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温州往事> 第370章 倪兰产子(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0章 倪兰产子(12)(1 / 1)

云南的自然风光是史可丰1直想去看1看的。

从上海远足离职出来,他的时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域。

和妻子倪兰1聊,1拍即和,两个人轻装简从,直飞昆明长水机场。

然后,包车去了大理。

大理的风景因为金庸的1部《天龙8部》而闻名遐迩。

而生活在大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人们有自己的总结。

简单来说就是,风花雪月。

即所谓的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史可丰想,风,花,雪,皆有时节的限制。

唯独这洱海月倒是得以常见。

史可丰和倪兰到达的时候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

白天的洱海,碧波荡漾,绵延千里,美不胜收。

旅途劳顿,史可丰和倪兰还是决定先睡1觉,等到晚上看美名在外的洱海月。

晚上十点,倪兰夫妇梳洗完毕,直奔洱海。

白天联系的船只已经在岸边渡口等候。

2人上了船,驶入了水,天,月编织的梦境之中。

月亮高远而孤幽地悬于碧空之上,月华清澈,冰凉。

史可丰对安静的妻子说:

“如此美景,只可惜了,没有带酒出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妻子靠在他的肩头说:

“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难怪古代的文人墨客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来,此情此景,谁不会发几声感慨。”

船家缓缓开船,在这碧波上徜徉了1个多小时。

到了后半夜,江风寒澈,倪兰的衣衫太薄,史可丰就示意船家回头靠岸。

到了3月底,史可丰带着妻子从云南旅游归来。

张亮的妻子生完3胎,也出了月子。

张亮又回归了职场。

在荣成大厦的会议室,张小虎主持了第1次的高层会议。

他淡定地坐在1号人物的位置上。

左边是史可丰,右边是邵东照。

后面依次是陈雯,张亮,倪兰,温小美和雷小宇。

他用坚毅而有穿透力的眼神,从两侧的同事的脸上扫过,说:

“感谢大家如约而至。

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大家现已就位。

我们的愿景是要做1家小而精的公司,紧跟市场动态,放眼全国市场。

要打造1个叫得响,又站得住的食品品牌。”

张小虎坐在主位上,侃侃而谈,气场强大地指点江山,纵横捭阖。

晚上,住在张小虎安排好的王朝大酒店里,刚洗完澡的倪兰问他:

“我听邵东照说,你很早就看好张小虎的能力,他当咩咩食品的企划部经理还是你破格提拔的呢?”

年龄接近50岁的史可丰身上逐渐找不到那种孤傲,更多的是1种平和的睿智。

史可丰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说:

“我当时在咩咩食品当总经理,功利心太强,杀伐果决,什么主管、经理和副总,被我换了个遍。

中层管理这1帮人见着我都是胆战心惊的。

张小虎是个异类,我看过他的简历,之前只做过卫浴行业,后来有短时间的创业经历。

但这些都不重要,看1个人,要看他有没有商业思维,有没有敏感的商业触觉。

我是做企划出身,当时,张小虎对企划部的定位和功能性的描述正和我意。

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我想的还要高远。

所以,我就破格提拔他当企划部的经理。

他走马上任以后,整个公司的形象为之1变,为公司是品牌文化建设做了很多实质性地工作。

他成长的速度很快,到了咩咩食品的后期,很多时候,当我找不到思路的时候,我就喜欢跟他聊天。

每1次他都有1些新鲜的观点,我们有不错的脑力激荡。”

史可丰问身侧的倪兰:

“你当时更他1起共事,感觉怎么样?”

倪兰想了想说:

“完全可以用如沐春风4个字来形容吧。

他是那种既给你压力,又给你方法,背后还给你实实在在的支持的那种人!

1般的老板只会给你压力,能给到后两种的实属凤毛麟角了。”

史可丰点点头表示赞同,说:

“有1次,我跟温州天歌集团的董事长袁采薇在聊天的时候就提到过。

我说,张小虎以前是把我当标杆,很多商业运作方法,他都是深入学习我的那两本书而得来的。

但是,3年5年之后,我将不如他,追不上他了。

今天的会议,无论是从气场,从控场,从谈论的内容到细节的把控都恰到好处。

你看,我们现在几乎都是1个熟人圈子架构起来的管理班子。

如果不把握好1个度,根本玩不转。”

倪兰问道:

“为什么这么说?”

史可丰讲:

“这种熟人团队,而且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人,管理起来更难。

施加的力度不够,事情可能没有办法向前推进。

施加的力度太大,如果加上没有很好的沟通,会导致什么情况?

会导致大家心理的失衡,当事人会想,我跟你关系这么好,你怎么1个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我,完全是把我往死里整啊。”

倪兰点点头说:

“你这么讲,我就明白了。”

史可丰说:

“我看啊,张小虎的格局非常之大,正心食品在他的领导之下,1定会走向全国市场。

之前,我们在上海碰面的时候就聊过,3年左右,会把总部搬到上海。”

倪兰说:

“现在好了,过两天我们就可以回上海了,在家门口办公,还能天天看到我们的儿子,太开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