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开局谋逆,皇上请退位> 第459章 只能有一杆秤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9章 只能有一杆秤(1 / 1)

就在秦骁气的头疼的时候,文慕晴身后跟着两人,抬着一个大箱子找到了秦骁。

“参见陛下。”

秦骁既是三军大帅,又是皇帝陛下,是军政最高的负责人。

文慕晴接着说道:

“这里是下臣这些日子以来统计的人口土地数据,同时下臣还标注了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开垦,难度如何,需要用到何种器械...”

文慕晴从箱子中取出布帛,上面是各地详细的地图。

一边说一边将各个地图铺开。

这些日子她除了从原来的官员那里收集数据之外,每天都会亲自去到田间地头观察确认,确保所有一切没有遗漏与瞒报。

白天统计,晚上整理,仅仅只是数日她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朕知道了。”

等了许久,秦骁又说:

“你还有事?”

文慕晴这才开口道:

“陛下,那开荒事宜,能否交于下臣来做?”

秦骁才想起来此前与她说过的话。

这才点了点头:

“那便交于你吧。”

随即挥了挥手,示意文慕晴退下。

待从大殿之中退出来,文慕晴心中却是翻江倒海。

自己如此努力,做到了寻常人做不到之事,又是如此事无巨细,可陛下却连

正眼都没有看,甚至就连夸赞之语都没有半个字?

她是臣子,这是分内之事不假。

她也不奢求陛下能够对她另眼相待,但至少不要如此看轻罢!

文慕晴摇了摇头。

看来,自己确实高看这位皇帝了。

他,完全就不能体会底下人做事的辛苦。

张天霖看出了文慕晴的不对劲,从后面追了上来。

“见过尚书大人。”

六部尚书,职位是在他之上的。

“张先生有事吗?”

她自是知道张天霖如今也算是陛下身边的红人的。

张天霖回道:

“只是见尚书大人心神不宁,故而前来为大人排解忧惑。”

文慕晴皱眉,这人可真有意思。

“本官还有诸多事物,不能与张先生叙谈了,还望张先生见谅。”

说着就要快步离开。

张天霖往前一步拦住文慕晴:

“尚书大人还是听一听的好。”

自己还真就拿他没有办法。

“快说!”

“尚书大人可知陛下心情不是太好?”

“张先生的意思是,我来的不是时候?”

张天霖摇了摇头:

“土地一事,陛下也是很看重的。”

见张天霖一句话分成两半说,文慕晴不耐烦的说道:

“有话快说!”

“我虞朝,要起风雨了。”

如今虞朝也算太平,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天霖见文慕晴动摇,又说道:

“尚书时间宝贵,我就不多说了。”

“陛下烦忧之事,比之眼下的土地问题更为复杂棘手。”

张天霖说完就让开了去路。

文慕晴虽说不得多聪明,但是这话里面的意思是能听明白的。

半日时间很快就过去,电报机也终于收到了来自徐威明的消息。

“侯爷来报,已经成功拦下热气球,当时遇到抵抗,双方发生交火,没有活口留下。”

“侯爷所报收缴武器装备与小队所失物品吻合,未有遗漏。”

既然能被挑选出来执行这个任务,那必然就是死士。

“可从他们的随身物品衣着打扮之中发现端倪?”

“回陛下,侯爷那边说查不到线索。”

秦骁叹了一口气。

倒也不出所料,幸好东西没有流落出去。

徐虎问道:

“陛下,那这件事...”

秦骁摇了摇头。

“暂时放下,先把六国的事情处理好。”

“让将士们撤了吧。”

既然东西都找回来了,也就没有了搜寻的必要。

眼下最重要的,是兑换承诺。

六国百姓们都等着秦骁来

分发土地,秦骁之前可是承诺过,人均地,四百斤之下不收取赋税。

如果这件事没有落实,那么六国百姓便会揭竿而起,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六国各地便会揭竿而起。

他有新一军,有征南军,可是却无法与所有百姓开战。

人杀完了,谁来种地?

何况本来就是要施行田地均分政策的。

此前亲征之时,秦骁便说过,开疆拓土,战士们的奖赏都在他国。

如今六国打下来了,该进行封赏了。

“徐军将,统计战功一事便交于你了。”

“待统计完成之后,依功分配田地,届时与文尚书交接。”

“新一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常驻安州之地。”

“他们的家眷也可迁移过来,以后得安州,便正式是我虞朝疆土了。”

徐虎接道:

“末将领命!”

秦骁问张天霖道:

“刚才文尚书是不是来过?”

张天霖应道:

“确实来过。”

“你去协助文尚书在各地开办新学,以后安州定要以汉语为主,所有孩童必须上学。”

“至于各国的文字,以后便禁了吧。”

南州用的文字与中原并无多大差别,只是这六国就不一样了。

张天霖问道:

陛下,那六国书籍?”

秦骁想了想。

“用汉语誊抄,而后都烧了吧。”

只有统一了文字,才能够统一思想。

终归自己还是走到了始皇帝那一步。

后世皆言秦法过于严苛暴戾,天下初定本该休养生息,但此刻的秦骁知道,现实跟理论完全就是两码子事。

若保留原来的文字与语言,那么交流起来就多有不便。

车同轨行同文,统一度量衡。

无论哪一件事都无法慢慢的去改变。

如果这样,在这缓慢变革的过程之中必定会生出许多事端来,到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理的情况下,无论作出怎样的判决,总会有一方死不服气。

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便无法调和,最终结果就只有一个:

民怨暴乱。

多镇压几次,百姓便再无归心了。

所以就只有一个选择:

从一开始便杜绝暴乱之源头。

只有大家都用的统一的规矩,才能在这个天平之上作出公平。

在虞朝的疆域之中,只能存在一杆秤。

而这杆秤是否能够保持百姓心中的平衡,便是疆域与百姓稳定的根本原因!

这杆秤,便是所有人共同的认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