了。”

露天的灶台,让姜楚英很没安全感。

下毒的事,她不认错,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但她留下了心理阴影。

现在疯了,别的事都浑浑噩噩,唯有食物安全问题,她看得很重。

放在外面的灶台,她认为会有人下毒。

有学生给江致微送菜,她也尽数扔掉。

扔掉都算好的,她甚至骂别人要毒害江致微。

因为她这种行为,母子俩的生活压力更大。

江致微除了蜂房之外,又另外开了两块菜园。

嗯,开辟两块菜园的原因是,他不会种菜,多种一些,能赌个存活率。

疯子不讲理,也说不通。

又是亲娘,他无可奈何。

这是姜楚英自作自受,江承海跟谢星珩都没对此做评价。

谢星珩扯扯领口,起身帮忙弄午饭。

他刚靠近灶台,姜楚英就发出尖锐的“啊啊”声。

她应激,认为谢星珩会下毒。

谢星珩看向江致微。

江致微轻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

过后,室内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江致微弄完饭菜,单独盛了一碗送到姜楚英的房间。

姜楚英不进房间,也不认识江承海跟谢星珩了,她怕生人,又想盯着他们,竟就直接坐在了房间门口的地上,背靠着门框,吃一口饭,又拙劣的抬头“盯梢”。

二个人在桌边坐,江致微从房里拿只椅子。

菜式二样,有时蔬,也有鲜鱼,还有一样鸡蛋汤。

正式坐到了一处,才好聊家常。

江致微主动说起爷爷奶奶的墓地在哪里,还有江老二一家的现状。

“大伯,你要是只想祭拜爷爷奶奶,那就不用去找二叔了。他现在跟从前不一样。”

江老二从前是京官,还是在吏部任职。本地职官里,女官并未把朝廷委派的所有职官都顶替。

这也导致还有其他人,是受吏部调任,来南地受苦熬日子的。

他们都想离开这里,要离开,少不了上下打点。

打点时,又能获知别的小道消息。

比如说,江老二把亲生的孩子,送去老太监府上当侍妾。

这件事在京城不是秘密,碍于黄公公的面子,平时没什么人提及。

现在黄公公死了,江老二也落魄了,被贬到津口县,连官印都被人夺了。谁还瞧得起他?

这件事传开以后,就天天有人在他家大门吐口水。

江老二家的孩子多,老大成亲了,老二离家在外,往下排开,老二老四到了说亲的年纪。

老二是小姐儿,长得比较文秀,普通样貌。老四是个儿子,没点本事,又把哥哥们的坏习惯都学到了,成天里游手好闲,招惹是非。

江老二原想着,二姐儿再怎么也是官家千金,在津口这个小县城相看亲事

,是件易如反掌的事。

结果没人敢娶二姐儿。流言传得很难听,说他能把二哥儿送给老太监,二姐儿怎么就不能送给某个上官?

好好当个官,儿女没跟着沾光,反被他养成了家妓、官妓。

这话实在难听,江老二气不过,跑出去找人理论。

找的自然是能获知这个消息的同僚们。

人家不跟他打嘴炮,他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官员,都谨慎着不打他也不骂他。

但敲锣打鼓的,把他找人理论的事,大声宣扬大声喊。

江老二做出了不要脸的事,别人把这件事说出来,他又要脸。

他百口莫辩,除了让人闭嘴,就只会重复“不是这样”。

那些人问他:“不是这样,那是哪样?你家二哥儿是不是送去太监家里做侍妾了?”

这是真的。

一次点头,家里孩子的名声全被破坏。

二哥儿给太监当过侍妾,二姐儿就成了家妓。

家里被人闹得,有一阵很多流子来问价,二姐儿受不了侮辱,数次寻短见。现在被县里女官们带走了。

江致微说:“二姐儿识字,女官们毕竟不是朝廷任命,她们读书少,朝廷下派的其他官员,做事总有敷衍、作假,二姐儿现在当文书,给她们念书信,也念书本。”

江承海紧皱的眉头松开。

“老二作孽。”

江致微倒很看得开:“也是恶有恶报。”

江老二家的孩子,都霸凌过江知与。

欺负人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自己也有被人欺负的一天吗?

他又说了些老二家的现状。

夏元仪身体不行了,对江老二死了心,也被江万川闹得没耐性,现在一天天的研究养花。

她是官家千金,对花花草草不陌生,名贵花种都是亲自照料。

这些培育出来的花,会送来江致微这里,供他的蜜蜂们采蜜用。

江万川来到这里,看不起当地人,成天牛哄哄的。带着四弟在外面招惹是非,被人打了好几次。

不知他们是被人坑了,还是真的去赌坊输了。两人各签下了一千两的欠条,赌坊的人成天堵门。

其他孩子,受到影响,都不敢出门。

家里不敢请帮工,一群半大孩子,在家里劳务,忙得团团转,做得不好,还要挨骂、克扣饭食。

至于江老二本人,现在已经彻底颓废,酗酒而暴躁。

江承海听了,只是点点头。

家里大人立身不正,不给孩子做好榜样,也不教他们明辨是非。

养出一堆傲慢、欺软怕硬的娇贵孩子,遇到事情,大人又不能撑起门户,又不能给孩子指条明路。

这般境况里,孩子没个主意,外头环境又不好,家里哪能和睦顺达?

他问江致微:“你什么时候搬出来的?”

江致微说:“到了津口县第二天,找到住处就搬出来

了。”

后来连着换了七八次住所。

江老二常来找他纠缠。希望他“振作”起来,好好读书,再去科举。说什么他还年轻,前途光明得很。

江致微有自己的规划,这些都当屁听了。

但他娘得了癔症,精神状态不正常。江老二过来纠缠,姜楚英就好不了,要跟江老二闹。

为此,他数次搬家,只为远着江老二。

后来为养蜂,也搬家了数次。

县城很大,整体乱中有序。

氏族、作物、林区,都有划分地盘。

女官们对县内的经济发展很看重,听说江致微打听消息,亲自来问过,又带着他四处走访。

江致微在好几个林区都看见了蜂窝,数量很多。

林区大,分布相对零散,但走一段,总能碰见。

他听说,是因为蜂窝在林区,没人敢放火烧。

而林区地形复杂,不利于逃走,慌不择路的情况下,还可能踩到沼泽,捅蜂窝的风险也高,这些蜂窝就都保留了下来。一代代的发展后,蜂窝的数量就很可观。

这是本地人的经济收入之一,林区规划了地盘。外姓人不能去取蜂蜜。

这是野外资源,产量不能保证,也因林区多是野花,野花数量也没多到能供给这么多的蜂窝,蜂蜜产量不太高。

江致微的蜂房,是精心挑选的地方。

他前期资金有限,只能选在野花聚集地,开一条小路,放个蜂房,然后去林区探险,摘蜂窝。

这个是要给钱的。

给钱就有宗族愿意卖。

反正蜜蜂很多,少一个蜂窝没关系。

为养蜂,他被蜂蜜蛰得浑身是包,血泪教训里,逐步调整,制作出了养蜂防护服。

这个防护服他推广出去了,当地人都会跟蜂窝打交道,穿着防护服,他们终于能尽情研究怎么取蜂蜜,也能在林区扫荡,将空了的蜂窝摘走,回家熬蜜。

江承海听到这里,很是欣慰。

身处逆境,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能因地制宜,适应环境,没有出路,就寻一条出路。

很好。十几年的书,没有白读。

饭后,江致微从灶眼里取温水,给他们化蜂蜜水喝。

他的蜂房还没规划出花种区域,根据近期经验,他发现盆栽的花,只能微量产出蜂蜜。

花树就不一样,又大又多又密集。

不过花树很贵,他现在移植不起。

现有蜂蜜,能算“百花蜜”或者“什锦蜜”,是多个花种酿制的蜂蜜。

蜂蜜很纯,口感细腻,清甜不腻。

江承海问他怎么合伙。

这一副要出钱给孩子做创业基金的架势,又把江致微的眼圈说红了。

江致微摇头:“暂时不用。我做这个,也不是为了挣大钱。”

他移植不起花树,暂时也买不起花树。

但有些

女官家里势力大,同样有林区,有蜂窝,有花树。

他根据经验,有了推断,需要试验才能出结果。

他已经跟人沟通好了,算着日子,感觉这几天丰州县会来人,所以还没出发。

“我要去林区住一阵子,统计不同花树的蜂蜜产量、口感。”

他有了结果,别的宗族也能因此受益。在有防护服的情况下,可以人工挪动蜂窝。

在城区造蜂房,花费太高,对县内百姓也有安全隐患。

就在林区做调整,那里就是天然养蜂场。

然后再进行少量多次的野蜂驯化,来试着做真正的名贵花种蜂蜜和百花蜜。

江致微认为,当地经济差的另一原因是,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东西,引来外地商人。

商人来得少,货品流通率就低。本地缺的东西会一直缺,本地有的东西会一直内部自销。

本地有的东西,在当地又叫不出价。一年到头忙下来,挣不了几个铜板。

这是他摸索出来的路,跟夏元仪有过数次讨论。

他们端着蜂蜜水,去院子里的荫凉地说话。

江承海听他频繁说起夏元仪,对这个弟妹刷新了印象。

“她性情变了?”

江致微点头:“家逢巨变,是人是鬼都看清了。到这境地,也不想争什么了。”

他说了很多养蜂的事,自己的生活情况,只是捎带提及。

江承海又想着,到时离开津口县时,也拿一批蜂蜜回去卖。

他看江致微变化大,看起来是沉稳内敛,波澜不惊了,但依然怕伤着他的自尊心。

说了要拿货以后,又乐呵呵说起家里的生意,让他别多想。

家里的杂货铺,改成了小集市,里面卖很多东西,还有合伙人、供货商。

江承海指指谢星珩:“珩儿搞的,现在可红火。你是自家孩子,就没什么考核不考核的,你从中周转,做个供货商吧?把津口县这块的蜂蜜收集起来,我带到丰州去卖,沿路也能卸卸货。”

江致微哪能听不出他的良苦用心?

先前拒绝了投资,正经的谈生意,再拒绝,未免太不通人情。

他想了想,说:“可以是可以,但蜂蜜不好保存,现在天热,县里很多蜂蜜都烂手里了。也是淡季,没什么人去采蜜。夏季里,他们都摘果子。”

果子的保质期也短,不过津口县是南地的“入口”,这里挨着别的府县,可以将果子卖一卖。

价钱自然不好看,好过没有。

江承海知道谢星珩主意多,又看谢星珩。

谢星珩想了想,说:“我教你制冰,你用冰保存蜂蜜。这段时间先叫人采集。”

质量方面,他不提。他要看看江致微对这件事是真的上心,还是只是表现得上心。

江致微的现状,一样让谢星珩心里不是滋味。可有了“仇”的两家人,他不敢轻易赌人心。

谢星珩也释放

善意:“果子也有法子,你让人试试做果酱。”

谢星珩了解的果酱制作方式,多数都会加入白砂糖、柠檬汁。

?想看羽春写的《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 109 章 你怎么不回家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比划一番,又说了柠檬的外观口感,问江致微知不知道。

江致微去年才来,这是他在津口县渡过的第二个夏季。

去年时,他还以为水果是津口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亲眼看到成百上千斤的果子烂在地里,他也着急。

那时他试着用晒大酱的法子,去晒水果酱,想着能救一批是一批。结果不行。

因有这个经验,他对当地的水果种类极为了解。

说柠檬,他想到了一种叫“酸酸果”的东西。

不能直接入口,但滋味特别,相对耐放,销量还不错。

谢星珩口述了果酱的制作方式,只“白砂糖”就把江致微难住了。

水果价贱,糖制品价贵。用贵价的糖,还是优质白糖,来处理贱价水果,他愿意尝试,当地百姓还得说他疯了。

谢星珩笑了下:“我们不能让所有百姓都接受新事物,任何东西都有风险,所以才有先富带动后富。你看着组织人手,让爹在这里开个果酱加工厂,当地进货,当地招工。你做中间人。”

谢星珩又顺带提到:“小鱼跟徐诚合伙开了糖厂,白糖的供应不用担心。绝对稳定。”

江致微很惊讶:“他们开糖厂了?”

谢星珩笑着点头。

话到这里,天色已晚。

最后闲话了几句家常,也说徐诚成亲了,嫁进了王府。

江致微彻底惊住了。

等徐诚派人来接应了,他们先告辞,明日再会。

谢星珩等江承海先出了院子,落后一步,跟江致微说:“小鱼很惦记你,爹爹也记挂着你。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好连带的。你娘现在这样子,我们也不会再说什么、做什么。能回家还是回,没什么回不去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让这件事过去。”

江致微垂眸,过了会儿点头。

他聪明,知道谢星珩不会因为他来津口县。

所以他直接问:“我做蜂蜜,或者做果酱,会影响你们的计划吗?”

谢星珩摇头,“不,你能帮我们大忙。”

经济支柱产业,只有一个皮革,会有很多限制。这也只是利用了天然沼泽和多余劳动力。

但蜂蜜、水果,是当地现有的作物。这才是民生之本。

皮革的产量,受限于畜牧业的发展。跟沼泽打交道,也不会惠及所有百姓。

蜂蜜跟水果就不同了。人人可做,家家能干。

谢星珩没经历过江致微这种人生低谷,但他能懂一点江致微的心理。

他从前想获得家人的认可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小有成效、得到大成果,也不敢打心底开心、放松。

他俩同辈,年龄差不多。在事业上,会有隐形竞争。

来自“对手”的认可,同样会让人获得力量。

谢星珩跟他说:“你这件事做得很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先试点再推广,惠及百姓又不伤害百姓,我很佩服你。”

江致微的肩膀陡然放松,他往院子外看了眼。江承海在外面等着,没催没喊,但视线总不经意扫过来。

是记挂着他,也照顾着他。

谢星珩又跟他说:“爹年纪上来了,往年旧伤陈痛都开始来找他,这次来津口县,若不是惦记着你,他实在没必要跑这一趟。”

双亲已故,坟前祭拜又如何?

江老二也没什么好见的。

这回生意,他要跟林庚先说一声,林庚和徐诚不来,王府也有别的管事跟上,护卫少不了。

这里又是林庚势力的周边城区,安全有保障。

江承海说再多,也掩盖不了核心目的。

江致微记下了。

一天下来,零零散散聊很多,他在这里做了许多尝试,也有许多想法,这时才透了点底。

“我是想着,赤手空拳的回去不好,想做一番事业,大伯跟阿晖叔也欣慰些。”

总好过心疼他落魄。

谢星珩笑了声。

不错

有良心。

“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能回还是回,面子不能弥补遗憾。”

这是谢星珩两世为人的经验。

他上辈子如果坦诚一些,跟家人的关系就不会那么拧巴。

江致微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生离死别,对这话的感受很深刻。

他重重点头:“我知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