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 第317章 横空出世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7章 横空出世(1 / 1)

张平安见两人闹得不可开交,连全称大名都叫上了。

心里涌起一个念头,笑嘻嘻的劝解道:“王爷,山长,你们也别吵了,我来提个建议好不?”

王夫之见张知州开口了,连忙见坡下驴:“好的,知州大人你说,你是我们衡州人民的父母官,就由你来定好了,你如果觉得将这诗放在王府府中合适,我也没话说了。”

杨元庆听王夫之这酸里酸气的话,也没好气的顶了一句:“我杨家作为大隋帝国的主宰,就算拿着这诗又怎么样?”

不过,在面对着张平安调解时,还是挺客气的闷声回了句:“张大人你说说看,我相信你的眼光。”

现在衡州最高长官的张平安,可不是半年多之前的张平安。

现在的衡州在大同商会的迅速扩张下,整个衡州的人口突破了三十万大关,已经非常接近州首之地——楚州。

并且,衡州的月份税收,已经在去年底腊月,也突破了十万两大关。

整整的比起州首楚州,多了近二倍。

所以,现在张平安的影响力,在整个楚州除了正三品的丁知来知府外,无人能及。

听朝廷里传来的小道消息,王家本有意,以衡州政绩优越为由,要将张平安连升二级,调到楚州做正四品的太守司马。

只是,生硬的让张平安,以衡州正处在创建阶段,无法脱身为由,强横的拒绝了。

同时,朝廷的副相李世民,也鼎力支持张平安在衡州再做下去,加之元丰帝的顺水推舟。

才待在衡州知州这位置上,至今还没动。

但是,以衡州当下的发展速度,再过三五年,一旦衡州修建好新城。

那将是一个骇人的丰功伟绩!

到时没说太守司马,只怕是正三品的太守一职,或者直接进入兴林翰林院,将来接手李世民的副相一职,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再说,张平安坐在衡州知州这位子上上,他个人和家族得到的经济收益,肯定比起太守司马官位来说,要合算多了。

“王爷,山长,你们看这样好不?今天我们几个都在孙山这诗卷上,各人都提上字,这样就不会有-----”

说到这,张平安停了下来,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另外几个评委。

这一下,大家都怦然心动了。

我靠!

在这幅注定要千古流芳的诗卷上,留下自己的笔墨。

我靠,那岂不是千百万年之后,后人还记得,曾有自己这个人物的存在。

王夫之第一个想通此事,激动得跳了起来:“行,我看非常之好,就以张大人说的吧。”

然后,动手将杨元庆手中微微松开的诗卷,抢了出来。

然后,就着书桌上的笔墨,眉飞凤舞的写了一句点评,再郑重至极的题上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杨元庆在王夫之之后,也写了句点评,留下名字。

再就是张平安和邓超两人,只有王德班有些犹豫。

因为,他们王家和孙山很不对付。

留名吧,助长了孙山的名声。

不留,又错过了千载扬名的好机会。

只可惜,杨元庆没让他多想,直接把诗卷收了,满面欢喜的问张平安:“张大人,这字也题完了,再由我来收藏总没问题吧?”

然后,贼兮兮的补了一句:“当然,各位和各位的朋友们,若是想观摩的话,随时可以来我王府,我会热情款待各位的。”

这话,说得王夫之老脸一板,想开口反驳。

不过,张平安早有了计划,抢先回道:“王爷,这诗卷呢,暂时先由你保管是可以的-----”

就在杨元庆喜滋滋点头认可的时候,张平安话锋一转:“不过,等到我们衡州图书馆修好的时候,麻烦王爷你再拿出来,做为我们衡州图书馆的镇山之宝。另外,还得麻烦王爷你揖一些书本,以壮大图书馆的库存。”

这话说得王夫之哈哈一笑,比了比大拇指,就替杨元庆答应了:“我看可以,就这么说定了,衡王爷做为我们衡州土生土长的王侯,将来还得麻烦你多也出些书本,以培养我衡州和船山学子的学识。”

说着,王夫之不容被戴上高帽子的杨元庆开口反驳,抢先的拱了拱手,然后,恭恭敬敬的鞠了个躬:“我王某替衡州百姓和书院的师生,谢谢王爷你了!”

这话,简直是无懈可击。

杨元庆扯了扯嘴角,不得不大声的应道:“好,那本王就应了,等到图书馆修好之后,本王会亲自带着这诗卷和书本,亲手送过去的。”

这时,整个红楼里的人,都高呼山喊起来。

特别是曾国蕃那些船山书院的学子。

谢美玉见事谈完,笑意盈盈的挤了进来:“王爷,那我们现在就题字吧,你们看题在哪儿好?”

杨元庆有些老花眼了,平时隔得远,看不太清谢美玉的模样。

这时,仔细一看。

心里暗暗挑了挑大拇指:这老娘们,的确够味,比起一般的女人要丰腴有味多了。

难怪孙山那小子,盯上了这母女俩。

不过,此时不是多想的时候,他指了指红楼大酒楼外,必须人人经过的长廊最显眼的雪白墙壁:“就题那儿吧,我想从今日之后,这红楼将会更上一层楼!”

“那是的,谢谢王爷你的金玉良口!”

说说笑笑间,孙山在大帮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雪白墙边。

先认真的打量了一下尺寸,然后,接过谢美玉手里特制的大狼毛笔,将笔浸在特制的油墨里。

过了一会,孙山将内力运至全身,让全身心处于空放状态。

在一阵飘飘欲飞的洒脱中,挥笔成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过,这次孙山有意的将逗号,句号和问号,都写在每句词与词之间。

这让,不少第一次见到这模样古怪符号的读者,连连惊呼起来。

虽然,众人不太明白这符号是什么意思。

但经过孙山这有意加上去的符号,再细细品读时。

顿时,感觉这诗词通畅无比,根本不需要自己考虑在哪儿停顿断句。

自此,经过孙山借着水调歌头的风头,迅速的将基本的书写符号,推广开来。

特别是在船山书院内,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全体都接受了,孙山所带来的千年之后的先进理念。

同时,在下半年修建好的大同希望学堂中,也全面的展开。

水调歌头带来的影响力,远远不只是这些。

孙山此诗一出之后,他个人的声望,在三五日内,就传遍了整个大隋帝国。

甚至,在一二个月的时间里,大隋帝国周边的大小国家,也统统的探知到,大隋帝国横空出世,出现了一个叫孙山的伟大诗人。

并且,他之前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整整的对联,以及,他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寒秀才,到半年之内,成为身家数百万贯的传奇故事,也跟随着传遍了大隋帝国内外。

另外,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孙山是个说书唱戏的。

这要是被孙山的仰慕者听到,非打出脑浆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