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天下无双之公主万岁> 196.风起云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6.风起云涌(1 / 1)

因大皇子中毒,周佑楷柯淑琴都在周云钊的身边安插了可靠的人手,寸步不离,此外,今后若无旨意,谁也不可随意涉足西宫。

周云钊被保护起来,萧太后华太后知晓后倒也放下心来。

而前朝也同样精彩纷呈。

起因在于周佑宸周益谦在朝堂上提出的推广番薯辣椒一事,群臣多有见解,赞成的占了多数,反对的偏少。

种植番薯,亩产小一千,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自古以来能让平民百姓丰衣足食的帝王,都是名留青史的,周佑楷也不例外。

在早朝特意郑重其事地提出这件事,为的是商议条陈。

番薯辣椒的种植推广得有专人进行说明教导,民间百姓不识字,但有经验,按照之前推广番薯的先例,就是请农业大家编写歌谣或小册子,由官府出面发放种子,这样一来到底是皆大欢喜。

不过有大臣认为,番薯辣椒都是外邦传来的,是否影响到本土的物种生存?以前也不是没有这个例子。

周佑楷闻言,朝周佑宸暗暗使了眼色,周佑宸会意,朗声道,“这件事我与工部官员也有所进行实验,经过数月的试验,无论是辣椒,还是番薯种植,本地的动植物都未曾受到太大影响,这件事谈大家也参与其中,谈大家经过多次实验与考察,认为种植辣椒番薯,救济万民。”

谈大家是本朝民间小有名气的农业大家,周佑宸能找到他,说起来托了廖必胜的福。廖必胜的父亲武安侯廖禩曾在多年前帮了谈大家一把,这个人情谈大家记下了,因而廖必胜提出请他出山帮忙为老百姓解说番薯辣椒的种植方法时,谈大家不假思索便来共襄盛举了。

既然是谈大家下的结论,这大臣不再反对, 论对农学的通晓,谈大家是个中翘楚,对于他的话,大家深信不疑。

推广番薯辣椒一事就此敲定,好在有番薯的经验在,工部官员与谈大家忙活起来也得心应手,与各地官府百姓交流时,众人的面上是满足且欣慰的笑容。

此事办妥了 ,功在千秋,那是稳妥妥的政绩了。

甭管是为了升官发财,又或者是恩惠万民,总而言之,从朝堂到民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老百姓最为淳朴,得知找到番薯辣椒的大好事离不开晋王周益谦,各种感恩戴德,当然,周佑宸的名字也在其中,当今皇帝有言,镇国长公主感念天下之大,四海为家,特意请晋王周益谦带领船队出海,望能探寻海域,并且盼着能寻到一些珍贵的物种,颇有种张骞出使西域后所带来的丰富物种之功。

周佑宸的名气愈发响亮,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庶民奴隶,一提到周佑宸这三个字无不竖起大拇指,对其顶礼膜拜。

之前靠着纺织改革,在民间狠狠有了一番名气的周佑宸,经由此事,更上一层楼。

若说火器改革暂时不方便对外公开的话,那么纺织工具的推广、发掘番薯辣椒这两件足以名垂青史的大功绩,谁能不对周佑宸侧目而视?

有心人注意到了这一点,镇国长公主名声大噪,在民间简直比当今皇帝更受推崇,这是否不太合适?

提出这点异议的大臣果不其然被周佑楷敲打警告了 ,镇国长公主乃大雍功臣,百姓最是念恩 ,焉有过错?

当把那位或有二心的大臣打发走后, 周佑楷撑着下巴,愁眉苦脸。

齐女官见此便道,“陛下莫非是为了那位大臣的话而烦恼?”

“现在只是少部分人这么想,以后呢?”周佑楷眼神凌厉,“他到我这儿说这种话,若说背后无人主使,我是不信的。”

普天之下,胆敢对着皇帝陛下说镇国长公主是威胁的人,实在不多。

今天那位跑来周佑楷面前大放厥词的大臣也是挺倒霉的,被人推出来当替死鬼,甚至面临着帝王的雷霆之怒,想想也是可怜。

不过,有心到周佑楷跟前说这种话,就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周佑楷的话不难懂,齐女官也不傻,这种事她在宫里见多了,习以为常,那个被带走的大臣说的话,背后受何人指使是一回事,但侧面也反映出,伴随着周佑宸的名声鹊起,似乎朝中的风向也悄悄地有所转变。

月会圆,心会变。

骨肉相残的悲剧,难道真的要重新上演一次吗?齐女官心漏跳一拍。

尤其是事关周佑楷周佑宸这对她从小照顾到大的兄妹,齐女官见不得这样的惨剧发生,她旋即道,“陛下,长公主与您手足情深,您平常最是疼爱长公主,她是什么样的人,陛下心中最为清楚。”

她没有直接说周佑宸绝不会伤害周佑楷诸如此类假大空又不切实际、容易拱火的话,而是让周佑楷自己想明白,周佑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侍奉在旁的齐女官举止大方,恭敬不失亲近。

周佑楷目光沉沉,表情在光影变幻下喜怒难辨。分明是风和日暖的好天气,可偏生在此情此景下,让人难以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温暖。

时间在齐女官周佑楷的心思各异中流逝得很慢很慢,漫长到让人开始有些烦躁不安了。

最终,周佑楷打破沉默,开口道,“齐姨,以后这种话,朕不想再听到了。”

不管怎样,皇家感情淡薄 ,又是自幼生活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于公于私,他都不愿与自己的亲妹妹兵戎相见, 同室操戈。

话隐约夹杂着几分央求,在这世上,他的亲人就只有母后与妹妹了。

“是,陛下。”齐女官微微福身 ,这个话题算是彻底撇开了。

周佑宸全然不知在御书房里的这出插曲,彼时她在庄子上正在尝试着制造玻璃。

玻璃,其实也叫琉璃,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出现。

大雍的琉璃和现代的玻璃相比,自然是硬度不足,十分容易受高温燃烧下碎裂,属于是好看不好用型。琉璃的使用,更多用于装饰,甚少人将其广泛应用。

周佑宸想做的是西方的玻璃,更加结实耐用。

材料比例配置周佑宸是第一次做,难免生疏,动作小心翼翼,再把模具和相关工具摆好,准备开始制造玻璃。

比如将材料全部加热,熔化成玻璃水……周佑宸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念着步骤,手中动作不停,洪管事在旁看着心惊肉跳,生怕长公主为了这劳什子的玻璃,把自己弄伤了。

上一次帮周佑宸平炉炼钢的许工匠,这一次也来帮一把了。他被周佑楷封了工部的八品所副,不是大官,却也是从工到士的大跨步了。他领着一大帮工匠前来庄子上 ,其中也有两三个女工匠,助长公主一臂之力。

将玻璃液倒入模具,慢慢冷却,在此过程里, 周佑宸时时刻刻都要关注火力,以免火候不到位直接失败,这还是许工匠告诉她的。

只是这么一搞就直接折腾了一整天,周佑宸精疲力尽,浑身上下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去了。

周佑宸只想做一个翻口碗,可似乎成品端出来效果不算特别好,周佑宸先请人倒了热水进碗,碗没有裂开,应该是成功的,就是不够透明,离周佑宸想象得远了一点,也许是步骤和材料配置上出了差错。

这种事术业有专攻,周佑宸自然是交给许工匠和倪通负责。如何改进,周佑宸也说了,她相信这些许工匠他们会交出她比较满意的成果。

倪通见周佑宸兴致勃勃地鼓捣玻璃,对此事也是万分上心,一并帮着倒玻璃液看着火力了。

由于天色已晚,周佑宸不方便回长公主府 ,于是留在庄子上过夜了。

到了晚间,凉风习习,隐有虫鸣,远房的犬吠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平添了几分烟火气。

“殿下,西燕来信。”

周佑宸在大雍忙活得分身乏术,邻国西燕同样也是热闹不断。

付简之联合付太后共同废了现在的小皇帝,幽禁深宫, 改而奉先帝的另一个小儿子为新君,不日举行登基大典,到时候邀请各国使臣前来观看。

姜易说完后,周佑宸嗤笑道,“付简之这是当太上皇当上瘾了。”

寻常人必然是想着一步到位,当皇帝千秋万代,问题在于付简之并非一般人,他的想法异于常人 ,他反而乐于享受这种幕后太上皇的滋味。

周佑宸对付简之的选择不感意外, 姜易则是狐疑道 ,“难道不是以退为进吗?”

付简之资历够,政绩也够,声望也可以,想振臂一呼,似乎也非难事,付简之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实在是让人费解。

“付简之对当皇帝不感兴趣,他觉得,当摄政王,当隐帝,可比当名副其实的皇帝有意思多了。”

周佑宸轻笑一声,眼神却很锐利。

付简之这个人之前留给她的信条 ,莫非就是在这个时候等着她吗?

“殿下,付简之居心叵测,他现在不当皇帝,以后就不好说了。”姜易不认为付简之没有野心,这个男人,太过危险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